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公司新闻 >  正文

福布斯Forbes首次关注中国设计 土人设计作品特色盘点

2015-12-11 来源:土人设计
 
  编者按:


  无论是国际时装周,还是世界建筑节,当中国设计师的身影频繁出现时,“中国制造”正渐渐被“中国设计”所取代,在全球舞台上闪亮登场。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商业刊物之一的《福布斯》,自然不再忽略这股势头正劲的中国设计潮流。此次,他们从时装、珠宝再到建筑,挑选出一批在国际上日渐声誉鹊起的中国设计师。《福布斯》在介绍中写道,“在这份中国时尚与设计榜单上,是众多行业的翘楚精英。他们的风格从传统跨越至当代,但显然都植根于中国哲学、本土材料与传统之上,并从中获得灵感,将其以全新的令人惊喜的方式再度诠释。”
  在此次的建筑类中,入选的设计师有王澍、张永和、以及俞孔坚等。《福布斯》对俞孔坚如此评价道,“他对农事了解深入,后将这些认知归纳为中国传统的“深邃之形”,并处处体现在作品中。他在中国不遗余力地推行大胆创新的景观设计新视野。他的作品常常是应对当今诸多挑战的回答,比如高速发展、城市内涝与污染等。”
  因此,小编从俞孔坚的文字及土人设计的高颜值作品中,来帮助大家解读土人设计之所以走上国际舞台,并获得国际认可背后的一些元素所在。

  

  1. 与水为友的“海绵”哲学

  “当代工程治水理念崇尚“严防死守”的对抗哲学,遍中国大地已没有一条河流不被刚性的防洪堤坝所捆绑,原本蜿蜒柔和的水流形态,而今都变成刚硬直泄的排水渠。千百年来的防洪抗洪经验告诉我们,当人类用坚固防线将洪水逼到墙角之时,洪水的破堤反击便指日可待,此时的洪水便成为能摧毁一切的猛兽势不可挡了。海绵应对外部冲力的哲学是弹性,化对抗为和谐共生,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我们崇尚“智者乐水”的哲学,那么,水的最高智慧便是以柔克刚。”
 
【金华燕尾洲公园】建成景观鸟瞰(雨季),20年一遇的洪水淹没的实景。即便如此,步行桥仍然维护两岸的有效通行(西望,2014年5月)
 
【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夏季,山谷周边仔细分级的生态草沟与蓄水池系统起到了“绿色海绵”的效果。雨水被拦截和保留下来用于捕获或是改造农业和城市的非点源污染物。
 
  2. 乡土植被的“野草之美”
  "野草之美,是实践一种新的理念,偏爱不需修剪的、本土的,野生的、维护成本低的植物。但野草不自美,它因人、因设计而美。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用水生、湿生、旱生乡土植物营造景观,因为这些野草更能传达新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更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培育更加文明的环境伦理。"
 
【哈尔滨文化中心湿地】在树林和湿地边缘之间设计了乡土物种构成的草地设计,由生命力旺盛的花卉组成。每年的花季,当人们在密集树丛围绕的高地与花丛相遇时,都能产生惊艳的效果。
 
【天津桥园】随着季节更替,多种乡土水生、耐碱的植物群落在各个洼地适应性地生长起来。尽管在盐碱地树木难以生长,但由于水位和pH值细微的变化,公园的地被植物和湿地植被非常丰富。群落的形成从种子开始,起初在每个低洼地和水泡四周播撒混合的植物种子,只要条件合适,其他的本土物种也会自发的侵入。
 
  3. 生态保护与修复相结合
  "景观设计从本质上说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的核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 生态设计是一个过程,一种“道”。通过这种过程使每个人熟悉特定场所中的自然过程,从而参与到生态化的环境和社区的建设中。生态设计是使城市和社区走向生态化和趋于更可持续的必由之路。"
 
【上海后滩公园】原有的固化防洪强,由生态友好的抛石取代,成为了一个更加富有活力和更容易接近的滨水区。
 
【迁安三里河绿道】20世纪70年代后的三十年里,持续的工业发展和城市人口增长产生的污水和废弃物,使三里河被严重污染。经过清理现场,建造雨污分流系统,及恢复主河道两侧的湿地链,及绿道的规划与设计等,是沿河岸变成一处靓丽的风景走廊,母亲河得到重生,成为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
 
  4. 生产与观赏相结合
  "如何使城市里的公园和绿地无需花费高昂的投入去营建,无需耗费大量的水源去浇灌,无需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劳力去维护,而同时又使之不至于荒芜,仍然能为城市和居民提供服务?出路只有一条:向农民学习。回归土地的伦理,回归造田、灌溉、施肥、播种和收获的基本技术。这既是回归,也是创新。"
 
【沈阳建筑大学 稻田校园】校园里使用水稻、小麦和其他农作物,以及乡土植物,维持景观的生产功能,同时赋予它新的角色——提供学习和户外活动的场所。稻田布满整个景观,拥有自身的灌溉系统,同时,在水稻里设有户外休息平台,功能十分完整。其他乡土农作物例如荞麦,每年在校园中轮作,乡土树种排列在小道两旁。
 
【哈尔滨文化中心湿地】这座公园很大程度上尊重了自然过程,具有生产性且维护成本低,还从外界引入了家畜,它们在丰富了景观体验的同时,也保持了景观的整洁,并使公园有实用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富饶的公园还能够为家畜和人们生产食物。
 
  5. 回收材料的创新使用
  "场地原有材料既是历史的遗存,也是文化的载体。通过保留、再利用与再生的方式艺术地、生态地将原有的材料、结构、形式赋予新的功能、新的价值。它保存了场地的历史感,又贴近当下的生活。再设计后的材料通过焕然一新的面貌阐述着场地的内在,唤醒人们关注以往被忽略的历史与文化,展示出一种基于尊重场地精神的新美学。"
 
【中山岐江公园】生锈的铁轨以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呈现,伴以茂盛的乡土野草,构成公园的中央通道。铁轨得到人们的广泛使用,无论长幼,都在寻求跨越的乐趣,寻求挑战和不平衡感,进行体育锻炼和拍摄婚纱艺术照。白卵石取代了原有脏乱的石灰岩角砾,创造出景观的视觉冲击。钢轨铺设和场地工业材料的再利用,创造工业社会的历史感。乡土茅草强化了人造艺术和杂芜的自然之间的对比。
 
【上海后滩公园】上海是中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遗留下来的标志性建筑被改造成空中花园和观景台,再生钢板的使用体现了原厂地的工业性。在整个湿地公园中,锈钢板折叠而成锈色钢架,或飘落于水岸平台之上,或蛰伏于地面而成为铺地饰纹逶迤而远去,或翘首于空中而成为雨棚、景窗,巧取园中美景。
 
  6. 场地文化的尊重与融合
  "每一个场所都有其原有的历史气息和特定的文化价值。做设计时,我们必须从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和体验中,对那片土地获得一种“本地人”的感知,并真正去感悟那里的地方精神,那股源于当地的自然过程及人文过程的内在力量;只有当我们与那片土地产生深切联系时,才会设计出真正被需要的景观。对一片土地及其精神的熟知和领悟,是设计的必备基础和前提。"
 
【金华燕尾洲公园】从当地民俗的舞龙——“板凳龙”中获得设计灵感,跨过两江的步行桥(八咏桥)蜿蜒多姿,它不仅是一条连接通道,更是体验的场所,吸引大量的游客和居民,每天平均有4万余人使用该桥。它强化了市民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迁安三里河绿道】受到迁安地区当地广为人知的民间艺术——剪纸艺术的启发,设计了长达800米的折纸装置。红折纸在绿道中展开,与野生菊花的黄色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一种多年生乡土植物,不仅维护要求低而且能收集起来作为中药材。
 
注:查看《福布斯》关于“中国时尚与设计”的专题报道,请点击http://www.forbes.com/china-fashion-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