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尼,越来越象一支攻坚的军队,米老鼠、唐老鸭们,已经在式微零星的抵抗中,拿下了巴黎、东京,之后是香港、上海,再下一个,还会是谁?
阻挡迪斯尼的力量还完全没成气候。今天的问题是,迪斯尼是什么,甚至都是个谜团。卡通仅仅还是机灵、逗笑、可爱这些含义吗?它们难道不是另一条华尔街?难道不是另一种极权?难道不是经济或文化的致幻法术?
米老鼠和唐老鸭,是被当做财神被请来的!而儿童,将成为这场商业大戏中最重要的一环,将被愉悦的儿童身上其实拥有最强的消费和购买力,政府和商家掐准的都是这一点。
佯做大惊小怪,已的确无此必要。实质上,我们的周遭已“迪斯尼化”的十分厉害,这非山寨的正版迪斯尼登陆上海,也只是当下社会逻辑下的顺理成章而已。
而所谓“迪斯尼化”,就是景观的荒唐生产潮流,景观的搬运大法,景观的炼金术。
“迪斯尼化”的景观不会在乎某一特定地理环境的既有历史,既有气候,既有风俗,既有生活,包括既有人群。设计格调、规划特色只服务于产品,服务于商业利润。环顾周遭,多少大小楼盘,开发建设已是蔚然一片此风。风气所染,一片片“假地方”被快速生产出来,假风景被快速描绘出来,加州、地中海、普罗旺斯……从一个社区到一个城市,我们似乎已不在乎或者已没法在乎我们身在何处。我们能确定的,就是你已活在一个被割断的时间和空间里,一个赝品化的社会环境中。为了赚钱,大批景观出于经济目的被设计制造出来,而问题是,那些公共环境项目,那些不是为了赚钱的公共产品也无法置身潮流之外,也惊人一致地“迪斯尼”化着,完全看不起自身既有的一切,倾心倾力致力于模仿、拷贝、搬运。现在看来,现代化在文化上几乎成了不便明说的去本土化,去本国化。如此情形。愈演愈烈,令人心头犯怵!主流社会的知识结构、趣味结构,十分昭然。再加上追逐利益的力量过于庞大,失衡带来的危害将是可怕的!
的确,现代经验下,某个地方也不再只有一种单一的文化,空间也将会是复合的、多元的,然而“迪斯尼化”的危险是忽视、漠视真实的联系和存在,灵魂、岁月和诗都因此变得可笑。商业操作可以制造超验的美景,甚至天堂。当然,一切需要人们购买门票。
迪斯尼来了,“迪斯尼化”早就来了,中国当下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造城运动中,实践的盘子极大,而思想和批评的盘子则极小,更有甚者,则以学术言论为名行为利益开道之实,尤为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