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对于新型城镇化道路,国务院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提出了以上诸多的要求。
针对这些要求,我省在建设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如何保障农民的利益?产城互动的新城镇是啥样子?12月8日,在中央党校报刊社、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开封市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城市管理高峰论坛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尹中卿等专家给出了答案。
一种设想
建立城市绿色“海绵”系统,解决排水问题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说,新建的城镇,要能达到80%的人骑自行车上下班,这样就会是可持续、节约、节能的城市。
俞孔坚认为,上天都给了我们每个人一双美丽的大脚,但现在大家使用这双大脚的机会却少了,新的城镇化建设,就应该提供更多让大脚得以使用的机会。
同时,他认为新型城市化要有新型的基础设施,在排水系统、洪涝解决方案上,不应继续建立用水泥、水泵排洪的“灰色”基础设施。
中国沿江河城市的开发过程中,为保护城市安全都做了水泥防洪,结果导致50%的湿地丧失,所有雨水全部排到海里面。鉴于中国有400个城市缺水,所有的雨水都应该留在城市中。
俞孔坚建议,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排水设施不是靠管道,应该通过生态基础设施,建立城市绿色“海绵”系统。“海绵”系统就是要建立一套过滤、净化、自流系统,在城市公园、绿地都可以建设,这就是新的城市生态系统。
他认为,“海绵”系统一旦建成,不仅可解决地表水净化问题,还可起到供市民观赏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