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黄征征:设计呈现松散的灵性

2010-03-11 作者:谢哲 来源:羊城晚报
  
  一头使人感觉到干练的短发,在黄征征的身上,让人感受到了优雅。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董事、设计总监黄征征其实是个健谈的人。坐在独具特色的小店中,我们谈起了人与土地的关系越来越远,谈起了中国各处类似的建筑景观设计抹杀了地域文化,谈起了生活的体验,谈起旅游中的见闻,谈起收藏……回想起来,话题无论绕到哪,多少都带着设计的影子,正如黄征征所说,设计是一种生活态度,它贯穿在方方面面。
  
  转变,从建筑到景观
 
  也许是一种缘分,黄征征踏入设计行业,用她的话说,是“纯粹偶然”。女建筑师黄征征,并不是那些故事中,满怀理想热情踏入建筑行业的女性。仅仅是因为念理工科的黄征征对人文学科的喜欢,于是选择了理工科里面带点人文的专业:建筑学。其后却发现与想象中不太一样———建筑设计是非常严谨的,这经历也许让人深有同感。但是故事却并没有结束,从事了几年建筑设计后,黄征征遇到了自己的人生转折点———“北京土人”,并从此开始了从建筑向景观设计的转变。”从建筑设计向景观设计转型的首个参与项目,便是岐江公园——对黄征征影响最大的项目。
 
  这个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2002年度最高奖项荣誉设计奖的项目,在2000年的中国,以超前的视野塑造了产业旧址再利用的景观,给黄征征上了一堂“观念矫正”课:“那时候,我总觉得建筑师是最大的,其他的都是配套。后来发现景观设计竟然是把‘配套’的东西作为主角去研究。后来进一步就认识到:景观并非建筑以外的填空,而是带来整个场合转变的学科,其中涵盖的内容比建筑专业要大得多。”
 
  “随着与‘广州土人’一路开荒到现在,景观设计已经不是只看成‘美不美’的东西。在全国70%地区缺水,50%湿地正在消失的情况下,景观已经牵涉到跟我们生活和生态格局的安危。”黄征征说,“作为景观设计师责任是任重道远的,‘土人’在项目中,会更着重于对本土东西的挖掘,我们希望做出来的景观,只属于我们设计的那块土地。”“忧心与责任”,从黄征征的愈加急切的话语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
 
  放松,学着忙里偷闲
 
  “景观设计行业女性并不少,但是能坚持下来的不多。”黄征征直言,紧张的工程进度,精神长期高度集中投入,不断的加班。要学会停下来。学会放松很重要。有自己时间尽量去公园走走,晒晒太阳,做瑜伽,去旅游……时间都是挤出来的。给自己放假,也是一种修炼。比起繁华大城市。黄征征更喜欢去一些旅游者不太接触到的地方,例如大山里。“现在人跟土地关系越来越远,一般人觉得这么落后偏远的地方不值得去。但在那些地方,让我感动:在这种劳动和土地面前,有尊重在里面,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是一种心灵的洗涤。”黄征征喜欢拍照,尽管是个“菜鸟”。但她仍然乐此不疲,并一直行走着。看到她博客上那些照片里的大山,土地,绿树,海洋,她拍出了她的感动,并感动了我们。也许这是她坚持下来的原因。
 
  除了懂得减压,在快速发展的时代,面对大量亟待吸收的新知识,保持年轻与好奇的心态很重要。黄征征能一直坚持在设计第一线,与她的性格有关:“我特别像我父亲的性格,一直是‘老天真’对什么都很感兴趣。另外心比较简单一点,即使在保持那么重的工作压力下,也能够保持心情放松。”到各地旅游,黄征征会去寻找并购买她认为特别的小熊作为收藏,日益壮大的小熊队伍,见证了她年轻的心。
 
  设计,是生活态度
 
  随着时间的磨砺,黄征征在逐渐改变并调整自己。从前,她喜欢几何或刻意设计的美感。“现在反而会觉得。自然的东西也会有美感。其实很多美感不用刻意去营造的。就是说可能做了,但不露痕迹,要更加自然和随意,这种舒适的美能让心里能放松和舒服。”黄征征的转变,来自于设计界限的淡化,跨界设计的影响力慢慢渗透到了心里去,“即使工作的过程是严谨的,但我希望呈现的状态具有一定松散的灵性。”
 
  当今设计已经渗入生活,然而作为一个设计师,黄征征认为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态度。在工作之外,对设计的审视与思考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无暇时逛公园的感受,布置家时的想法。黄征征在生活中对设计的点滴感受与观察,使她在设计中更关注个体感受,注重对景观营造细节的刻画。“我关注软质景观,比如花卉,绿地,水。更关注场所上使用的人,例如孩子在玩,景观设计中如何留给父母更好地照看孩子,却又舒适的场所”,在设计中,体现女性感觉比较细腻的一面。
 
  黄征征虎年期望
 
  怎样的女性才美?首先要有自信,自信与高兴不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它来源于我的工作;其次要独立,不依赖周边的东西作判断;最后要真诚,真诚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善。对人对事都要真诚,这是做人的基本点。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在这三个方面,都能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