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理念 >  出版 >  正文
/upload/old/book/2005521205919728.jpg

田——人民景观叙事南北案例

  • 作者:俞孔坚、刘向军、李鸿等
  • 译者:
  •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导言摘录   回到科学与理性,回到人性与公民性,回到土地与地方性,是城市与景观白话文的根本。不管设计方案最终是否被理解和采用,它们至少表明了设计者的一种态度,一种既不甘于被禁锢,也不甘于被驱使的态度,所以发表出来,以供读者借鉴。   北方案例之一,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田”方案: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中心区景观国际竞赛中,入选优秀方案,获得国际专家的高度认同。该设计强调:五千年中国土地和土地上的表情,平民的田地、庄稼和耕作,造田、灌田、种田、田的收获、田的欢乐和田的纪念,是现代中国景观最基本的白话词汇,它们所承载的民族的个性和文化意义,较之虚伪的、空洞的、王家贵族的大屋顶和琉璃瓦的非常语言、特殊语言有更深层的意义。方案抛弃被中国历代文人和造园家临摹已久的所谓传统形式,而是直接从中国大地人文景观中汲取营养,从大地与平民的淳朴和率真中寻找现代中国的景观性格和形式,所以回到“田”,回到平民的土地,找回土地的含义,重新建立起当代人与土地的关系,用最少的投入来获得最多的可持续的收获,这是当时做这个方案的一个最大的初衷。   北方案例之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楼前区景观设计的“长林方田”方案:这个方案是继奥林匹克公园之后完成的另一个大尺度景观设计方案,在前者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北京寻常景观的特色,提炼出长林、方田、池塘、合院合平场多种景观元素。探讨了在快速感知条件下,大尺度景观设计的方法。   南方案例之一,深圳中心区的“福田”方案:这也是一个国际竞赛的入围方案,于2003年年底完成。是一个“福田”的概念,重新回到“田”。那些连接中华民族、民众跟土地的关系的最基本的语言,就是我们的设计语言。通过“分田到户”,将公共的、巨大尺度的城市广场空问分解为多元化的、联系深圳这个移民城市中多个亚群体的场所,建立起对土地和城市的归属和认同。   南方案例之二,湖南长沙望城斑马湖公园方案,探讨了如何用简单的“田”和“田”上的景观语言,营造一个丰富的湿地景观和景观体验场所。其中溶入了有关景观生态、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和岛屿生态的知识。   也许因为中国的传统园林太优秀了,也许因为我们陶醉于这优秀的传统太长久了,使得我们在国际现代景观设计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仍然未能摆脱她的阴影。这种阴影的灰暗程度,远比传统中国建筑浓重得多。而忽然间又觉得时代变了,帝王和士大夫不复存在了;大众成了主人,严酷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使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不再有诗情画意了,于是我们不知所措。这时,国门外蓄势已久的西方现代景观设计思潮或形式便乘虚而入。一时间,中国大地变成了西方景观的游乐园和博览园。中国景观在呼唤“今而中”的春天。立足于本土的创新似乎是惟一值得信赖的途径。而平民的“田”,田的创造,田的耕作,田的收获,田的智慧,田的欢乐和纪念,是中国本土景观设计不尽的灵感源泉。
导言
——续唱新文化运动之歌:白话的景观与白话的城市

北方案例之一:田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设计方案

北方案例之二:长林方田——寻常北京的纪念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楼前区景观与城市设计方案

南方案例之一:福田
深圳中心区景观设计方案

南方案例之二:溶动的田野
湖南长沙望城斑马湖公园方案

土人景观著作系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