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俞孔坚走进第48期“桐乡大讲堂”,作《大脚革命,走向生态城市和美丽中国》专题辅导报告。王申峰、张林洪、蒋惠玲、潘川弟等市领导参加讲座,副市长徐刚主持讲座。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市纪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市各镇、街道、村(社区)和相关部门及企业负责人,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及党外人士代表等近千人到场聆听。
俞孔坚在城市与景观的规划设计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领导的团队设计了一系列可复制的工程范例,并在中外200多个城市推广,这些设计享誉国际,曾12度获全美景观设计奖,4次世界建筑节全球最佳景观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讲座中,俞孔坚分享了自己20多年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的理论经验和实践探索。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中国城镇化理想,也是每一个都市人的人居梦想。就生态文明建设这场革命,他首先用一组组对比图片,生动阐释了在城市规划中,生态美的“大脚”和病态美的“小脚”的价值观和审美表现。剖析了城市建设的问题症结在于千城一面,迫不及待将“乡土”城市化,缺乏作为居住环境应有的品质,以及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为此,在城市建设中最主要的是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提升。
就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的品质,提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对于城市规划布局的理念和水平,俞孔坚围绕大脚革命提出了两大战略——“反规划”建立生态基础设施来综合解决问题,及欣赏和设计以健康、生态为主基调的大脚美学。就桐乡而言,他认为桐乡最大的生态系统就是水系统,保护和修复水系统这双“大脚”,也就留住了乡愁,解决了生态保护和娱乐休闲问题。
一个健康和生态的城市,一定是有弹性和韧性的。大脚之美,是不用浇水的绿化。俞孔坚相继用台州永宁江、沈阳建筑大学校园、中山岐江公园等多个亲自参与设计的工程范例,对与水为友、让丰产回归土地、珍惜足下的文化与遗产、最少的干预、让自然做功、绿色海绵营造水弹性城市、景观作为生命系统、集成治理、海绵城市从后院开始和生态城市从低碳之家做起这11个原则,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解读。
像俞孔坚亲历的衢州鹿鸣公园工程,就是依照丰产回归土地的原则,尊重自然,用农业中轮作的方式建设公园,使得向日葵、野花和油菜花等轮番开放,观景台等设施点缀其间,呈现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和生态之美。
两个多小时的精彩讲座,让到场聆听的干部群众对城市景观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体会,直言“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同时,也为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指出的构建高质量的规划建设体系,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抓好市域总归,形成更加合理的城镇、产业、居住和生活空间布局,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借鉴。
文章来源: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