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无涧水松风,萧统岂能三载住;因有云山树霞,陆游才会两度来。磐安,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培育了磐安人民勤劳纯朴,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的品质,造就了他们强烈的进取心和创造力。面对贫穷,他们敢于说“不”;面对大山,他们勇于翻越。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批又一批的磐安人走出山门,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也树立了新时期磐安人的新形象。
无论是风云激荡的奋斗者,还是改革开放的前行者,无论是家缠万贯的成功者,还是默默奉献的开拓者,他们的人生历程注定都是跌宕起伏的,他们的奋斗足迹总是刻满拼搏痕迹的。他们那灵魂深处的人性光芒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他们面对困难时的自信睿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面对挫折时的坚韧毅力是我们前行的航标。
悠悠故乡,情深意长。家乡是每位游子永远的眷恋,是游子身上一辈子的行囊。金华籍北大教授俞孔坚曾说,我对脚下的土地有一种特别的眷恋,特别是家乡的泥土有着特别的芳香,当年我出门求学时,母亲为我从家乡采来一捧土,我带着这捧土到北京,到哈佛,到世界各地,它是我灵魂的皈依。玉山籍企业家周余良说,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浓浓的乡情,是谁都无法割舍的情缘。
自7月1日以来,《东南西北磐安人》大型采访组兵分多路,转战南北。新闻记者牢记使命与责任,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全身心地投入到采访报道。他们深挖新闻素材,力求写出内涵丰富、可圈可点的新闻精品;他们广拍动感画面,精选生活细节,竭力制作形式新颖、感染力强的电视专题。他们不辜负县委县政府的重托,不辜负磐安父老乡亲的厚望,与县外磐安人促膝长谈,全面记录东南西北磐安人富有时代意义的人生故事,报道他们的创业历程,爱乡情怀和人格魅力,宣传他们对家乡及当地的贡献和成就,激发二十万磐安干部群众不畏艰难、创业创新的勇气和信心,共同建设和谐幸福家园。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磐安媒体把我县快速发展的信息带给被采访者,把党委政府和家乡人民的关心关注带给磐安游子,希望通过在外磐安人的宣传和推介,不断提高磐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更多的人了解磐安,走进磐安,投资磐安。
《东南西北磐安人》采访活动是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中共磐安县委统战部、磐安县广播电视台、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联合主办的大型系列主题报道。通过报道东南西北磐安人的感人事迹,总结他们的创业经验,宣传他们的爱乡情怀,架起磐安与他乡磐安人沟通交流的桥梁,激励大家在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上建功立业。
让我们一起走进《东南西北磐安人》,从你开始,影响磐安,影响世界!
关于《东南西北磐安人》系列报道:
磐安地处浙江中部,东邻天台,南接仙居、缙云,西连东阳、永康,北与新昌接壤,是台州、丽水、金华、绍兴四州之交接地带。《东南西北磐安人》是磐安县委宣传部、磐安县委统战部、磐安县广播电视台、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联合主办的大型系列主题报道。通过报道东南西北磐安人的感人事迹,总结他们的创业经验,宣传他们的爱乡情怀,架起磐安与他乡磐安人沟通交流的桥梁,激励大家在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上建功立业。
关于俞孔坚的土地情怀:
在《回到土地》封底图书简介中,三联书店的编辑这样写道:“中国正处于重建乡村和城市景观的重要历史时期,面对着因能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而带来的生存危机、全球化和社会文化转型中的民族身份危机和与之伴随的草根信仰危机,俞孔坚分别从城市、田园和遗产三个层面论述他的景观理想:一种“生存的艺术”,即“天、地、人、神的和谐”。为此,他提出了引起热议的“反规划”理论,提倡“白话的城市与白话的景观”,强调“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并对所谓的“新农村”建设保持警惕,认为有可能破坏农村延续几千年的土地与人的和谐,“新能源”——农村的城市化也许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俞孔坚的生态安全格局及"反规划"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应用于国土、区域和城市的规划设计实践,影响了国家和部委关于生态安全、美丽中国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一些重要决策及政策,包括《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国土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和多个尺度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等;他主持《大运河国家生态与遗产廊道研究》并积极推动大运河成为国家和世界文化遗产;他起草了工业遗产保护的《无锡建议》并推动了中国工业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他提出城市建设需要一场“大脚革命”,通过建立生态基础设施来综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用生态方法进行城市防洪和雨洪管理、建立城乡生态海绵和水弹性城市、生态水净化和工业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实验设计了一系列可复制的工程范例,并在中外200多个城市推广,这些设计作品以生态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享誉国际,曾11度获全美景观设计奖,3次蝉联世界建筑节全球最佳景观奖,3次获国际建筑奖 ,并获ULI全球杰出奖和第十届中国美展金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有11个作品被收入美国大学教材《Landscape Architecture》。
更多俞孔坚相关理论著作等内容请参考:
1. 《回到土地》
著者:俞孔坚
出版年代:2009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主要内容:本书收录了俞孔坚教授的文章共36篇,分为城市、田园和遗产三个部分。“回到土地”是俞孔坚理论和实践的基点,而他的追求则是建设真正“中国”而“现代”的景观。
2. 《生存的艺术: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
出版年代:2006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主要内容:为了使景观设计学有能力迎接这些挑战,本书着重回答了景观设计学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当代景观设计学的使命和目标以及景观设计学科和专业发展的对策等问题。
3. 《设计生态学》
编著者:威廉•桑德斯 编
出版年代:2013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主要内容:本书介绍了俞孔坚及他的土人设计毫无疑问代表着当今中国景观设计的最高水平。中国广袤的国土和无限制的城市扩张,给了俞孔坚检验许多在西方大多还停留在理论阶段的新理念的机会。他的作品无论在理念还是实施方面都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俞孔坚因其生态立场而著称,常常面对当地甲方的阻力。他的设计指导思想是尊重寻常景观,与自然建立密切的联系,即使是破坏性的自然过程,如洪水。他最广为人知的项目包括为上海世博会设计的后滩公园、秦皇岛汤河红飘带、中山岐江公园等,这些作品以及世界著名设计界学者的评论都收录此书中。本书通过11 篇知名作者的文章和22 个项目的多视角评述,深入探讨了俞孔坚及其景观作品。
4. 俞孔坚全球巡回演讲系列之——2008年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演讲:"The Art of Survival: Recover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生存的艺术:重新发现景观设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