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坚教授讲述了土人设计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跨尺度对城市建设和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安妮与俞教授就迁安三里河绿道项目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此项目于近日获2013年ASLA荣誉设计奖 。安妮对土人设计所做的众多项目在生态设计方面所做的探索表示出极大的赞赏。
讲座现场
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土人设计首席设计师俞孔坚教授主持,加拿大考迪亚大学建筑景观学院讲座教授约翰 • 扎卡赖亚斯( John Zacharias)、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迪华教授、海淀区政府和北大科技园的多位领导以及北大校友会的嘉宾等出席了讲座,相关行业内专家、技术人员、设计师以及北大师生纷纷到场聆听。活动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北京大学校友会承办,北大科技园、北京大学新闻网、《景观设计学》杂志、景观中国网站协办。大师系列讲座旨在通过举办代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最高水平的生态学、建筑、规划、景观设计、地理学等相关领域的学术界领袖人物的思想盛宴,引起社会各界对中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从而找到解决中国和世界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新观念、新理念和新方法。
俞孔坚教授致开场辞
讲座由俞孔坚教授致开场辞,他首先介绍了安妮•惠斯顿•斯本在当代景观设计界的重要地位:作为国际上最为知名的女性景观设计师之一,安妮在作家、景观设计师、摄影师、教师多重身份之间不断切换,毕生致力于景观设计事业,也是第一位在哈佛大学获得景观设计专业教师资格的女性。她的设计理念是“设计结合自然”,在实践项目中致力于把生态、艺术、自然等不同的领域结合在一起。她的著作有《花岗岩公园:城市的自然和人类的设计》、《景观的语言》等,生态和艺术的和谐共处是她的基本理念,她在书中提出的环境生态学和城市生态学的观点、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直到今天仍然非常具有先锋意义。俞孔坚教授说他本人从中得到很多启发,受益匪浅,当代景观设计界很多的理念都深受安妮和麦克•哈格教授思想的影响,他们关于生态设计的理念和思想在很多项目中都得到了体现,并称她是“一个英雄,是一位女性先锋设计师”,对其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安妮在讲座中
安妮撰写的书籍和主持的项目
安妮主要以《花岗岩公园:城市的自然和人类的设计》、西费城景观项目、《眼睛是扇门》这一系列书籍和项目实践以及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为脉络向大家综述了自己在景观设计的艺术性探索上的思考过程和成果。安妮的《花岗岩公园:城市的自然和人类的设计》出版于1984年,为纪念它出版30周年,此书电子版图书即将问世,安妮在做相关工作的同时还在为她从80年代运作至今的西费城景观工程编写网络课件,同时在写一本关于摄影的书《眼睛是扇门》,即将于2014年出版,这几项工作间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1974年安妮参与一个项目时萌生了利用自然进行设计的想法,于是她撰写了《花岗岩公园:城市的自然和人类的设计》,这本书不仅是给专业从事景观设计的人看的,更是写给大众的。这本书从众多学科中收集、融合并运用知识,以证明城市是自然的一部分,城市设计和规划可以与自然和谐共存,而非互不相容。书中强调,空气、土地、水、生命、城市生态系统等等这些因素的考量应该贯彻城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方方面面,介绍一种全新的利用自然来进行城市的设计和建设的方式。
西费城景观项目
1987年至今一直在进行的西费城景观项目,是安妮多年心血的结晶,这是一个关于城市改造、社区改造的项目,主要探讨如何利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设计。安妮讲述了项目进行过程中得到的重要启示,包括:水元素在融合环境和社区发展的重要作用;无用的空地给社区改造和景观设计带来的机会;社区改造、环境修复和教育改革是齐头并进、缺一不可的,需要综合考虑,教育不仅是指设计专业教育,还有对儿童的教育,鼓励他们参与其中,让他们知道如何了解世界、改造世界。项目致力于通过参与教学和网络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景观设计的意义。
《景观的语言》
谈到《景观的语言》一书,安妮介绍书中不仅有关于景观的“阳春白雪”的理论,同时还有真正的关于景观的“下里巴人”的实践,理论最重要是帮助工作者在现实的项目和工作中实践运用,景观并不是去制造一个景象,追根溯源,而是人和人所居住的土地之间的内在关系,在词汇中就能体会这种“天人合一”的关系,从头上的天空、脚下的土地都能找到这种关联。在她看来,“景观的语言”实际上是本土的、内在的、自身的语言,是自然的过程,也是文化的过程。
《眼睛是扇门》中的摄影作品
在谈到她明年将出版的《眼睛是扇门》一书时,安妮呼吁大家同她一样拿起相机发现身边的景观,来带动自己的思索,每一幅照片都蕴含着一种思想,不同的照片放在一起会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来思索景观的语言,她还在尝试教授景观设计与摄影之间的联系。这本书主要是对景观的艺术性探讨,包括立体几何要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融合,使自然之力和人类之力共同来塑造景观。
加拿大考迪亚大学建筑景观学院讲座教授 约翰 • 扎卡赖亚斯( John Zacharias)
匡形设计合伙人 吴磊
随后,加拿大考迪亚大学建筑景观学院讲座教授约翰 • 扎卡赖亚斯( John Zacharias)和同是安妮和俞孔坚教授的学生并一直从事景观工作的吴磊先生两位嘉宾对讲座做了精彩点评。嘉宾吴磊对于再次见到两位恩师安妮和俞孔坚表示非常激动并表达了深深的感恩之情,他认为安妮的研究紧紧围绕“人”,以“人”为本展开,使他深感受益。嘉宾约翰 • 扎卡赖亚斯认为,安妮将景观概念带入了当代城市规划者的视野,为景观设计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气息,自己亦被她持续而专注的研究精神而感动,她的思想对今天的景观设计非常有借鉴意义。
嘉宾合影
讲座最后由俞孔坚教授做总结发言,听众也就景观设计的相关问题向安妮积极提问,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演讲人简介:
安妮•惠斯顿•斯本ANNE WHISTON SPIRN
•作家、景观设计师、摄影师、教师和学者
•麻省理工学院景观设计与规划系教授
•前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设计与地区规划系系主任
•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日本“国际和谐奖”首位女性获得者
安妮•惠斯顿•斯本(Anne Whiston Spirn)是一名获奖作家、著名的景观设计师、摄影师、教师和学者。她致力于“维持生命的社区”(Life-sustaining communities)的建设—即功能完整、可持续、有意义、艺术的社区,能够帮助人类感受并理解自然与人造世界之间关系的地方。
作为麻省理工学院景观设计与规划系教授,斯本写过3本书。《花岗岩公园:城市的自然和人类的设计》(The Granite Garden: Urban Nature and Human Design)(1984)、《景观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Landscape)(1998)、《敢于直视》(Daring to Look)(2008)。《花岗岩公园—城市的自然和人类的设计》一书曾荣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 “杰出贡献奖”。2009年,美国规划协会把这本书定为“规划师必读教材”。
从1987年开始,斯本担任西费城景观工程(West Philadelphia Landscape Project)的主管。该工程集科研、教学和社区服务于一体,曾在1999年白宫峰会中荣获公共生活杰出学者和艺术家“最佳实践楷模”(Model of Best Practice)的称号。
20世纪70年代,斯本参与了不同尺度的项目,其中几项曾经获奖,而像佛罗里达州的伍德兰兹市、得克萨斯市和萨尼贝尔市项目则被视为里程碑式设计。从1979年至1986年,斯本在哈佛大学任教,随后她到宾夕法尼亚大学,接任伊恩•麦克哈格的职位,成为景观设计与地区规划系系主任。从2000年起,斯本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至今。
斯本曾在哈佛大学攻读艺术史专业,并出色地毕业。她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景观设计学。2001年,斯本以其“对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存的贡献”在日本获得“国际和谐奖”。她是获此殊荣的唯一一名设计师/规划师,也是首位女性获奖者。(更多详情参见其个人网站www. annewhistonspirn.com)
相关活动:
北京大学“生态文明与美丽国土”大师系列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