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三亚新闻网:用“严实硬”作风滴灌 结出三亚“双修”硕果

2017-03-17 作者:杨洋 来源:三亚新闻网

  阳春三月,一股春潮涌动天涯海角。南海之滨,聆听山海呼唤。山的蜕变,换回春色鸟语欢;河水清澈,源自重现于这座城市的濯清的水体。 一年多时间,三亚举全市之力推进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补山净河、护海焕城、整治乱象,推动城市的转型升级。


     三亚“双修”成果的背后,源于一群既“挂帅”又“出征”,埋头苦干、敢于担当的实干者;源于一群用苦干、实干、巧干开路的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为了让三亚更美好,全市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同心同德,用严、实、硬作风精准滴灌,结出鹿城“双修”硕果。


     “功成不必在我”、“撸起袖子加油干”修出了“双修”精神、修出了鹿城的美丽、修出了三亚的精气神。与许多快速发展的城市一样,前些年三亚也遭遇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交通堵塞、城市形态风貌失控等“城市病”。2015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三亚列为全国首个“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以下简称“双修”)综合试点城市。既无经验可以借鉴,又无模式可以参考,三亚市委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切实发挥党建引领和统筹协调作用,用严实硬作风向城市顽症开战,通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依法铁腕拆违765万平方米,实现了河水变清、秃山变绿、海岸恢复等可喜变化。201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亲临三亚视察指导,在飞机上看到三亚山体郁郁葱葱深感欣慰。2016年12月,全国“双修”现场会在三亚圆满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对三亚“双修”试点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成为全国城市转型探路的“先锋城市”,三亚“双修”成果的背后,离不开一群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实干者。


抓统筹、促协调,党建与“双修”深度融合发展


     市委把抓好“双修”工作,作为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的具体体现,坚持党建工作与“双修”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加强顶层设计,制订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市直属党委(工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考核的实施办法》、《关于在全市广大党员中开展“带党徽、亮身份,促发展、树形象”活动的通知》、《关于严格打击违法建筑“七不准”的通知》等制度文件。


     夯实党建责任,把市直各单位完成“双修”情况纳入党建述职评议和年度考核范围,对市民政局等5个落实主体责任不力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首次启动对海棠、吉阳、天涯、崖州4个区党委的巡察。坚持干部在一线培养、一线锻炼、一线成长、一线使用,注重从“双修”一线考察识别干部,使基层一线成为干部成长的“主阵地”,一批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和重大考验、实绩突出、口碑好的干部脱颖而出。


     将“双修”作为锤炼干部作风、展示干部能力的舞台。2015年8月至今,从一线提拔重用干部54名,其中12名厅级干部和省管干部被海南省委从“双修”拆违、治污火线提拔、重用,树立了良好的用人导向。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以村(社区)包点区领导任组长,包点职能部门负责人、辖区派出所负责人、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为副组长的管违控违小组,推行定人、定岗、定责的网格化违建管控考核办法,较好做到了“严查存量、严禁增量”,实现了城市党建与“双修”工作同频共振、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了党建工作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抓基层、 打基础,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组织保证是“双修”的第一大保证。针对三亚市区直管村(社区)扁平化管理模式,市委着力抓好“一核两委一会”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以换届为契机,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选优配强村级“两委”班子特别是“领头羊”,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务协商会全覆盖。


     增强了基层民主活力和自治能力,一批素质高、年纪轻、善管理的人才充实到村委会班子中,改善了基层干部队伍结构,143个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98.6%,大专以上学历占55.2%。


     为干事者撑腰。天涯区海坡村委会主任薛锡刚在“双修”打违中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区委区政府坚持为担当者担当,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换届中,其再次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东岸村委会换届选举结束当天,该村“两委”成员就带头表率,集中签订拆迁补偿协议书,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效应。


     为助推吉阳区东岸村棚改提速,市委抽调40名机关干部成立先锋工作队。抽调干部与吉阳棚改人员牢记使命,不惧困难,不怕挑战,苦练内功,白天走家串户找群众谈心,晚上与村“两委”班子研究协商预案。迎难而上,有的主动请缨前往一线,有的凭借经验“传帮带”,有的利用所长攻破“疑难杂症”,有的女干部变身“村姑”顶起半边天。通过棚改人员与东岸村“两委”成员硬着头皮、磨破嘴皮、反复做群众工作,使群众从刚开始“躲猫猫”到最后的全力支持,打开了东岸棚改的新局面。最后,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湿地公园项目内房屋的拆迁任务,一年多时间啃下了东岸棚改这块硬骨头,创造了和谐征收、高效征迁的良好局面,奏响了三亚“双修”最强音。


     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制定出台《三亚市区、村抓农村(社区)基层党建工作三个清单》,安排72个市直单位与71个村结对帮扶,选派24名机关干部到基层担任第一书记,开展“双争四帮”。


     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2015年以来,投入9000余万元新建、装修60个村级活动场所,并按“一站六室三个公开栏”进行规范化建设,下沉30多项服务职能到村级便民服务站。每个社区每年组织运行和服务群众经费达到32-37万元;社区党组织书记每月补贴提高到4190元,“两委”成员平均补贴提高到3482元。


抓教育、促管理,让党徽在“双修”一线闪耀


     打赢“双修”这场硬仗,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把推进“双修”、支持“双修”作为评价党员合不合格、优不优秀的重要标尺。为了统一思想,市委邀请北大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等专家为党员领导干部授课,选派住建、规划、水务、园林等单位主要负责人赴新加坡考察,把“双修”实践课列为全市干部主体培训班的“必修课”。


     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通党建红云APP,开展“城市‘双修’,党员怎么做”学习讨论。“双修”棚改中,吉阳区东岸村75岁老党员林清辉不仅自己签订拆迁补偿协议书还带着7个儿子一起签约,甘愿成为棚改代言人;天涯区海坡村党总支书记欧逢源带领并动员37户亲戚拆除3万多平方米房屋,形成“党员带着群众签,群众跟着党员签”的支持棚改的生动局面。


     坚持树优与严惩并重。在电视、报纸开设“双修”英雄谱和“鹿城党旗红”栏目,先后总结推出了奋战工地49天没回家的“铁汉”老马、病魔压不垮的“尖兵”邓新兵、为矿山复绿甘愿忍受群众误会的“愚公”邢玉庭等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同时,严查为违建充当“保护伞”的领导干部,营造了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近两年,三亚干部群众顶烈日、冒酷暑,发扬“5+2”、“白+黑”“钉钉子”精神,依法铁腕拆违765万平方米,疏通、新建逾500公里的污水和雨水管网,安装了20余座移动式污水处理站,整治221处污水排放口,依法拆除200多家沿河养殖场,推动了打违拆违袪“毒瘤”,治污净河唤清流。


     从单兵作战到凝心聚力,从按部就班到马上就办,从起步维艰到成效初显,三亚“从乱到治”的城市蝶变凸显干部实干担当的精神风貌。“双修”,三亚用严、硬、实的作风说话,修出了三亚的内在气韵。省委书记罗保铭指出,三亚“双修”一线的干部真干净,“5+2、白加黑”地真苦干,用汗水泪水换来群众认可的真业绩,省委对“双修”火线中担着风险、拼命苦干的干部真提拔,这“五个真”形成了“双修”拼劲的长效循环。三亚“双修”是靠先进城市管理治理理念设计出来的,也是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和广大工人们用心血用汗水拼出来的,这种精神状态赋予了三亚这座城市新的内涵,是值得三亚人民倍加珍惜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