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理念 >  出版 >  正文
/upload/books/ae4136325525e4263b527422dcbb8657.jpg

设计生态学:俞孔坚的景观

  • 作者:威廉·S·桑德斯
  • 译者:
  •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2
  《设计生态学:俞孔坚的景观》(Designed Ecologies: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Kongjian Yu),历经2年编纂,由Birkhauser出版社在全球发行。该书由前哈佛设计杂志主编威廉姆•桑德斯(William Saunders)编辑,彼得•沃克(Peter Walker)作序,由约翰•伯德斯利(John Beardsley)、彼得•罗(Peter Rowe)、弗雷德里克•斯泰纳(Frederick Steiner)等十多位国际知名学者撰文,对俞孔坚及其设计团队10年来的22个优秀规划设计作品进行了客观、专业的分析与评价,对俞孔坚的设计思想和学术路程进行了多角度的剖析。  

 目录

  4

  中文版序言

  传承与革命   

  威廉•S•桑德斯

  William S. Saunders

  5

  前言

  俞孔坚的挑战  

  彼得•沃克

  Peter Walker

  6

  引言

  愉悦的生态  

  威廉•S•桑德斯

  William S. Saunders

  8

  人民美学与公众历史  

  约翰•伯德斯利

  John Beardsley

  18

  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中山岐江公园

  32

  中国城市化的误区与土人的另类设计  

  安琪•施托克曼

  Antje Stokman

  40

  大脚革命  

  俞孔坚

  Kongjian YU

  48

  丰产的景观: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校园

  54

  艺术之田:芝加哥北格兰特公园

  58

  牛背上读书的男孩  

  威廉•S•桑德斯

  William S. Saunders

  64

  与洪水为友:漂浮的花园——浙江黄岩永宁公园

  76

  再造城市滨水景观:鄞州中心区河道改造

  82

  最少干预:秦皇岛红飘带公园

  92

  再生设计:秦皇岛海岸带生态修复

  98

  功能性景观的公园化:秦皇岛森林公园

  104

  激进的教育家  

  弗雷德里克•斯坦纳

  Frederick Steiner

  114

  让自然做功:适应性调色板——天津桥园

  122

  聚人的场所:天津水岸廊桥

  130

  聚人的场所:睢宁流云水袖桥

  134

  聚人的场所:都江堰广场

  138

  聚人的场所:波斯顿新中国城公园

  142

  生态规划的神话与策略  

  克里斯蒂娜•希尔

  Kristina Hill

  150

  绿色海绵营造水适应城市: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

  162

  景观作为生命系统:上海后滩公园

  182

  中国水资源与后滩公园  

  彼得•G•罗

  Peter G. Rowe

  188

  再造秀美山川:国土生态安全格局规划

  196

  传承性和革命性的生态基础设施  

  凯利•香农

  Kelley Shannon

  206

  景观引导城市发展:北京城市增长规划

  216

  生态基础设施先行:武汉五里界生态城

  220

  母亲河的重生:迁安三里河绿道

  228

  弹性的河流:明尼阿波利斯滨水城市设计

  236

  让景观融入建筑:低碳之家

  240

  让建筑融入景观:张家界哈利路亚音乐厅

  244

  跋

  生态规划的生生不息  

  查尔斯•瓦尔德海姆

  Charles Waldheim

  248

  附录

  文章作者

  项目贡献者

  本书中文译者

  俞孔坚及其设计团队历经十多年的探索,使中国的景观设计从作品到学术研究,逐步成熟,并赢得了国际声誉。曾获得的众多国际重要奖项,令国际设计界刮目相看,也使中国的景观设计走向了世界。积极应对中国的城市化和环境问题,探索具有世界意义的解决之道,不断创新开拓,是俞孔坚及其团队之所以成功的关键,诚如本书编者所评述的:“俞孔坚及其土人设计毫无疑问是当今中国最杰出的景观设计师。中国广袤的国土和城市无限制地扩张,赋予他许多在西方大多还停留在理论阶段理念的实践机会。他的作品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实施方面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俞孔坚因其生态立场而著称,常常面对当地政府的阻力。他的设计指导思想是尊重寻常景观,与自然建立密切的联系,即使是破坏性的自然过程,如洪水。他的代表作品包括为世博会设计的上海后滩公园、秦皇岛汤河红飘带、中山歧江公园等项目。” 
  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彼得•沃克在序言中写道到:“俞孔坚,通过他的卓越工作,已经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同时,对我们所有人都提出了挑战。” 
  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设计学教授、系主任詹姆士•科纳(James Corner)认为:“俞孔坚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中国景观设计师。他的作品针对解决迫切的中国乃至世界的城市增长、环境和资源问题,指明了高效和富有创造性的解决途径。”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院长莫森•莫斯塔法维(Mohsen Mostafavi)的评价是:“俞孔坚实践的长处在于通过富于想象力的设计,使寻常和废弃的工业场地重获新生;实现了生态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建筑学院院长评论道:“毫不夸张地说,俞孔坚的影响力可相当于美国的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或麦克哈格(Ian McHarg)。 ”
 

前言

俞孔坚的挑战

彼得•沃克/著  Peter Walker


  纵观俞孔坚丰产而出色的职业生涯,有三个方面也许最能吸引全世界景观设计师们的关注。第一是1995年从哈佛取得设计学博士后,归国创办的土人景观所设计出的大量作品。第二是在中国过去二十年高度城市化的背景下,他在景观设计领域的学术影响。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他的设计项目实践并检验了西方学界大多还停留在理论阶段的想法。

  在20世纪二十年代末的美国,行业中因缺乏耐心,导致了景观规划从景观设计中分离。由此奥姆斯特德理念一分为二,同时将政治的权力和视野从景观设计师手中夺走,使得规划在很大程度上不再具有空间性。第二次分裂发生于二战后,是将土木工程从景观设计中剥离出来。有迹象表明,中国也有着同样的趋势。比如,在中国大学里,设计与物质空间规划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科。不过,它们之间还是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并被划分到同一个学院里,那里老师和同学们仍然保持着日常交流。我们也只能寄希望于中国能够抵抗住这种潜在的分裂。诚然,无论是通过话语还是实例,俞孔坚正定义着一个范围更宽广、更具综合性的行业。

  在美国与欧洲,人们正在重新审视景观设计与区域规划的关系,土地规划在行业划分上大都与景观设计相分离。基于这种行业的分离,产生了相应的各自独立的教育。然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伊恩•麦克哈格(Ian Mcharg)基于生态学的规划,以及哈佛大学的卡尔•斯坦尼兹(Carl Steinitz)基于方法论却是两个特例。上世纪末,上述两种规划途径的继承者们尝试将这些方法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并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中国已成立了许多家景观设计与规划相结合的事务所。这些设计事务所往往都立足于各个高校,规划的空间尺度大到行政区域,小至独立场地。无论在哪个向度上,大量作品都显得缺乏创意且质量平平。然而,俞孔坚的作品,尽管也贯穿于由小到大的各种尺度,但无论在创意和实施上,都接近了尽善尽美的水准。在中国,他成功地引领这个行业脱离以经济与工程为首要考虑目标的道路,使景观设计回归到基于生态的规划。在各个开发尺度上,他设计的景观达到了概念与建造上的高度美感——这是在西方很少达成的理想境界。奥姆斯特德愿景的裂痕似乎已经被荡涤殆尽,景观设计学正自由地拓展到更为广阔的视域中。

  俞孔坚的空间设计中将农业景观纳入其中,作为空间划分的手段和生产性景观设计的隐喻。他也常常将雕塑语言纳入到设计中,令人想起基于农田景观的十七世纪勒诺特花园。受到种植作物遍野的启发,雕塑有节奏的紧凑排列,他的设计在微小到广袤的空间中得以控制,运用这种朴素的技巧,把当下对于自然的怀乡情结置于一种可控而可视的组合中。人们会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这大胆而精彩的方案在大城市和区域规划的空间中得以实现的景象。

  俞孔坚的作品已经证明,最宏大和最普遍的理念是能够付诸现实的,而且这些优秀的建成项目能够在空间形态方面给未来规划的发展指明方向。这些项目作为范例,对全世界范围的景观设计行业正在发挥着显著影响。今天的中国也许是当今世界唯一一个在经济和社会气候层面都能让这样项目最可能实现的的国度。此外,俞孔坚向我们证明:微观尺度的场地和宏观尺度的区域,作为设计尺度中最小和最大的两个极端,他都能够完成得如此相得益彰。

  俞孔坚作为一个在推广综合规划设计道路上的不知疲倦、勇于开拓的先锋,他的成功,有一部分得益于坚持用自己的理论来引导那些决定未来中国政治版图的市长们。无论这个四分五裂的行业表面上看起来是否完整,规划和设计的内在关系还是清晰地呈现在学生、未来公司客户以及形成同盟的从业者面前。土人设计与北京大学的联合为俞孔坚与公众、与学术界直接对话开启了平台。他的成就,无疑将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对规划与设计行业产生影响。

  诚然,不是每位景观从业者都能够像俞孔坚一样在行业中有着如此广博的涉猎,但景观都市主义的拥护者认为景观设计师理应如此。从业者与咨询师之间的亲密合作能够克服设计师个人专业方面的局限性,最终实现景观设计专业范围的整体性。土人设计的作品展示了跨尺度、整体综合设计方面的巨大价值。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在宽广尺度范围内的优秀案例,能够强化和激励在西方在理论性和综合性道路上的更加深入的探索。通过精彩的作品,俞孔坚向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