首页 >  土人新闻 >  公司新闻 >  正文

哈尔滨文化中心湿地公园获2016年AZ奖环境领导类优胜奖

2016-09-22 来源:土人设计



  2016年AZ优胜奖获奖项目日前已公布,共有4个项目获得此奖项,证明了建筑能够对社区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次是第6届AZ奖,专家评委从来自世界各国的800多份作品中挑选出了48份作品进入决赛。



  由俞孔坚带领的北京大学和“土人设计”团队设计的“漂浮的连接—哈尔滨文化中心湿地公园”荣获此次的环境优胜奖。除了公示表彰AZ奖的获奖者,Azure杂志会授予这些项目、产品以及概念作品以优胜奖。




  MAD Architects事务所设计的哈尔滨歌剧院也是AZ奖建筑类的入围项目。幸运的是,土人设计将之前被隔离的湿地改造成具有文化地标意义的公园,建造了一系列的生态洼地,管理雨水径流以及供水厂的废水。这些巧妙设计(如6千米长的木栈道和桥梁)将休憩平台连接起来,曾经的沼泽地成为了如今已修复的人性化景观,给市民带来了不一样的观赏体验。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规    模:118公顷

设计时间:2011年7月

建成时间:2013年7月

设计单位:土人设计(Turenscape)

委 托 方:哈尔滨松北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说明


  为了管理雨洪径流及净化自来水厂的尾水,哈尔滨市江北区修建了一片城市湿地,并引入亲水休闲设施,包括大部分修建在水面之上的人行栈道和休憩场所。同时还引入牲口维护绿地,不仅能够创造畜牧产品,还能降低湿地的维护成本,原本“荒野”的自然景观也因此变成一处难得的城市公园,自然而不乏可进入性,一年四季都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使用,同时为建设水弹性城市做出重要贡献。



目标与挑战


  哈尔滨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地处松花江下游,洪泛时有发生。项目场地在江北新区,当地刚刚修建了一条500年一遇的防洪堤,将湿地与主河道切离,湿地生境恶化。同时,被污染的雨水以及废水排入河道,导致松花江的水质下降。人们对公共绿地的渴求也越来越强烈。



  设计的目标在于构建水弹性湿地公园,使之成为生态基础设施的有机组成部分,并用于净化雨洪和自来水厂排放的废弃尾水。在这一过程中,湿地重现生机。此外,景观设计师认为,有限的设计干预措施是实现项目目标的最佳手段,在恢复自然和发挥其雨洪管理即生态水净化的同时,实现一个低维护的城市绿地。



设计策略


  1 能够净化雨洪的湿地

  湿地公园四周将修建一系列生态洼地,南部文化中心及北部城区产生的雨洪径流将汇集于此并得到净化。这一湿地系统在雨季日均可处理2万立方米的水量,在雨洪流入湿地中心地带之前,生态洼地能够降低水流中的泥沙含量、拦截营养物及重金属。除此之外,附近自来水厂排放的1500立方米的尾水也将首先进入这片湿地进行净化,以免污染河道。



  2 漂浮的连接与水弹性公园

  通过配置适应性植被,使水岸绿化能应对旱季和雨季高达2米的水位差。水位线以上的植被采用放任自然的管理,较高的地带则在配置的乡土树丛之间种植人工草甸。设计师建立了6公里的栈道系统,连接13个休憩平台,使人行空间与地面和湿地边缘脱离。此外,还利用当地透水的火山沙,在高地上铺出生态友好的人行道,与湿地上的栈道一起,形成一个连续的步行网络,穿梭于树丛和草地之间,极大丰富了游客的体验。






  3 畜牧景观与低维护需求

  大多数时候,公园受自然过程控制,而非人工管理,因此湿地和地面植被很容易疯长,从而形成杂乱、难以进入的自然景观。设计师提出将牲口引入较高的地带进行放牧,以抑制植物疯长,这样一来,湿地景观就能得到低成本的维护,公园也可全天候对游客开放,同时具有生产功能,而且能够丰富游客的景观体验。



结论


  通过这些景观设计策略,原先持续恶化的湿地生境和无人问津的城市边缘地带,已成功改造成一个具有功能的湿地公园,可用于调节雨涝、净化城市地表径流以及自来水厂排放的尾水。建成的适应性水弹性公园里,利用最小限度的干预措施修建了木板道和休憩场所,轻轻地触摸大地,亲近自然而不破坏自然,满足了市民休闲游憩需求的同时让自然修生养息。



更多关于AZ AWARDS内容,请点击:http://www.azuremagazine.com/article/2016-az-awards-of-merit-social-good-and-environmental-leadership-a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