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景观中国:新常态下的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实务研讨班成功举办

2015-07-24 作者:于枫垚 来源:景观中国
  2015年7月10~11日,新常态下的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实务研讨班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座C528室成功举办。本次研讨班由景观中国网、《景观设计学》期刊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来自全国各地的规划设计师、城市园林建设相关部门负责人、财政PPP项目项目负责人和运营管理方负责人参加了此次研讨培训。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新常态”挑战,改善人居环境的呼声日益增高。住建部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16个城市最终成为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次研讨班邀请政府决策方、项目运营管理方、设计施工方共六位资深专家,通过政策解读、方法介绍与案例解析,探讨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法、PPP模式的有效运用等问题。
 
 
研讨班现场
 
  第一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以“海绵城市(LID)内涵、途径与展望”为题,讲解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四项基本内涵、实现海绵城市的三项基本途径,和深化海绵城市的六项展望。他指出城市不仅是造成水危机的源头而且是解决之道,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海绵城市理论规范标准任重道远。
 
  第二讲,中规院水务与工程院院长张全的讲解题目为“海绵城市试点及规划实践”。他首先阐述了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与现状问题,接着提出理解海绵城市时需要深入思考的几个关键问题,介绍试点城市申报的情况与问题,并重点剖析我国海绵城市规划管控体系应当如何构建。
 
  第三讲,由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北京东方山河秀美环境工程公司副总裁韩辉讲解,课程主题为“PPP模式下的海绵城市——站在市场角度看专业理念和模式演变”。他系统地讲解了什么是海绵城市、什么是PPP模式,以及海绵城市PPP模式实操关键点,提出为了实现海绵城市多目标,片区性整体PPP是最佳合作模式。
 
  第四讲,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计师俞孔坚讲解了“水生态基础设施与海绵城市建设策略——海绵国土与海绵城市关键技术”。他从中国系统性的水危机与单一性的解决之道讲起,反思小决策与水系统分割的治水“小脚主义”,进而提出大脚革命的思路。即通过建立水生态基础设施,综合解决水问题,最终形成海绵国土与海绵城市。同时,俞孔坚还通过实践案例来具体阐释实现海绵城市的六项关键技术。
 
  第五讲,清华同衡规划院数字城市城市研究所技术总监周旺的授课主题为“海绵城市可视化运营”,他从海绵城市为什么需要可视化运营、怎么进行可视化运营以及可视化运营的价值几个方面系统地展开讲解。同时结合贵安海绵城市案例,深入阐释可视化平台的设计框架。这一全息感知可视化平台可使管理者更智能科学地进行城市管理。
 
  第六讲,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刘海龙讲解了“美丽‘海绵城市’的场地营造策略”,他首先通过案例分析引入主题,从水系统、灰绿基础设施和地域性等角度阐释对海绵城市和城市水问题的再认识。接着他结合一系列雨水花园的实践案例来分析场地景观的营造策略,并提出海绵城市建设多要素协同整合的工作框架。
 
研讨班现场
 
  每位专家授课之后的研讨环节,在座同学积极提问,就授课内容的具体细节或自身工作实践中的疑问与老师展开更进一步的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学员与老师交流
 
  在7月11日下午授课内容全部结束之后,全体研讨班同学来到清华大学胜因院考察场地内雨水花园的设计,刘海龙老师在现场为同学们讲解了雨水花园的设计思路与实施细节,师生双方展开深入热烈的交流。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考察胜因院雨水花园
 
 
学员在胜因院与老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