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南京日报:中国慢城,如何“慢出”特色

2018-10-15 来源:南京日报

  10月8日到10日,2018国际慢城亚洲(桠溪)研讨会在中国慢城总部高淳召开。来自中国国际慢城以及法国、意大利、韩国等地慢城相关人士齐聚高淳,分享慢城发展经验,共同探讨中国慢城未来发展方向。


  慢城概念进入中国8年来,全国已涌现13个国际慢城,还有32个地区正在准备申报。从1.0时代走向2.0时代的中国慢城,如何才能“慢出”中国特色?


“慢”生活理念正在深入人心


  “慢城”概念诞生在意大利。只有1.5万人的小城布拉,希望将现代化技术与传统生活方式结合,让人们既可以享受现代化的诸多便利,又能过上规律健康的幸福生活,慢城的城市模式由此发轫。“慢城”其实就是建立一种放慢生活节奏的城市形态。快速城市化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福祉的同时,也一定程度造成城市的病态发展以及自然生态系统与环境危机,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埋头奔走、深陷高速发展带来的种种“城市病”。因此,逆城市化过程开始呼唤“慢 ”生活,国际慢城的理念因此愈发深入人心。

从1.0时代迈向2.0时代


  根据世界慢城联盟规定,国际慢城人口要在5万以下,追求绿色生活方式,反污染,反噪音,支持都市绿化,支持传统手工方法作业,不设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专家表示,在中国,慢城正在正从1.0时代迈向2.0时代,在此过程中,西方现有的“慢城理念”在中国并不完全适用,由于没有现成的发展模式,中国慢城只能在摸索中前进,也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下以旅游促发展的慢城发展模式。


  中国慢城,如何慢出中国特色?如何摆脱游客吃顿土菜、住一晚就走的困境?浙江大学教授徐延安结合浙江打造慢城2.0版的实践提出了“三园三修”理念,即要对园区进行功能修补,形成宜居宜业宜休宜行的空间;对园林进行生态修复,对山水园林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对家园要进行文化修补,植入主体文化,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城市和乡村的结合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徐延安表示,乡村文明蕴含着慢生活文化基因,做慢城要注重城市不宜“摊大饼”式扩张,要与乡村的元素互相圆融、搭配,构建“蒸小笼包”式的多形态慢生活姿态。


呼唤更多“慢生活”产品


  慢城1.0时代,建设者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游客前来体验。而进入2.0时代,中国慢城则呼唤更多“慢生活”产品。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认为,慢生活至少需要五大关键理念和技术:让人流慢下来、让水流慢下来、让营养慢下来、让建造慢下来、让生活慢下来。


  如何让五大理念融入慢城实践?俞孔坚说,建立新型的慢城交通基础设施,打造快的区域交通与慢的局域交通相结合的慢交通,让人流慢下来;工业化的工程技术将水流加快,慢城要回归农业文明的智慧,与洪水为友,与自然和谐相处,让水流慢下来;基于自然的途径,用生物,结合潜流和表流湿地,建立高效、功能复合的水净化系统,循环利用,让营养慢下来;留住乡愁,给城市带来新的活力与记忆,让建造慢下来;打造慢的生活方式,让生活节奏慢下来。


  桠溪国际慢城特色小镇镇长冯诚也表示,未来,中国慢城应在保护利用原有的文化遗存基础上,提供更多优秀的诗歌、书画、音乐、雕塑、陶艺等慢生活产品。


(本报记者 杜莹,本报实习生 童可然,本报通讯员 虞彬)


文章来源:南京日报

原文链接:http://njrb.njdaily.cn/njrb/html/2018-10/11/content_515426.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