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城市需要大脚革命回归生态”

2009-11-20 来源:新闻午报

  11月18日,以“汽车与郊区生活:我们理想的现代新城”为主题的世博论坛在沪举行,贾樟柯、俞孔坚、刘家琨、韩寒等名人担任演讲嘉宾,对城市化现象发表了看法。其中世博园景观总设计师俞孔坚认为,城市须走出“小脚加巨物”的困境,进行“大脚革命”,“理想城市应是生态的”。

  ▲俞孔坚:城市应提供生态服务

  北京大学教授、2010上海世博会世博园主景区景观项目总设计师俞孔坚在发言中表示,中国大城市如果要走出“小脚城市主义”和“巨物主义”的困境,就需要重新认识自然美,进行“大脚革命”。

  “尽管今天的主题是郊区和汽车,但是我本人恰恰反对汽车。”俞孔坚旗帜鲜明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理想城市应该是生态的,而许多大城市的价值观和文化是“小脚加巨物”的贵族主义畸形产物。

  俞孔坚解释道,历史上诸多的文学家都赞美小脚,“正是因为这种价值观,很多人都觉得小脚是美的,是城里人;大脚是土的,没有文化,没有水平。千百年来,城市贵族们为了有别于农村人,定位了所谓的美和品位。”

  俞孔坚表示,21世纪史无前例的城市化,给小脚美学和小脚城市主义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中国有13亿人,在未来20年内有50%到70%的人带着“贵族的梦想”要进入城市,他们背后需要消费的资源,是日常普通农民消费的几百倍。

  俞孔坚说:“是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城市建设应该回归生存的艺术。”

  针对以上种种情况,俞孔坚给出了自己的观点。首先应该改变城市发展的战略,让城市能够提供生态服务。以世博园为例,他说:“黄浦江是五类水,我们的设计是用土地自身设计的净化剂来净化水和土壤,使之变成三类干净的水。引入了稻田、向日葵,这些都是大脚丫子,不需要整天浇灌,都可以自己生长。大量的茅草,工业厂房保留下来再利用,变成一个立体的花园。”

  刘家琨:不建什么比建什么更需勇气 ▲

  当代小说家、著名建筑设计师刘家琨在谈到新城建设话题时表示,理想新城的建设并不是物质、人口的集中,更重要的是精神和文化的凝聚。

  “5·12”地震后,曾经作为志愿者深入到灾区一线的刘家琨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灾区重建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有很深的感悟。

  “随着救灾援建的过渡,大家热情依旧。很多建筑精英汇集了很多方案,都非常有创意,但是漂亮没用。”在重建的过程中,刘家琨感受到了当地农民的变化,他发现农民不那么热爱他们的土地了。在一些边远地区,居民更愿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建造房屋,而很多农民不愿意。“我觉得这是文化凝聚力、情感凝聚力的问题。”

  刘家琨指出,理想新城的建设并不是物质、人口的集中,更重要的是精神和文化的凝聚。“应该先有关于人生活的构思,否则很容易做成躯壳一样的城市。世界上有很多例子,漂漂亮亮的物体到最后都是空虚的而被冷落。”他认为,在上海建立一个理想新城,要意识到对全国的榜样作用,想要做到“多、快、好、省”很难,不管什么样的建筑建设,一定要给出合理的周期。

  刘家琨说,推行这样一种理想梦想和建设时,要保持思想的清醒,不要欺负常识,要强调包容性,也要强调反规划性,强调生活的混杂性,强调东方人的人生观。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推动,新城是造不成的,一定要在规划中,给出自由生长的空间。

  “要决定不建什么,比决定建什么都需要见识和勇气。一个有见识的建筑师,比一个成熟的建筑师贡献更大。”刘家琨说。

  ▲韩寒:我不喜欢大城市,直到初中还是农村户口

  
韩寒最近在博客上称,他如今住在偏远地区,住的也不是别墅,而是一套价格只有100万元的很小的公寓。

  据韩寒说,他尽管每年版税有200万元,赛车收入有100万元,加在一起扣掉所得税也有200万元净赚,但无奈开销颇大,所以,“我自己买的房子,价钱也只有上海公寓200多万均价的一半。”

  对于城市这个主题,韩寒则坦言:“我是个非常不喜欢大城市的人,我生来就是乡下人,从小在乡下长大,一直到初中还是农村户口。”

  韩寒说,那个时候的恋爱比较单纯,女朋友从来不问家里房子有多大。好在现在户口不是那么重要了,只要有套房子就可以了,这也是社会的进步。

  韩寒毫不掩饰对于自己乡下生活的留恋。“我回去的时候,我家那里有个老房子,我觉得到那里就像找到了根一样。”韩寒说,“有一次听说要拆迁,当时我坚决不同意。我爷爷也很着急,想办法不拆房,他说,是不是搞一个故居。我说,爷爷你把我当余秋雨了。”

  ▲贾樟柯:我们对上海人的误解非常多

  “不管上海过去的建筑怎么辉煌,不管今天的建筑怎样快速建立起来,这个城市最珍贵的还是记忆。城市空间里留下的是人的活动痕迹。”著名导演贾樟柯在世博论坛上道出了创作影片《上海传奇》的背后故事。

  据悉,贾樟柯受上海世博会的邀请拍一部关于上海历史的影片。刚接到邀请时,贾导有点迟疑,因为他是北方人。“但后来我接受了,因为我又有一次机会去了解上海。”贾樟柯说。为了更好地感受上海,在这一年中,他表示自己和100多个上海人聊天,“我们对上海人的误解非常多。”

  贾樟柯认为,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物质紧缺的时候,上海对内陆城市来说,代表着工业化、现代化,代表着洋气。“我觉得再也没有一个城市像上海这样密集聚集了中国的事件,所以我把这个城市叫做《上海传奇》。”

  贾樟柯希望这个影片推出后,能够带来更多的反思。他说:“我非常有热情地拍这部影片。我认为在目前的文化氛围里,我们是只关心此刻的民众精神状态,过去不理睬,未来不多想,就生活在当下。”他还认为,到2010年世博会,全世界的科技都聚集在上海,是否可以通过世博会带给民族精神面向未来的想象力,也是需要诠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