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新华网:三亚"双修"样本解剖 "大脚革命"打造新桃源城市

2016-12-12 作者:敖坤,贺立樊 来源:新华网

  蓝天碧海、绿水青山。如今的三亚,白鹭翱翔三亚河,果园飘香在城中央……这是记忆中的三亚,这是脑海中的乡愁,这是三亚过去一年多来上演的城市蝶变。


  蝶变始于2015年4月,三亚正式成为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在“大脚革命”美学观念的引领下,三亚走上了一条新型的美丽田园城市道路,成为新时期城市治理的生动实践范例。在这里,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12月10日,全国的目光汇聚于此,解剖三亚样本,探索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之路。


  三亚“双修”试点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一个城市的“蝶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城市更新研究所副所长范嗣斌说,三亚“取得的经验将对中国其他城市解决城市病、提升城市发展质量,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转型发展之路,提供重要的样本和借鉴”。


  全新的发展理念


  “大脚革命”打造新桃源城市


  三亚“双修”让在这里生活了14年的环保专家、前国家海洋局研究员罗九如,第一次感受到了三亚的力量。


  曾经,三亚杂乱无序的街道、淤泥黑化的沙滩、野蛮生长占用生态资源的建筑物,都是揉进罗九如眼中的沙砾。


  我国知名景观专家俞孔坚在《大脚革命,建设美丽三亚》一文中写道,在三亚身上蔓延的“城市病”,在国内其他城市一样存在;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去30年里,三亚是其中一个精彩的缩影,却也有着城市病和城市建设误区。


  城市发展的沉珂倒逼着改革,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催生着“三亚蝶变”。


  解剖三亚蝶变样本,必须从“大脚革命”开始。


  何谓“大脚革命”?通俗讲就是重新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改变过去只注重城镇速度和扩张、对内涵式发展关注匮乏的状况,强调自然优先,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求,讲求城市品质与宜居。


  这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极力提倡的美学理念。他形象地说,未来的城市是新桃源城市,或新田园城市,确切地讲,是低碳或零碳的城市,是生产性的城市,是海绵型的城市,更是节约型的绿色城市。


  借助“双修”契机,三亚迎来一个发展理念、城市景观的全面革命。


  “双修”没有参考范例,到底要怎么建?三亚市园林环卫管理局副调研员邓新兵说:“比如,东岸湿地公园,这块价值超50亿的地拿来建公园,不赚反要倒贴,没有智慧和担当,怎么回答质疑声?”


  智慧与担当让三亚走上“双修”之路,为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探索出一条新路。


  强力的实际行动


  城市改造 考验执政者智慧担当


  如今的三亚,蓝天碧海、绿水青山,白沙换淤泥、地产变果园,流光溢彩是三亚街道新的形容词。


  “三亚对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力度前所未有,不仅还三亚河的清水于民,还改造了解放路、修复了抱坡岭、建设了市民果园。”年过八旬的罗九如说,以三亚河为例,这两年的治理力度非常大,拆除了沿岸直排的管道,做到雨污分离,这让三亚河的水质得到明显提升,这是留给三亚未来的一个长期好结果。


  几天前,罗九如在三亚河畔发现了移动式污水处理站,“像一个小房子,可以随处随时处理污水,说明三亚河修复工作真的做到了细致入微。”


  北京大学退休教授李赛君也一点点见证着变迁。住在三亚市城市职业学院的她,曾经一打开窗户看见的便是光秃秃的抱坡岭,如今,绿水青山,抱坡岭重披绿装。


  北京工业大学退休教授郑菁英印象深刻,曾经黑臭的三亚河,如今白鹭栖息,生态自然。郑菁英感叹:“这才是所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这是三亚人用“双修”的实际行动给出的完美回答,打造出的动人范本。


  三亚通过扎实推进“多规合一”改革,编制完成《三亚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等一系列规划,为城市的发展绘制蓝图。以此为纲,三亚稳步推进18个生态修复、城市修补项目,有效解决了包括交通拥堵、旅游乱象、违建肆虐、垃圾围城、水患内涝、内河污染等一长串的“问题清单”。


  相比于景观面貌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观念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欣喜地发现:执政者的理念变了,不再唯GDP是图,而是把追求绿色GDP、让百姓享受优质生态环境作为目标,将注重民生作为责任和追求;人们不再迷恋高楼大厦,追求绿水青山为伴,追求城市内涵和品质的提升;人们希望“面子”光鲜,更想要“里子”强健。追求城市建设和治理方式的转变,重点向地下、向城市运行不畅的淤塞点、痛点发力。


  这是三亚的实践,以智慧与担当打造出城市修补范本。


  深刻的内在影响


  人的改变 或是三亚范本的意义


  三亚作为“双修”先行者,带给全国的将是样本的示范。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城市更新研究所副所长范嗣斌说,三亚取得的经验将对中国其他城市解决城市病、提升城市发展质量,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转型发展之路,提供重要的样本和借鉴。


  三亚有自己的城市的定位和特色: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成为定位,鲜明的热带海滨风景则是它的特点。而这背后迸发的共性问题值得深思。


  有专家认为,作为一个复合体,城市的进化由需要公众的力量,让公众意识到自己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和受益者,才能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才是这场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战役的主角。


  为调动每一个三亚人的积极性,三亚有着自己的智慧——集中学习、专家讲座、座谈会、在媒体上开设专栏,让“双修”的目的和意义深入人心,把什么是“双修”、为什么“双修”、怎样“双修”、为了谁“双修”这些问题向公众讲清楚、说明白,让公众成为“双修”的参与者和监督者。


  范嗣斌曾感慨,过去不少市民对三亚解放路改造持很大“意见”,甚至有过阻挠施工的局面;如今沿街群众却全力支持,项目也得以快速竣工,这正是说明“双修”对市民的改变。


  现在的三亚,解放路矗立着骑楼,夜景灯光勾勒出美轮美奂的轮廓,给人以身心享受;以人为主体推动的“双修”,最终回馈于民,是人的共享。


  内涵丰富的“双修”带来的巨大改变,在一点一滴影响着这座城市,从经济拉动、生态改善、体制完善等的表象变化,递增至素质提高、观念塑造和生活方式转变的民众内在力量。


  一个更加开放的三亚、一个匠心打造的三亚正在昂首向前。


  这或许便是“双修”真正的意义所在,是三亚“双修”最大的启示所在。(记者 敖坤 贺立樊)



文章来源:新华网

原文链接:http://www.hq.xinhuanet.com/news/2016-12/11/c_11200940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