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广土十年”,理想与生存的博弈

2010-01-15 作者:戴欢,谢哲,刘朝霞 来源:《羊城晚报》

  社会需求与景观教育的博弈,坚持理想与保证生存如何取舍?带着“广州土人景观”十年拼搏与实践,2010年1月12日,著名景观设计师庞伟与他的团队回到其母校华南理工大学举行了一场极具内涵的“广州土人景观景观学术日”。庞伟与社会学者,高校教师,建筑、景观设计师们一起,与未来景观设计师进行了一场“社会需求与景观教育的博弈之道”的精彩对话活动


  事件:
  冬日的早晨依然微寒,却挡不住“广州土人景观景观学术日”的那份热情和澎湃。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首层北展厅,早早地汇集了一大批热情的与会者,堪称群英荟萃的嘉宾阵容更是引人关注。年过七旬的华南理工建筑学院资深教授刘管平,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设计师、客座教授庞伟,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理事、中国城市经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城市研究学者李津逵,文化批评家和空间设计师、中山大学艺术设计学系主任冯原等知名人士集聚一堂。
  鬓发已白的华南理工建筑学院资深教授刘管平,语重心长地送给年轻的学子们三句话:“读懂《园冶》,立足岭南,畅展未来”。华工的大师兄庞伟则引用撒切尔夫人的一句话:“英国可以没有撒切尔,但不能没有设计”,把设计看作是文明的要义。“社会是一部大书,要读懂社会。”

在学术主持人李津逵的把握和诱导下,快速升温的现场气氛打破了年轻一代与导师、前辈之间的冰面。“你了解自己的优势吗?”、“你是否已规划好自己的未来?”、“面对权力,设计者是坚持还是妥协?”……引发每一位在场者的思考。在双方热情发问和畅谈己见中,“广州土人景观景观学术日”已不仅仅是一次学术沙龙,而是一次当代景观设计师与未来景观设计师的对话。来自各界的学者,让学子们重新感受到智慧的魅力。


   十年“广土”
  作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上世纪80年代的毕业生,对社会文化和生活充满激情的庞伟,投身景观设计行业。庞伟与黄征征、张健,共同领导了他们独特而富有进取精神的专业团队,他们深怀知识经济时代的历史使命感,面临广大深厚的设计需求。走过景观设计“从无到有”的艰苦十年,是勇气,是理想,是激情与社会责任感,推动着他以及广州土人每一位员工奋力开拓,把景观设计从理念推向阔大而深远的实践。
  同期开幕的广州土人景观十年作品展上,“中山岐江公园”、“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景观”、“ 深圳中科研发园景观”、“南昌江中置业利玛窦广场景观”、“ 广州市光大花园E区景观”等一系列作品,打开了一扇扇窗户,展现了广州土人景观艰苦工作绽放的“花朵”,对“野草之美”的追求,对场所精神的诠释,对善与美的呐喊。”
  作为土人景观在华南的重要设计机构,广州土人10年以来,在南中国的大地上完成了一件件优秀作品。从大尺度的景观规划,到小尺度的古典厅堂问题的现代设计解答,无不体现着“广州土人”们的追求。只是,“土人”不土,广州土人的作品,居于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实践的前沿之上,以其独特的姿态在这前沿之地上进行不懈的探索和追求。十年的风雨历程,已成功展示了“广州土人”的风采和特色,那一沓沓厚厚的荣誉,代表的是“广州土人”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

  如今,载誉归来的庞伟,带领广土重临母校。在“学术沙龙”的题头下。庞伟坦言,他是此次目的,是为了当一条“鲶鱼”。如今城市化是一个人类大潮,期间的困惑、问题与矛盾是极为尖锐的。这个情况下,象牙塔里的水不可能是静止的,教育一定要贴近实践本身,贴近问题本身,才能找到解决之道。作为一条“鲶鱼”,庞伟乐于制造有趣的“麻烦”。


   如何做一个优秀景观设计师
  在这场精彩的“当代景观设计师与未来景观设计师”中,“如何做一个景观设计师”成为交流的焦点之一。
  “年轻时候血就冷了,以后怎么办!公主怎么爱上你?!”庞伟巧妙结合时下正火热的影片《阿凡达》,幽默而风趣地道出:要做个有勇气的人!他说:“时下的学生,缺的不是技术和才能,而是勇气!勇气,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我们所必需的。”他看来,“广州土人”的核心价值是“勇气”,而“善”是其源泉:看见不好的,要敢于反对;看见弱小的,要勇于关怀;看见好的,要勇于去追求。他诙谐地表示:做一名优秀的景观设计师,就要学阿凡达!
  面对未来最翻天覆地的三十年,年轻的景观设计师们将拥有更多的机会。他们准备好了吗?在勇气、坚持、能量、激情、胸怀、自信、吃苦……等等成为优秀景观设计师的关键词中,他们又拥有了其中几项特点?反思在学生中蔓延。想避免成为一个画图机器,就要拥有自己的思想。
  问题与答案不可能在一天中诞生,因此设计师需要阅读更多的书,对文化进行思考。在“导师”和“同窗”们的爆料下,我们发现庞伟正是这样的人。早在学生年代庞伟便非常有激情,对文化怀着极大的热忱。酷爱读书的同时也酷爱讨论,经常寻找不同的导师、同学探讨交流各类问题。爱思考和阅读的同时,庞伟对于自己的理想有着执著的追求,而不怕艰难能够吃苦的精神,同样造就了他今日的成功。
  冯原则表示,做一位好的设计师,需要怀有一颗敬畏之心、一种危机意识,此外还更需要跨学科的视角,因此阅读与思考便成为最好的方法。打破围墙,才能拥有更加广阔的胸怀与视野。

  李津逵,则用其一连串巧妙而颇带尖锐的发问告诉学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必须打破“边框”的设置。学生们走出校园的机会太少。整个城市似乎都被无数的围墙隔开,学生在一个学校,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其他学校的学生交流太少。他鼓励、呼吁广大学子们去超越边界,打破边界,心怀一种终极关怀,将自己大造成一块绚丽四射的“金刚石”而非“石墨”。 中国未来的城市道路,掌握在他们的手中,他们的成长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大批的富矿等待他们去挖掘。


  矛盾:生存面前,价值主张的坚持与妥协
   洞察敏锐的主持人李津逵总是善于挖掘话题。当畅谈这次的收获时,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陈坚老师谈到自己的“一点感动”:“广州土人”的作品传达出一种关注普罗大众、弱势群体的价值观。李津逵紧接话题,向学生乘势发问:“在一个城市里,首席设计师是谁?当设计师和政治家的价值发生冲突时,你将如何去做?”犀利的话语,揭开了即将面临社会的学生们的忧虑。如何在坚持价值主张与满足甲方面前生存下来?有尊严的活着是怀抱理想与思想的设计师们的问题,坚持与妥协在他们心中拉锯。
广州土人景观总经理助理李娟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理想,这种对理想的追求,让她一直热血沸腾,而广州土人是一间有理想的公司,如庞伟所说的“我们的心中有上帝”,那就是拥有理想和对理想不懈的追求,带着它去克服困难,自尊地生存和寻求发展。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陈坚老师点出,即便是妥协,也应是自尊而有理性的妥协,唯此才能使设计在36.5度的恒温下理性而可持续地发展。
  值此激烈的讨论尖口上,庞伟反倒温和,他说,设计其实是利益攸关者达成共识的一个过程,矛盾不是单一的,别把自己看成是唯一的!在他看来,景观设计师是自谋生计的商品经济依附者,设计委托的力量不管其为行政的力量或财富的力量,都是权力之力,而设计是为权力描绘华服还是在权力——权利之间寻找平衡和化解。利益不是坏事,但利益需要其它力量去平衡。
  他用旧时代的话调侃:“丫鬟身,小姐心”。景观设计师用公共知识分子的口吻说出和做出对山河、文化的抱负,着实让人恼耶?怜耶?糊口生存,批判建树,景观设计师三位一体,幸甚至哉!诚然,营建风景的人,本身也将成为风景。而我们会看到,景观是大地,也是我们自己!

  刘管平引用其导师夏昌世的一句话,精辟地归纳出:建筑师要有哲学家的脑袋,艺术家的风度,同时恐怕也要学习商人的手段。


  建筑师、规划师、景观设计师三者间的关系
  回到设计范畴本身,建筑师、规划师、景观设计师三者的关系究竟为何?针对现场学生的疑惑,刘管平说:“建筑师实际上包括了城市规划师和景观师。建筑师是基本的,城市规划师必须由最好的、最优秀的建筑师来做,不要小看规划师,他站得更高;而景观师,则是建筑师最后追求的职业。”建筑环境放大去做则演绎成城市环境,继而将迈向大地景观的创造。在座的除了学生,更有许多专业人士不住颔首,看来颇有听君一席话,大有醍醐灌顶之感。作为一名华南理工大学的老教授,面对在座的都是学景观的,他希望学子们以建筑师为底线,往自己向往的方向攀登。一番寄语,不仅是一名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盼,更是一位年长而资深的设计前辈对代表未来希望的年轻一辈的指引。
  主持人的循循善诱与犀利话语,业内人士的睿智达言,学生的积极思考与热情发问,共同演绎了一场独具魅力的沙龙。精彩的沙龙最后在一位老师“好酒出在咱的手中”爽朗高歌中落下帷幕,留下美酒飘香的依恋和赞叹。

  

  记者手记:
  这场交流和讨论,并非一场公司的宣传。广州土人景观带来的精彩的十年,是他们在艰苦和开拓中,敢于坚持自己的理想,最终赢得的尊重。它唤起的,是一代年轻人对于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对于设计的畅想和思考,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的担当。在场的不少学子向记者表示,上午的这场沙龙,堪称给他们上了一堂深刻的人生之课。对他们的人生定位产生了影响。
  在全球化与经济化、市场化的时代洪流之下,媚俗的做法不胜枚举。而广州土人景观拥有自己的坚守和独特的面容,犹如一壶老酒,历时愈久就愈加散发出它的清香和醇甜,散发出它自己的独特气质和魅力。
  十年风雨,十年艰难;十年历程,十年精彩。在它不断赢得掌声、获得荣誉的过程中,它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广土不土!又或者,广土真土!广州土人景观,实在是广州这个城市的一种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