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光明网:四院士上《博览群书》杂志谈“海绵城市”

2016-10-21 作者:谢宁 来源:光明网

  即将于11月1日推出的《博览群书》杂志将推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俞孔坚,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王浩王超等四位专家的文章,其主题均聚焦海绵城市


  在世界上,率先城镇化的西方各国城市,也曾经像当代中国城市一样饱受包括雨涝在内的诸多城市病的困扰。而美国的低影响开发(LID)、英国的可持续排水(SUDS)、澳洲的水敏感城市设计(WSUB)等都是用城市发展的教训换来的成果。由于气候、地理环境的地域性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地方性,当代中国的海绵城市建设亟需符合中国特点和要求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来实现。此次《博览群书》集中安排四位院士的文章,并特别为四院士安排了“文化视角·海绵般的城市”专栏,意在请广大读者和专家一起,了解和思考如何应用古今中外的海绵技术遗产,尤其是创造性地吸取中国五千年的乡土农业、城镇建设和乡土水工遗产的智慧,增强城市的海绵功能,让海绵般的城市,为人们创造更环保、更节能、更绿色,并因此更幸福的生活。


  刚过去不久的夏天,暴雨突袭又使全国不少城市陷入“看海”窘境,激发着人们探索和建设海绵城市的热度。俞孔坚指出,海绵城市的本质是通过自然水系和生态绿地,来实现自然生态、自然积存和自然净化。所以,海绵城市既是一种城市形态的生动描述,也是一种关于雨、水及雨洪管理和治理的哲学、理论和方法体系。《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一书意在将本土性与国际性相结合,推动真正绿色的海绵城市建设。


  在国家最高领导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海绵城市建设正在各地热烈开展。任南琪院士指出,形势喜人,同时又让人担心,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正确的方法和好的样板,这样大规模的投资和建设很容易会事倍功半,甚至误入歧途。当此关键时刻,俞孔坚及其团队近二十年的海绵城市研究和实践成果集结出版,可谓是雪中送炭。


  王浩院士指出,海绵城市理论必须从道(即“海绵”的哲学)、术(即海绵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及工程技术)和物(即建立在海绵系统基础上的城市或区域)三个方面来认识和掌握。而其中的道是根本。至于用什么术,可以因地制宜,古今中外皆有丰富的技术宝库可以调用。而在物的层面,更需要跨尺度、跨专业去思考,从海绵社区、海绵城市到海绵区域、海绵流域、海绵国土。


  王超院士指出,俞孔坚及其领导的团队,既是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倡导者,也是海绵城市实践的引领者。《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一书集中了目前关于海绵城市最全面和系统的理论与方法论,是大量实践案例之精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光明日报主办的《博览群书》杂志是著名的读书类思想文化月刊,该杂志以“爱读书、爱写书、爱评书”的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坚持“砥砺思想,宁静心灵”的价值追求,深受知识界重视和喜爱。


文章来源:光明网

原文链接:http://culture.gmw.cn/2016-10/19/content_225531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