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专题首页 十年成长 所长访谈 媒体报道 晚会现场 土人员工奖 土人项目奖 精彩此刻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所长访谈 > 土人三所所长李齐先生
时间:2008年1月19日周六下午 地点: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二层多功能厅
·土人三所所长李齐先生

一、你认为土人景观在这十年间对中国景观行业的贡献是怎样的?

  土人发展的十年也是中国景观迅猛发展的时期,正是土人提出了现代景观规划的理念,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的营造,已完全突破了中国传统的造园和绿化的概念,丰富了景观的内涵,并使之上升到事关人类生存的艺术。这些无疑是在当前城市美化运动中复古、西化浪潮中逆流而上,保持了理性的思考和科学认真的态度。在关注生态环境的同时,土人更加注重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和发扬,强调乡土文化、足下文化和民族文化,并作为设计当中的魂。土人高举民族设计的大旗,关注景观设计的本质。

二、土人景观作为一家研究型的设计师,你认为它对推动中国的景观教育有没有什么突出的贡献?

  中国的景观教育是从园林开始的,大部分的林业、农业院校教授的大都是传统园林的课程。同济是较早引入景观建筑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概念,并引进了一些生态学、遥感技术应用的课程,但作为与传统园林相区别的独立专业当时一直没有被教育部所采纳,乃至后来建设口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一度被取消或被迫更名改姓。俞博士是较早提出景观设计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并系统地对景观设计学作出了科学的诠释,明确了其作为生存的艺术。尤其在中国快速发展中,对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北大和土人在教学、科研和设计实践中指明了景观设计学发展的方向,为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在你这几年所做的项目中,有没有最令你难忘的?

  我们设计三所在新疆鄯善县的设计实践是我近几年觉得最有意义的工作。因为鄯善县地处干旱地区,每年的降水量只有几十毫米,而蒸发量却达到了四、五千毫米。在这样极其干旱的地区,如何保持区域的生态环境,创造适合人们生活的空间是我们最最关心的问题。而在此前的城市建设中,大多都是在模仿内地甚至是湿润地区的模式,既缺乏地域的特色,同时也使得生存环境不断的恶化。我们在大量的现场调研和分析过程中,在俞博士和李迪华老师的指导下,在和北大师生的配合中,提出了“紧缩型”绿洲城市的发展模式,在城市设计中针对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街区改造、城市遮荫系统规划等方面提出了针对干旱地区的设计导则,塑造出了极具特色的城市形象。这样的设计构想得到了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信任,并随后委托了市民中心、廉租房建筑设计何种河坝、沙湖的景观设计以及库姆塔格沙漠旅游区规划等实际项目,使之能够付诸实践。通过这些设计,我们探索了一条适合干旱地区的城市发展道路,并将生态设计的理念一直贯穿在每个项目之中,充分体现了土人的设计理念。尤其是在廉租房的建筑设计中,我们不仅吸取当地民居建筑中适应干旱气候的要素,应用到现代居住建筑中,创造了具有地域特征和现代感的建筑形象;同时,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心理营造了具有强烈归属感和家园感的社区环境,始终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对老百姓的关心,体现了人文生态的设计理念。

四、现在对于很多刚毕业的学生能够进入土人,是他们很大的一个梦想,那么你认为土人景观在培养新人上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土人鼓励打破传统观念、鼓励创新,浓厚的学术背景、大师的言传身教和大量研究成果的应用都是对年轻人极具吸引力的。在土人,年轻人会有更多的实践和锻炼机会、更高的发展平台。土人融合各专业的优势,使每个人都有更新的视角、更宽的视野和更综合的专业素养。

五、在这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土人景观已经成为业内一个知名品牌,尤其是五次获得ASLA专业设计奖,令更多国外同行详细地了解了中国景观,那么你认为土人景观之所以取得今天成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博士不懈的追求。

六、你怎么看待土人的公司文化和土人设计团队?

  希望土人的设计理念在博士的大力宣传和土人的设计实践中能够为更多的人接受,尤其是政府的领导。我们经常会看到很有地域特征的或生态基础的基地被设计成千篇一律或照搬照抄,手都很痒痒,心里也着急,如果能够按照生态规划的方法进行设计,那该多好啊,那么我们的城市将不再是现在这样,我们的生存环境将会更美好。不是说别人做的不好,自己多么好,而是从设计理念的根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在当前强调科学发展观的社会,如果大家都能接纳生态的理念,接受自然的设计方法,我们的家园将更加诗情画意。从这一点上我由衷希望土人越做越大,土人的设计理念能传遍四方。


Copyright @ 1998-2008 TURENSCAPE All Righits Reserved. 京ICP备05036112号

电话:010-82780401 传真:010-82780401
Webmaster@turensc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