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用可持续的生态方式改造万亩果园

2013-04-01 作者:何姗 来源:《新快网》(2013-04-01 A18版 广州新闻·深读)
  万亩果园完全不改造没有意义,但不能用园林的方法而应用可持续的生态方式
 
  要使“乡下农业”变“都市农业” 应给城市提供综合的生态系统服务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上周正在广州对万亩果园进行调研,他曾在去年做客海珠区,为海珠生态城把脉。他曾高度评价“全国范围内,很少能找到像万亩果园这样,位于城市中心的如此大面积的湿地。比纽约中央公园条件更好。”
 
  他预言:“如果这里利用好,肯定是广州的‘中央公园’,未来广州城市的活力就在这里”
 
  他认为:这一片果园曾经是果农们精心维护的农业景观,因为生计而存在,属于一种文化景观,一旦失去农业管理,它将必然退化,所以,单纯静态的保护不可能,当然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果园经营既没有必要,也不能完全满足城市需要。
 
  未来的管理目标应该既要让它能结果,但又不是那么单调,而是让景观丰富起来、让生态更丰富。生产水果已不是最主要的了,而是让人们游憩休闲,为城市人服务。使“乡下农业”变“都市农业”。
 
  但他强调:“绝对不能用城市园林的方法来做,那样将糟蹋这方珍贵的文化景观和农业遗产,不但失去其特色,同时未来的管理成本巨大,而且效益单一,而必须用可持续的生态的方式和都市农业的管理方式来改造和利用,使得万亩果园能为城市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
 
  他解释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应有四类:
 
  第一类是生产功能,不仅能种果,还能种菜、种花,甚至生产干净的水;
 
  第二是发挥城市里生态用地的调节功能,能够调节温度、湿度、雨涝,净化空气,保持它原有的“南肺”、“南肾”的生态功能;
 
  第三是发挥生物多样性的憩息地功能,这与原来纯农业生产型的果园功能不一样。以前的果园看不到那么多的鸟、昆虫,以后这里应成为白鹭、青蛙、黄鼠狼、蜜蜂的等等各种各样生物的伊甸园。
 
  第四是体现其文化、休闲文化和审美功能,要把岭南文化的特色如果基鱼塘、以小洲村为代表的栖居文化表现出来,提升为一种美的体验,把生产过程的美、劳动的美展示出来,同时还有关于湿地的科学文化知识,科普教育功能等。
 
  他提出果园应发挥对城市的贡献,提高城市品质,带动旅游经济,提升周边土地的价值。
 
  他还为广州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蓝图:“市民可以就地采摘,晚上到田园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周末带着家人在园中踩一天的单车,也可以结伙钓鱼、野炊;儿童们可在这里露营,看潮涨潮落,看鹭鸟翻飞,看萤火虫,听蛙叫,听护林员讲解祖先在这土地上生活的故事。此外,这片绿地能帮助解决城市气候调节和调雨蓄洪问题,在城区中央为鸟兽等提供生态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