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第十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国内外大咖 水大会论道

2017-12-12


  11月30日至12月1日,第十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于海南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本届大会以“治理水污染,修复水生态,优化水系统,保障水安全”为主题,围绕海绵城市、智慧水务、水质监测、村镇水环境、净水技术、污水处理、污泥无害化处理、管网漏损控制、再生水利用、城市内河水环境(黑臭水体)整治、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修复等行业热门议题展开深入探索和交流,在水行业专业与学术交流、技术与设备展示、示范项目合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Day 1  开幕式&综合论坛


  第十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开幕式及主题演讲于11月30日上午9点开始。开幕式和主题演讲由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副会长、秘书长邵益生主持。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国际水协(IWA)中国委员会主席仇保兴;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张琦;海南省水务厅厅长王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曲久辉等业界权威出席开幕式并做主题报告或致辞。此外,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北京、深圳、重庆、海口等各地自来水公司、排水集团、水务公司;亚洲开发银行、新加坡公用事业局、美国水联盟、韩国水协、日本水道友好协会、葡萄牙、德国、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水务机构;威立雅、首创股份、南方中金、北控集团、中联重科、盈峰环境、上海凯泉,敢创科技、新兴铸管等全球知名企业;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师生,以及来自全国各地住建委、水务局等城镇水务行业的地方政府的领导、高管、从业人员等共计30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


主持人

邵益生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重建微循环——城市水务绿色转型新理念

仇保兴   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国际水协(IWA)中国委员会主席


  在此次报告中谈了城市水务转型。城市水务需要转型,转型的方向就是微循环。转型的基本思路就是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从机械式的机建化的处理转向小型分散的有机化处理的模式,从建造大型的基础设施要转向小型私密的基础设施。包括水处理的模式,我们要从单向排放的这种水污染的处理模式要转向循环利用,要从相互分离脱节转向综合利用和共生,要从过去从上到下进行规划建设基础设施转向从下而上、上下结合充分调动民间创新、企业创新、社区创新的积极性来完成这样的转型。


致辞

左律克   威立雅亚洲区高级执行董事


  威立雅是法国的一个公司,它是在1853年创办的,它也致力于环境保护也像跟海南省一样的关注环境保护与海口一样城市的发展,尤其是水务方面的系统开发,威立雅会去应对一些挑战,然后在2017年也会从中国的相关公司进行合作来开发中国的市场。


监管和创新在水源和垃圾处理政策中的作用

Jaime Fernando Melo Baptista   葡萄牙水伙伴关系战略委员会主席;IWA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委员会前主席;IWA战略委员会前成员;IWA董事会前成员


  联合国推出了人类2016年到2030年的一些目标,其中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水的问题,目标六就是为各个国家在接下来十几年当中跟水相关的小目标。我们提出了一些提案,让每个世界的国家都一起来应对这些挑战来解决这些问题能够达成这些目标。


密尔沃基海绵城市流域管理

Kevin L. Shafer   密尔沃基大都会水务局局长、美国水联盟董事会主席、水环境与水回用研究基金董事会联合主席


  Kevin与我们一起分享了密尔沃基在海绵城市流域方面的发展,密尔沃基的城市在海绵建设方面有很多的成绩,19世纪20年代的时候,我们已经促进了这方面的发展,直到在过去几十年才有显著的成效。我们是从土木工程开始做的,然后进行水管网的建设。我们知道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也会促进未来的发展,当然我们会采用一些天然的方法,我们知道现在城市的环境会有更多绿化的建筑也会促进水的发展,密尔沃基在2000年就开始了这样的反思,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投资做这些工作,所以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河道的治理,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


关于城市供水安全几个问题的思考

曲久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学位委员会主任


  我们特别希望有一个优质安全稳定可持续的饮用水的安全来保障城市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但是,我们面临着很多挑战,比如说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蓝藻水华爆发、突发性污染事件、新型污染被广泛关注,所以我认为新一轮的中国环境污染治理当中,如何保护修复利用使我们的水质更加安全,应该是水环境保护的核心任务。我们应该关心什么样的问题,有很多的事情都给予了关注,我认为有三件事在中国的水源保护当中应该重点关注。第一,如何保护好我们的饮用水源。第二,如何治理好污染水源,第三,如何使用好本地的水源。


  30日下午的城镇水务发展综合论坛,主要探讨我国城镇水务发展过程所遇到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综合论坛由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余刚主持,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发表了主题演讲。


主持人

余刚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


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成因及净化对策

侯立安   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


  今年国家和当地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水质基本上能够保证在四类,但是离我们地面水源的要求三类水和二类以上的水还有很大的差距。另外,水也是我们人类必不可少的最基础的资源,很多地方出现了黑臭水体,以至于水十条提出了阶段性的和最终的目标。


“一级A”变身引发的思考

张悦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理事长;住建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原主任;城建司原巡视员


  张悦理事长此次报告聚焦污水处理提标改造的问题。 从“一级A”与“变身”引出了更多的思考。同时讲述了为什么生活污水不同于工业废水?以及“厕所革命”,我们该如何行动?厕所革命控污先行、系统治理、人畅水清。在这种系统要求之下,为了厕所革命的真正成功,要收集处理尤其是源头的分离和再利用作为厕所革命的切入点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同样是生态文明的要求。


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水系统安全

邵益生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水系统安全问题,主要介绍了三个部分,一是观测事实,现状和追诉一下过去的情况。二是影响预估,未来的发展和影响是什么。三是应对策略。


传统智慧的标准化与海绵城市及水生态修复

俞孔坚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美国科学与艺术院院士


  中国传统的理念和海绵城市有机的结合,特别是介绍了海口、上海的成功案例。针对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土壤生态、水生态、空气污染等等,我们必须用系统的方法来解决,这个系统的方法就是生态的方法,生态方法中国有五千年的农业智慧,必须把传统的智慧和当代的技术相结合突破关键的难点,然后进行大面积的使用,营造一个花钱不多效果很好,同时又是很美的生态城市。


  第一,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严峻的城乡水生态环境问题。关乎民族存亡、洪涝、水体污染、栖息地消存等等,生态文明建设这么大的命题,实际上这方面中国有丰富的传统智慧可以借鉴。比如人与水调的工程,自然排涝的系统,比如梯田、保水、施肥等等,这都是中国的传统智慧,以水为核心的传统智慧。


  但是生态智慧的效率很低,关键的难点是如何用于解决当代的城市水问题,难在标准化很差、工程化程度低、效率很低,传统农民的智慧很难用于大规模的作业、传统智慧和工业时代的技术还无法做到平衡。


  第二,如何将生态智慧工程化进行创新,智慧化就是通过生态学的研究和地理信息分析,刚才信息系统的分析,可以将传统的智慧包括梯田技术进行提炼成一种模式,然后进行亮化设计,通过亮化变成图集。然后进行POE的监测,就是亮化完了以后知道设计是否有效,然后形成标准化的工程技术模块。这个技术模块然后就可以大面积推广。介绍了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四种模块化技术。第一种技术模块:源头渗蓄,绿色海绵技术;第二种技术模块:过程减速消能,水系统生态修复技术;第三种技术模块:末端弹性适应,生态防洪技术;第四种技术模块:加强型人工湿地,水生态净化技术。


  第三,传统智慧的综合应用。介绍了全国首个双修示范三亚,由住建部召开现场会向全国进行推广,三亚的双修结果,原来是水污染、涝、河道被侵占、市民空间缺乏等等,首先要做一个水系统,然后再找一些关键的节点,用了中药的理论找了一些穴位,哪些是堵塞的把它打通,哪些痛点消除。三亚设计的一个东岸湿地公园将近60多公顷,用的就是农民的低技术高智慧,传统智慧用了池塘的做法,把地表雨水截流进行过滤然后进入中央,中央的水池有大量的填挖方形成的岛,在岛上种树,有榕树,有发达的根性可以把水利的营养吸收掉形成水上森林。其中经历了5个月就建成了,经受住了考验,吸附器把营养物都吸附掉了,成为水上森林。


中国城科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成立



  11月30日晚7:30,来自国内水环境、水生态领域数十位顶级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海南,宣告“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以下简称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正式成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领导、分会领导、委员及嘉宾60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


  分会由国内水环境与水生态领域的知名学者、产业精英组成,以“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保障城市水生态安全”为使命,将贯彻和推动生态文明战略,促进水生态文明;积极组织国际交流,加强跨行业合作,促进水环境与水生态的科学技术发展;为国家水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和决策等提供咨询建议,推动相关政策、制度的建立健全;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切实提高技术成果转化效率,促进人才的孵化与成长。


文章来源:水世界订阅号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ET_jrFJtPbelaDRl4FN9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