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新快报:到天河智慧城大观湿地 看广州第一个海绵城市

2015-10-16 来源:新快报 2015年10月15日
  以前是杂草丛生的山地、淤泥黑水的烂水塘,如今水草丰沛、山花烂漫、鸟栖虫鸣,一泓泓碧水倒映着蓝天,仿佛身处田园郊野。
 
  有人跑来这里的芦苇荡拍婚纱照,有人爱到这里的水杉林钓鱼抓虾,有人每天下班后沿着水边跑步……
这是什么地方?
 
  天河智慧城东部、大观路的西侧,密林间就藏身了一个非一般的大观生态湿地公园。
 
  就连天天在它旁边天河软件园上班的白领都不知道,这个占地46.8公顷、相当于2/3个天河公园大的湿地公园,其实是一条绵延3公里长、30—120米宽的生态长廊——广州第一个海绵城市试点近日已撩开面纱,惊艳亮相。
 
  2013年9月开始动工,今年6月验收,这个又名为“天河智慧城东部水系连通一期工程”的湿地公园采用海绵城市理论设计,看似是生态景观,其实是一种自然调节的“市政设施”,能防洪涝,净化水质、土壤,回补地下水,修复生物栖息地,又能降低城市热岛效应,还可让市民休憩游赏。
 
 
  1.
  我们就一起从湿地公园的北部开始逛一逛吧。
 
  绿草如茵的思观广场,是旧羊山南面山脚的延伸,也是湿地公园最高点,有一个篮球场大。
 
  这个看似普通的休闲广场,其实下面暗藏乾坤。 它是一个可渗透广场:地面铺设了渗水砖,地下还埋藏了数百个像蜂窝式排列的“小水桶”。它们是用高新技术做成的海绵蓄水体,加起来共760立方米。一旦下大雨,海绵体能把水蓄住,等太阳出来再慢慢释放。
 
 
  2.
  站在思观广场向南俯瞰,十几个大小不一、梯田般逐级错落的水塘铺展开去,近看却是一条缓缓流动的河涌。这里以前是山地,还有农民用来养鱼和灌溉用的水塘。
 
  “是我们再造地势,改造成十几级落差。”广州天河智慧城管理委员会主任唐锡汉揭秘建设经过,“除了第三第四个泡保留原来水塘,其余水塘是新挖的,重新种植花草,每个泡深约1—1.5米。”“如果不建海绵城市,按照传统思维,山被推平、鱼塘被填掉后,天河智慧城将建大片高楼,变成硬地。下雨时,山上的水就会往中下游跑,会跑得很快,带来很多问题,水土流失、上游水储不住,下游水集中在一起变成城市洪涝灾害,也改变了原来生态,导致都市热岛效应,动植物会减少……”
在唐锡汉看来,“鱼塘是农业生产的智慧,也是大自然的恩赐,有蓄洪作用,应该留在这里。”
 
  这也正是海绵城市的奥妙:十几个水塘相当于海绵泡,就是一个分级蓄水系统。雨水和山水流经十几个高低错落的海绵泡后,不像河涌那样哗啦啦地跑掉,还缓解了下游防洪压力。
 
  “海绵的哲学是就地解决水问题,而不是转稼到异地、把洪水排到下游或对岸。”智慧城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负责人、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教授概括道。
 
  实际上,每个泡挖多深多宽、广场的海绵体放多少怎么放,都很有讲究。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根据多年水文资料计算出来:“我们分析2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是多少,定出防洪要求,根据每平方公里推荐的调蓄量,算出片区面积对应的调蓄量,反推出每个海绵泡的高度和宽度。广场埋下的海绵体,雨水来了后,承载容量会增加。”
 
  看似普通的景观水位,也是经过水务院工作人员精心计算:“景观水位如果定得太低,会影响景观效果;如果太高,雨季会内涝。”
 
 
 
  3.
  这十几个海绵泡可不只是蓄水这么简单。
 
  沿3公里绿廊与风同行,听脚下美妙的流水声,看姜花、芦苇、美人蕉竞相绽放,这些花花草草可不仅仅是为了妆扮湿地,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广场走下去就是沉淀塘,一人多高的芦苇、海芋随风飘荡,它们固沙力强、吸污力强,能过滤大颗粒悬浮物、细小沙砾和易沉降的污染物。往下走是病原体、重金属和营养物质净化区,状如长剑的菖蒲、直立挺拔的水芹能消灭大肠杆菌等病原体;秀气的纸莎草、雅致的再力花、清丽脱俗的睡莲争奇斗艳,不说不知道,能吸收水中的重金属…不觉间就拐入了稳定塘,你会被大片恣意生长的水葱、美人蕉簇拥着,它们有保持水质稳定的本领。流过一级又一级的海绵泡,经过沉淀、过滤和植物净化,从山上流下来的浊水变成涓涓清流。
 
  不仅海绵泡有分级,从3公里绿廊两侧的路边往湿地里走也是一级级下去的蓄水带。蓄水带原本是平地,把挖水塘的泥往两边堆,再种上花草,不仅蓄水保土,还变出四季不同的迷人景致。
 
  “我以为这是一般公园,没想到花花草草下面,竟然藏着这么多奥秘。”李先生在天河软件园上班,不仅下班后爱到湿地公园跑步,周末也喜欢和家人来摸螺抓蟹,他夸赞说:“这里的水质不错啊!还比外面凉快,低个两三摄氏度,感觉很舒服。”
 
  “植物要有多样性,也要本土化”,唐锡汉道出了湿地公园的野趣特色:“我们有意把植物园的概念延伸出来。未来,整个智慧城会变成非常庞大的植物园。”
 
  水质好、植物繁茂,自然就成了各种动物的栖息地。在这里,你能邂逅各种城市里少见的动物客:在苇叶
上飞动的麻雀,在池塘里嬉戏的蟛蜞和小鱼,还有水蛇、青蛙、白鹤、野鸟、野鸭出没……
 
  4.
  你细心观察,这个湿地公园还有一个海绵城市的特点:你找不到一片不渗水的水泥地。路上一砖一石都是用可渗透、可循环、经济的材料做成。绿道铺设了透水沥青;竹地板栈桥让雨水自然渗透;如果你想靠近湿地亲水,可以走游憩步道,还不用担心惊扰各种小动物:小路和地面之间留有空隙,水从小路下面流过,爬行动物也能从路底下自由经过。
 
  5.
  经过海绵城市改造后,湿地内水面面积从原来13.67公顷增加至16.5公顷。新塘水库改造后,总库容从原来55.71万立方米,增加至61万立方米;防洪库容从52.11万立方米,增加至55.71万立方米。
 
  “当代排洪排涝工程将洪水、雨水快速排掉,是‘严防死守’的哲学;而‘海绵’的哲学是将水流慢下来,让它变得心平气和而不再狂野可怖,让它有机会下渗和滋育生命万物,净化自身、 服务人类。”“‘海绵’珍惜并留下每一滴雨水。每一滴雨水都有它的价值,不是因为它对某种人或某个物种有价值,而是对整个生态系统具有天然的价值。”俞孔坚教授把海绵的哲学概括为“完全的生态系统价值观”。
 
  往下游走,雨水最终经管道流入杨梅河下游——这里也是湿地公园终点和杨梅河的交界处。可以看到两种水泾渭分明。住在凌塘村的张先生喜欢下班后到杨梅河钓鱼。“杨梅河上游的水还没有从湿地公园流出的水那么清,慢排的这一段,小鱼更多些。”他笑呵呵地说:
 
  “现在水质明显比三年前强多了!三年前杨梅河很浑浊,有时还会看到水面漂浮着一层像油污那样的东西。”
 
 
 
 
  新快辞典
  海绵城市
  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以“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为特征,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建设生态排水设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策划统筹:何 姗
  ■采写:新快报记者 莫冠婷 何 姗 实习生 谢晓隽 摄影 彭庆凯 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