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海口日报:“大脚革命”的海南实践

2017-03-31 作者:祝勇 来源:海口日报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把城市与景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倡导白话景观 “反规划”理论“大脚革命”“大脚美学”,以及人与自然真正和谐的设计理念,这些理念给海口城市更新带来新的视野。因为海南得天独厚的资源,在专家之路中,俞孔坚注定要与海南发展紧密的关联,而他的理念也在海口、三亚得到最好的诠释和实践。


  农家走出景观大师


  俞孔坚1963年出生在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东俞村,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孩子。他发奋读书,顽强拼搏,1980年顺利考取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在北京林业大学当了5年教师。1992年,俞孔坚考取了美国哈佛大学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辞职之后赴美留学。在哈佛大学,他的身份很复杂,既是博士研究生,也是教员,和教授一起培养了近30名研究生,获得4项大奖,还未毕业就在美国景观设计方面最著名的SWA景观规划集团找到了工作。


  但他最终的理想是在中国大地上创造出一种人与自然真正和谐的居住环境、工作环境,使祖国大地园林化。这种理想,只有回到祖国才能实现。1995年,他成了获得哈佛大学景观设计学博士的第一个中国人,1997年,他放弃美国绿卡和优厚的待遇,举家回国。


  2016年4月,俞孔坚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该院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院士机构之一,成立于1780年,目前共有约4000位院士及外籍院士,包括超过250位诺贝尔奖得主及超过60位普利策奖得主。此前,胡适、钱学森、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丘成桐、谢希德、施一公等著名华人学者都曾当选为该院院士。俞孔坚当选的理由是“坚持致力于发展中国的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事业,针对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不断恶化的生态系统,开创了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与应用等领域的先河。他设计和实践的一系列可复制的工程范例,已经在中外200多个城市推广,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认可”。


  推动海口生态修复


  俞孔坚通过整整10年的努力,在中国创建了景观设计学。他首先大刀阔斧地批判古典园林,他毅然地鞭笞“城市化妆”运动,推出了“反规划”新理念,强调用“不建设规划”来做“生态基础设施”,来构筑“景观安全格局”,创造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城市。


   俞孔坚在自己的著作《生存的艺术》指出:“城市化妆运动”从形式上是步美国和欧洲“城市美化运动”的后尘,实际上是中国自己虚伪、空洞、畸形的造园传统的延伸,是有闲士大夫嗜好的“发扬光大”。


  原生态的东西没了,城市的面孔越来越千篇一律,高楼大厦、钢筋水泥。俞孔坚跑了国内100多个城市以后焦急万分,他告诫大家:“城市美化运动”这条“有很多弊病的老路”走不得。


  2015年6月10日,住建部将三亚列入“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以及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的试点城市。而这之前俞孔坚在三亚调研中,就结合海南和三亚的发展实际,对三亚城市规划建设进行了较为透彻的分析。俞孔坚建议,三亚要利用好现在的自然资源,不要损坏原有的自然美景去建人工美景,而是对现有的山、海、河进行修复式的低影响开发建设。俞孔坚带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团队在三亚市开展了以“大脚革命”、城市“双修”理念、建设海绵城市为核心的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自2015年4月一场讲座,俞孔坚与海口结缘,两年以来,他深入海口农村、街道、公园等城市诸多角落,为生态修复、城市更新出谋划策。如今,俞孔坚的建议想法正一点点变为现实,凤翔公园已经初见雏形,美舍河周边生态正在逐步好转,“山青、水净、天蓝、地绿、城美、人和”美好画面正一步步走来。

文章来源:海口日报

原文链接:http://szb.hkwb.net/szb/html/2017-03/31/content_1821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