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公司新闻 >  正文

建筑与景观的“白话说”茶座在北大备斋成功举办

2015-09-29 来源:土人设计

  2015年9月28日下午两点,在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红四楼(备斋)的三层大教室,建筑与景观的“白话说”茶座成功举办。来自建筑、规划、景观和文化界的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共叙建筑与景观的“白话说”。参与茶座的嘉宾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孟建民、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高志、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建筑评论》“两刊”总编辑金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总院总建筑师薛明、中国航空规划设计院总建筑师傅绍辉、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总规划师高海波、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副院长谌谦、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任明、《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副总编辑殷力欣、中广电设计院主任建筑师叶欣、北京建院约翰马丁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颖等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到场聆听的还有《中国建设报》、《中国城市报》、《中国文化报》、建筑畅言网、筑龙网的记者及北京大学的师生,现场高朋满座、气氛热烈。

 
图1 研讨会现场
 
  金磊总编致开场白,他总结了上世纪20年代的新文化运动对建筑设计的深刻影响,并对现在环境设计中违背理性的事件提出批评:“时有违背理性与规律的事件发生,形式大于功能的个案仍比比皆是”。金磊总编提出,为了让文化得到真正的复兴,思想应该进一步解放,专家学者之间的探讨十分必要。
 
图2 金磊总编致开场白
 
  俞孔坚院长首先发言,他以“续唱新文化运动之歌——白话景观与新乡土实践”为题,系统讲述白话景观的根源、发展问题和未来的前景。“景观是关于生存的艺术”,然而在文明历程中,受古代中国帝王、西方权贵、西方帝国和空洞奇异的现代化妆运动影响,乡土的白话景观逐渐丧失,导致当代中国面临两大危机:民族身份危机和人地关系的危机。因此,重提新文化运动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即要为向农民学习的新乡土景观实践,诸如海绵城市、加强型人工湿地净化系统、与洪水为友的弹性设计等等。俞教授以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上海后滩公园、台州黄岩永宁公园、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等为例,生动阐释了如何向农民学习陂塘技术、与洪水相适应的弹性设计技术技术等,来解决民族身份危机和人地关系两大危机,让中国走向生态文明和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复兴。
 
图3 俞孔坚发言
 
  陈平原教授的发言从理论层面探讨新文化运动和“白话说”的内涵。他关注政治、建筑、经济、文学几个层次上与城市之间的对话,以及历史文化遗产如何与现代权利和资本的背景相适应。陈教授对当下建筑和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战果”提出看法的同时,也为大学教授不能在政治与学术之间、学院与社会之间、同行与大众之间发挥作用深表遗憾,他呼吁大学教授“调整自己的社会习惯和表达能力”,“白话文”应该不仅明白如话,还要真正的美观。人文学者应该将文体的选择、学科的边界以及选择背后的效应计算考虑在内,才会更有力量。
 
图4 陈平原发言
 
  接下来崔愷院士承接前面两位嘉宾对城市发展现象的批评与反省,反思当下的设计师立场的缺失,并回顾北京建筑建设的历程,从北大师生对校内现代建筑的不满、对建筑师的不信任等事件中,提炼当代建筑师在民族认同探索之路上的困境。面对困境,崔院士提出建筑的“本土化”,面对当下语境官话多、新词汇多、口号多的问题,指出设计应该具体化,支撑文化的自然呈现。
 
图5 崔愷发言
 
  俞虹教授的发言侧重传播的视角。针对主题“白话说”,她认为“建筑的功能性、审美性及文化意义的相互冲突、融合、逆转,是‘白话说’所要关注的”,并以央视大楼为例,阐明当代建筑审美性大于功能性的不合理、不和谐之处,强调建筑的审美功能不应该掩盖实用功能,在变革的时代,建筑设计应更加关注其与社会文化生态的关联,关注“为什么审美”、“为什么人”的问题,避免城市建设的同质化。
 
图6 俞虹发言
 
  其他嘉宾也发表重要发言,分别就建筑语言的可理解性问题、建筑的文化层面表达、人对环境的需求、建筑与群众互动的问题、“白话”回归自然的本质、“白话说”的时空结合点、建筑保护自然的责任、白话文应该结合新时代特征与历史文化积淀、设计对真情实感的表达、设计应该关注“人”的生命体验等观点展开剖析,拓宽了“白话说”的内涵与外延,让听众们备受启发。
 
图7 高志发言
 
图8 孟建民发言
 
图9 傅绍辉发言
 
图10 徐聪艺发言
 
图11 叶欣发言
 
图12 朱颖发言
 
 
图13李溪发言
 
  最后,陈平原教授和金磊总编分别进行了点评。陈平原教授提出建筑和景观设计师应当更多地走出设计圈,培育民众和甲方的审美,并建议开设跨专业合作课程;金磊总编高度赞赏参与跨界交流的在场嘉宾,因为这“体现的是社会责任”,并希望这场交流能鼓励建筑师走出自己的“设计室”。在热烈的氛围中,“白话说”茶座圆满结束,而生态文明和文化复兴的探讨与实践,还将持续地开展下去。
 
 
  图14 建筑与景观的“白话说”茶座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