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张锦秋院士参观土人设计并于北大举办“传统建筑的空间艺术:传统空间意识与空间美”讲座

2013-10-11 作者:杨素贞 杨颖 来源:土人设计
  10月10日晚,北京大学“生态文明与美丽国土”大师系列讲座之四在北京大学博雅国际酒店中华厅成功举办,讲座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张锦秋院士主讲,主题为“传统建筑的空间艺术——传统空间意识与空间美”,张院士引用大量建筑案例和理论倾心诠释了她一生致力研究的传统建筑的空间艺术。
 
 
 
张锦秋院士参观土人设计
 
  讲座当天,张锦秋院士在土人设计首席设计师俞孔坚教授的热情陪同下参观了土人设计的设计实践和众多国际获奖项目。俞孔坚带领张锦秋院士先后参观了土人设计的各个分院、设计所,并对公司的近期获奖作品做了简要介绍。
 
 
张锦秋院士参观土人设计所获众多国际奖项
  俞孔坚教授讲述了土人设计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跨尺度对城市建设和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张锦秋院士频频驻足仔细思考,与俞教授就土人设计的建成项目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对俞孔坚教授提出的生态安全格局理念表示深深赞许和认同。
 
 
大师系列讲座第四场开幕
 
  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土人设计首席设计师俞孔坚教授主持,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崔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孙华教授担任点评嘉宾。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迪华教授、海淀区政府和北大科技园的多位领导以及北大校友会的嘉宾等出席了讲座,相关行业内专家、技术人员、设计师以及北大师生纷纷到场聆听。活动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北京大学校友会承办,北大科技园、北京大学新闻网、《景观设计学》杂志、景观中国网站协办。大师系列讲座旨在通过举办代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最高水平的生态学、建筑、规划、景观设计、地理学等相关领域的学术界领袖人物的思想盛宴,引起社会各界对中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从而找到解决中国和世界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新观念、新理念和新方法。
 
 
 
俞孔坚教授致开场辞
 
  讲座由俞孔坚教授致开场辞,他简要介绍了张锦秋院士多年来的实践成果,用几个“之最”高度赞扬了张锦秋院士在建筑设计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并对其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与会听众通过短片共同欣赏了张锦秋院士恢宏大气的建筑作品。
 
 
张锦秋院士讲座中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张锦秋院士首先指出了研究建筑的空间艺术的意义所在,传统空间意识和空间美不仅存在于建筑领域,实际上也渗透于中国广大的城乡和风景园林之中。深入研究领会传统的空间意识有助于把握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和风景园林的创作思想和方法,服务于当代。她主要以“天人合一”、“虚实相生”、“时空一体”、“情景交融”四个主题全面而系统地为大家简述了中国传统人居空间的独特艺术魅力。张院士认为“传统空间布局之中先立宾主不仅仅是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意识”,传统建筑营造的空间不但顺乎自然,更体现出深奥的哲理和严密的逻辑。中国建筑艺术历来讲求“计虚当实”、“虚实相生”,这也构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特征,而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八卦上就标识春夏秋冬配合着东西南北,时间的节奏率领着空间的方位,在中国建筑空间构图中成就了节奏化、音乐化的“时空合一体”。最后,张院士强调意境的创造需要把握两点:意在笔先、 景观与意境的统一。通过立意被物化后的艺术空间才能出现使人触景生情的“意境”,她强调,景观与意境的统一才是建筑艺术的最高标准。
 
 
崔恺 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崔恺用“敬重”、“敬佩”、“敬爱”三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张锦秋院士在中国建筑界德高望重的地位,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传承和创新的推动,对青年建筑师如师长般的关照,并表达了对张院士深深的敬意。
 
 
 
孙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
 
  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专家,孙华老师表示非常认同张锦秋院士强调的建筑空间艺术的营造不仅要注重空间,还要注重时间,不只要继承传统建筑的形,还要继承传统建筑的神。他赞叹并赞扬了张锦秋院士在传统古建筑的复建、传统建筑的传承、传统建筑要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三个方面起到的推动和创新的典范作用。
 
  讲座最后由俞孔坚教授做总结发言,听众也就传统建筑的相关问题向张院士积极提问,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