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用“反规划”善用资源

2009-06-02 作者:文|肖海哨 摄影|滕科 来源:《地产》 2009年6月号 第12期:26-27
  俞孔坚先生自称“土人”,但这个留洋归来的中国第一个景观设计师,却有一堆耀眼的头衔: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作为业界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强调设计要尊重自然、尊重人性、尊重地方文化,强调天、地、人的和谐统一。

  拥有资源,是一种财富,而对于地产商而言,如何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善用资源、善待资源、尊重资源,则是一种智慧,一种责任。在资源地产逐渐升温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去聆听一位智者对于资源的倡导。

  最有价值的资源是世界级、不可再生的
  “最有价值的资源就是世界级的不可再生的,在那些地方的房地产是值得去买的,因为它具备唯一性”,俞孔坚表示。那么哪些资源属于世界级、不可再生的资源呢?先来看他对资源的分类。

  资源分为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两类。其中生态资源包括气候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俞孔坚表示,对他而言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气候资源,而中国最好的气候资源集中在云南和西藏的干旱谷地;自然景观则包括山、海、湖、沙滩、森林等。文化资源是指长城、运河、兵马俑等人类历史文化遗产。

  能否再生是资源的另外一种分类方法,森林、湖泊、湿地等都是可替代、可制造的资源,山、海以及历史文化遗产则是非再生资源,而不可再生资源更具价值。

  在中国,世界级的资源包括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其中黄山、泰山、峨眉山、武夷山等属于自然、文化双遗产,长城、故宫、西藏布达拉宫等属于世界文化遗产,九寨沟、黄龙、江西三清山等则是自然遗产。

  “这就是为什么总有人希望在这些地方盖别墅,当这些独一无二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变成了一个地产资源时,资源本身就能增值很多。但是国家出于对稀缺资源的保护,对此是明令禁止。”俞孔坚分析道。

  资源最重要的是服务功能,而非使用功能
  一匹马,骑着它去遛弯、游乐,那是它的服务功能;把它杀了吃,那是食用功能。同样的,对于资源地产而言,资源也有服务功能和使用功能之分。

  俞孔坚笑容可掬,但是言辞犀利地指出:“地产开发不能杀鸡取卵,这是第一要义。如果你觉得海滩漂亮,结果把房子盖到海滩上去,那就破坏了资源,最终房子也不会提高价值;反过来,如果把房子盖到边上去,离开海滩,看着海滩,退出来一点,把资源保护起来,让地产与资源很好地结合,那么房子的价值就变成了无限的价值。”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地产与资源要保持什么样的距离才是最好?俞孔坚以海滩为例,提出了三个原则:第一,以不破坏海滨的可持续性发展为原则,空间上要有距离;第二,在享用资源的时候,要考虑资源的承载力、自我恢复和调节能力,在房产规划时,对密度、高度要有所控制;第三,考虑空间格局,同样十套房子,是盖成村庄式、分散式,还是盖成一条街,如果盖成村庄式,每家每户享有的资源就不均等,沿海岸盖成一条线,每家每户就可以享用到很好的景观,但是不同的空间格局对资源的破坏程度不一样,盖成村落式对资源的破坏最小。

  “反规划”资源地产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
  “最小干预”是俞孔坚最推崇的一个理念,但是资源地产必然对资源造成或多或少的破坏。对此,俞孔坚表示应该应用他提出的“反规划”理论。“反规划”是在中国快速的城市进程和城市无序扩张背景下提出的,应该说在业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也已经得到多个城市的决策者及有关政府主管部门的认同。“反规划”理论本质上讲,是一种强调通过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规划来控制整个城市的发展。

  所谓“反规划”,即城市规划和设计首先应该从规划和设计不建设用地入手,而非传统的建设用地规划。城市是生命肌体的果实,城市是大地的儿子。俞孔坚用很形象地语言来诠释“反规则”:反规划就像教育儿子—样,是告诉他不应该做什么,而传统规划是教育孩子应该做什么。比如城市水系系统、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系统。它是城市生命肌体的“血脉”和“器官”,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时,首先应该考虑。因为只有“血脉”畅通,“器官”无损,才能形成城市健康、安全的格局,才能使城市保持可持续发展。

  反馈到资源地产上来,就是政府部门优先将具有稀缺资源的地带圈定,地产商可以在公共利益之外拿地。

  “公共用地如果变成了私人用地,那就大家都没有了。‘反规划’对房地产开发也有好处。如果北京所有自然景观都被圈定开发地产,那北京整体的生活品质就会下降了,所以应该‘反规划’,先圈下那些地作为不建设规划,房地产可以在红线以外建房子,房地产的开发的空间并没有受到影响,”俞孔坚说:“否则我们的后代就看不到一片完整的海了,沙滩全占完了,那很悲惨。”

  的确,目前看来“反规划”能让资源有生息、再生的空间,让更多人享受更好的公共资源。

  回归田园,最平民的休闲方式
  在俞孔坚看来,最美的资源地产,不在海滨、不在山麓也不在园林。出乎我们的意料,他认为田园才是最美的景观资源,田园是人和自然最完美的结合。因为它最安全,最有诗意,还有收获,不像海洋、森林、山川,虽俊秀非常,但往往危险重重。

  在俞孔坚撰写的《回到土地》中,他这样描述他对田园的迷恋——

  “哪怕只有须臾的机会,我便会投身其中,浸染于其中,尽情于其中。我曾在阳春三月的暖风里,穿行于川西平原的油菜花田, 任嫩黄的菜花粉沾染黑裤和白衣,经久不退;也曾于盛夏时节,钻入珠江三角洲的芭蕉林地,感受硕大蕉叶下的阴凉,或躲过阵雨的突袭,听那由疏而密、再由密而疏的芭蕉雨声;仲秋时节,走在江南稻田的土埂上,小心躲过耷拉在田埂边的沉甸甸的稻穗,青蛙在脚步踏过之前,一个接一个跳入埂边的渠中,如同有节律的鼓点伴随着探幽的脚步;冬日里,我曾只身流连于云南高原的坝子中,收割完的田野里剩下齐刷刷的稻茬,在包含红色光谱的晚霞中,灿灿然讲述丰收的故事,条条甘蔗林带并行肃立在田埂之上,微风中飒飒爽爽;同样的初冬时节,我曾在中国最北端的黑土地上狂奔,跳过行行整齐晾晒的稻谷垛,惊叹于那编织在田野上的美妙肌理,全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荒凉和萧瑟。无论是南方的红土地,还是北方的黑土地;无论是高山上的梯田,还是沼泽里的台地;无论是稻禾水田,还是五谷旱地;无论是桑基鱼塘,还是蔗蕉果园。”

  对于曾经只向往传统度假胜地——海、山、河等景观的人而言,俞孔坚提出了另外一种休闲方式的可能性。回到土地,回到平民的休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