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中国城市,未来的你们是什么样子?

2009-11-11

轰伟,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理事


  皇城,酝酿亲切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2008年的奥运会曾是北京的梦想和希望。随着这一梦想的完美实现,我们不禁畅想,北京的未来又会是一幅怎样的画卷。
  北京城,从来就不可能与政治脱离关系。几乎所有的标志性建筑都是在现代社会的几个发展阶段突击建设的,建国10周年,改革开放,亚运会,奥运会,这些建筑有可能完美城市版图的整体脉络吗?也许规划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城市的形象,而更多的是渗入到这个城市中每个人每天的生活。独一无二的首都,极尽气派和荣耀之后,新时代的规划,更希望可以率先引领人们去思考这个城市的未来,建立更长远的信心和更亲切的梦想。


  (LE=生活元素;轰=轰伟)
  LE:北京作为中国传统的政治中心,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轰:作为自古的皇城,北京的政治意义十分厚重,所以城市建设风貌对于恢弘的气势有着不懈的追求。但是现在已经意识到其中的问题并积极地调整着思路,开始注重城市的休闲及宜居指数,在细节上努力地为自身的亲和力提分。
  LE:能具体说说这种努力的表现吗?
  轰:比如说,过去一提到购物休闲中心,就是西单,但是新落成的中关村西区建设却给了这种功能区域全新的诠释。地上地下的双层联通充分将规划回归到对人群活动的注重上,提高了人们对于生活情趣的体验。同时,突破组团间的限制,组团内的综合规划和发展,使得城市功能在浓缩的范围内越来越亲切和人性化;再比如,对胡同建设规划的重视,充分证明了城市建设开始以变化着的生活需求为起步,回归人本身的休闲感受。这种规划理念的高度是合乎世界性城市发展脚步的。
  LE:北京所走的亲和路线,是否可以借鉴国外某座城市的发展模式?
  轰:北京不可能完全借鉴某一个城市的模式,但可以汲取国外城市好的经验。就拿柏林来说吧,新建的城区内的步行非机动车网络,串联了城市中的主要公园等公共活动空间,让这些公共的活动区域和居民有了最亲近的距离。
  LE:如果让你来做一个北京的未来城市规划,您希望是一个什么样的规划?
  轰:现在的城市规划都是在规划一些变化的因素,多是以道路为主立面进行周边的建设规划,却把自然资源,如水,放在城市发展的背立面,向里面倾倒大量的垃圾。而我们土人设计有个不一样的提法,即反向规划的概念。我们会先考虑资源,先规划不变的因素,即城市里不能动的肌理,而不是那些易于更改的东西。
  LE:能具体地解释一下反向规划的概念吗?
  轰:具体来说就是,政府要控制好公共资源,重视城市本身的肌理,以此为城市建设的主立面,道路将变成城市生活生活的侧立面,工业需要迁移到真正的生活之外。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需求的将是健康自然的休闲生活,而城市就是要变成生活想要的样子。


  不同的休闲格调


  成都
  成都是中国西部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城市,也是当前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的城市之一,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影响下,成都的发展越来越快。
  虽然去年的5.12地震给成都城市建设造成了短暂的影响,但政府在震后的高效应急能力、全国上下的相亲相助,以及城市良好的宜资宜居环境,都增强了众多规划项目投资成都的信心。

  LE:成都作为西部重镇,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是怎样的?
  轰:成都应该保持好难得的市井休闲氛围,并思考用什么样的构架来体现未来的市井生活。其次,作为“天府之国”,它的文化底蕴也是比较吸引人的,在长期的特色塑造上优势明显。
  LE:据说成都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汽车,为了配合成都的发展,在交通体系上又应该如何设计?
  轰:成都现在的道路尺度还是比较好的,但太多的路是机动车主干线,次干线比较紧张。你看伦敦、东京、曼哈顿的道路,他们的支路非常密也很窄,是7米,这样的话,到晚上7点以后就变成停车场单行线,那么政府可以收一大笔停车的费用,而旁边的商铺、餐馆也随之发展起来。现在成都这一方面比较薄弱,很多窄巷子没有梳理和规划,要解决主城区的突破口就要疏通这些毛细血管,才能够为市民驾车出行提供方便。
  LE:相比北京和大连,成都国际性的脚步可能稍显迟缓,它是否有具有示范意义的在建项目?
  轰:成都有一个来福士广场正在建设中。它的设计者Steven Holl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建筑大师之一。Steven Holl的理念是“还空间于城市”, 因此他设计了大面积的露天广场、多个不同主体的展览馆,为市民创造出更多文化艺术活动场所,能够更好地保留成都的市井休闲氛围。


  大连
  依山傍水的自然风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欧式和现代派的建筑群,别具特色的各式广场,这一切都标志着中国北方开放的城市——大连。
  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从可持续发展上把握城市建设的特色和品位,这不仅体现在对城市物质资源的永续利用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城市精神文明和文化功能的持续发展上。
    
  LE:大连作为北方的重要海滨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轰:大连未来适合发展成滨海休闲城市。但是现在它还是在走大城市的路线,山海关系不是很紧密,山海与自然的关系被横向道路隔断了。其实大连的沿海应该设置步行道,未来的发展应该为人而非机动车服务。尺度亲切的自行车或步行交通应该是其发展方向。
  LE:在走向滨海休闲城市的路上,大连是否可以借鉴国外的某些发展模式?
  轰:巴萨罗纳的发展模式很适合大连借鉴。在整个城市中规划单行线,行人穿过马路十分方便。并且将滨海马路下穿,吸引人群来海边休闲活动,亲近真实的自然。
  LE:您认为大连是否可以形成一个城市主色调以突出其海滨特色?
轰:其实依靠建筑风貌或色彩形成一个城市的特色是很难的,城市特色应该是城市的肌理,是城市的平面形态。约束条件越多,特色越难发展,因此特色应该是合乎自然地保留和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