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庐山特训营大讲堂内座无虚席,来自全国800多所高校的特训大学生面对面聆听了土人设计创始人俞孔坚老师的精彩课题,课题围绕景观设计作了精辟的阐述,俞孔坚极富内涵的设计理念,让学生们获益匪浅。
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系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并在北京大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计学硕士和风景园林职业硕士。1998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目前已达600多人的国际知名设计院。出版著作15部,并完成大量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俞孔坚以“景观设计”为主题,给特训营几千名特训学子带来一场精神大餐,在讲课中,俞孔坚指出:景观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的爱和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农业时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不敢有违天地之格局与过程,便用心目中的宇宙模式来设计神圣的景观,以祈天赐福;中世纪的欧洲,神权高于一切,万能的上帝成为人类生活和设计的中心,因此有了以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和乡村布局形式。文艺复兴解放了人性和科学,因为有以人为中心和推崇理性分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对古希腊和罗马贵族奢侈与肉欲生活的向往,因此才有几何对称和图案化的理想城市模式和随后的巴洛克广场及园林设计,甚至于将自然几何化。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设计美学,机器成为万能的主宰,因此,才有了柯布西埃的快速城市模式,城市为机器而设计,并最终也变成了机器。城市公园和绿地如同城市的商业区、生活区、办公区一样,变成城市机器的一个个零件,高速干道和汽车成为这些功能体之间的联接。作为自然元素的公园绿地和城市开放空间,被限制在红线范围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分开。所以,人们在不同的地块上完成不同的功能:工作、购物、居住、休闲.。人的完整生活被切割,被分裂,因此,最终人也成了一部机器。 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RachelCarson的"寂静的春天"把人们从工业时代的富足梦想中唤醒;LynnWhite揭示了环境危机的根源来自西方文化的根基,警示了人类生存的危机。所有这些都把设计师们从对美与形式及优越文化的陶醉中引向对自然的关注,引向对其他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
俞孔坚在授课时强调: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让自然过程伴依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和自然的设计。
岐江公园2001年建成,第二年便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 SLA )2012年度荣誉设计奖,这也是中国的公园首次在国际上捧获大奖,后来又获U LI(国际城市土地学会)全球杰出设计与开发全球奖。甚至,以岐江公园为题的文章《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还入选江苏版高中语文教科书。
在十几年后,设计者俞孔坚仍然自豪断言,从综合影响力来说,中国还没有哪个公园超过它。作为一名如今极具影响力的学者和设计师,俞孔坚这些年在国内操刀了众多重大项目,但他念念不忘岐江公园。
岐江公园的5个优点:
俞孔坚说,岐江公园建成后,有五点让他很满意:岐江公园和城市融为一体,没有围墙,没有大门,成为市民的公园,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巨大———岐江公园本来是一个地价最低的工业区,现在成为地价最高的商业区;生态效益很好———石岐河两岸有13棵榕树,原来有关部门为了过洪需要,准备将河道拉直,砍掉榕树,经过设计后,人工建设了江心榕树岛,保留这些榕树;历史文化价值突出———岐江公园是工业时代的缩影,它的主题就是工业遗址公园,让大家看到过去;岐江公园建成后,管理维护都不错,让公园持续焕发出活力。
而比较遗憾的是,公园后来增加了美术馆,固然是好事,但在原来设计中,这里是茶室,面向水,而现在美术馆却背对水。公园一些细节还有些遗憾,像花草修剪,人工成分太重,没有实现设计时希望的自由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