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公司新闻 >  正文

俞孔坚教授北京能源网络讲座外宾云集

2009-07-10 作者:贾濛 来源:土人设计

  2009年7月8日晚20时,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俞孔坚教授应北京能源网络(Beijing Energy Network,BEN)之邀,在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Village蓝蛙酒吧为北京能源和环境圆桌会议(Beijing Energy & Environment Roundtable,BEER北耳)的听众带来了一场题为“大脚革命:为可持续的未来——土人城市设计及景观设计案例 ”的精彩讲座。BEN是由绿跃进(The Green Leap Forward)和Brendan Acord, Matt Durnin 及Jason Lee等人联合设定在北京的交流平台,主要成员来自政府、金融、工业、媒体、学术研究等不同行业的中外人士,旨在对能源和环境等领域的行业发展和当下热点事件展开讨论,让外籍人士能更多地了解中国能源和环境现状。


  小小的蓝蛙酒吧被改造成临时的演讲室,100多名各界中外人士早早就等候在演讲现场。俞孔坚教授从“大脚革命”开始了精彩的讲座。“今天城市发展的问题,我将它称之为‘小脚城市主义’。俞孔坚教授用中国延续千年的陋习“裹足”来比喻目前在后工业时代的中国城市现状,而原来健康而自然的土地“大脚”被认为是丑陋而缺乏修饰的。现场听众在看到古代以之为美的“三寸金莲”的照片时纷纷表示难以接受和无法理解,俞孔坚教授以此为契机,指出小脚城市主义的思想,小脚的贵族理想一直在城市化进程中,毒害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们牺牲健康,牺牲风采,牺牲功能,将“粗野”乡土高雅化。在一些仓促进行的工程项目里,人们和自然抗争,用混凝土代替了原本绿色的空间,创造出各种散发着毒害的“大格子”给人们去生活和工作。“我们使粗野和丰产变得高雅化,使其美丽却无用。这些东西是裹脚艺术的延伸,是错误而且没有明天的”俞孔坚教授说。过多地对城市进行化妆是个大问题,曾经被绿色丰产的庄稼所环抱的乡间小路,今天却被装修着娇艳花朵的公路代替,并且维护费用高昂。俞孔坚教授认为将景观过分城市化就是一种浪费,土地牺牲了其实用性达到苛刻的装饰之美,同时还需要消耗地球上宝贵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为了无用的美丽,我们扭曲和致残我们的肢体”。从卫星上看中国:绿色极少,一片枯黄,国土已经被数不清的自然和人为灾害破坏,如同一匹负载过重的老马。我们何以生存下去?


  俞孔坚教授指出,当代城市发展出现问题时,我们要进行一场“大脚”革命,重新评价美和丑,倡导一种新的文化,走向生存的艺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他提出两大战略:一是“反规划”,对现在规划方法进行彻底变革,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建立跨尺度的生态基础设施;第二大战略是“大脚美学”,俞孔坚教授以以往项目案例来阐释新美学:与洪水为友的景观——浙江台州永宁公园;回归生产力的丰产景观——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珍惜现状,化腐朽为神奇——广东中山岐江公园;最少的人工投入构建城市绿色廊道——秦皇岛汤河公园;开启自然过程,让自然做功——天津桥园公园等。他表示,“景观不仅仅事关环境和生态,还关系到整个国家对于自己文化身份的认同和归属问题。景观是家园的基础,也是归属感的基础。”


  在演讲过程中,听众们笑声连连,和俞孔坚教授进行着积极而有趣的互动,整个活动现场气氛轻松自由。原定20分钟的演讲持续了40分钟,广大听众仍意犹未尽,纷纷就中国的能源、生态、政府决策、生态城建设等问题进行提问,俞孔坚教授热心而细致地进行了解答。演讲活动结束后,俞孔坚教授与多名听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向他们赠送了《生存的艺术》一书。期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我们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并承担起自己应尽的义务。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发表演讲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活动主办方BEER主持人Jason Lee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蓝蛙酒吧讲座现场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听众提问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俞孔坚教授与现场听众亲切交流并向其赠送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