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北京市侨联从北京各条战线上选取了 100 位侨的故事编辑成册。他们有的是“人民楷模”、“全国劳模”、“全国侨界十杰”“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有的获得了“五一奖章”、“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侨界贡献奖”等荣誉……尽管岗位不同、成绩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党员!
今天,为大家推送的是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俞孔坚的故事。
俞孔坚图片
俞孔坚,男,1963年生,1986年入党,美国归侨,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曾获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等多项荣誉。
“红飘带”,是他的成名作之一,亦彰显出他鲜亮的党员底色。1997年,身为共产党员的他,毅然放弃了美国20倍的工资,怀揣“生态报国”的崇高理想,携全家回到祖国。回国后,他致力于景观设计教育与实践工作,主持完成设计项目1000余个。他创办了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前身),填补了我国在景观设计教育方面的空缺,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他基于中国城市发展的现实境况,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城市病的良方,推动了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他通过全国市长培训班、专题报告等形式向地方施政者传递生态文明理念……
他是共产党员、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首任院长、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俞孔坚。
放弃高薪
回国创业
俞孔坚是浙江金华人,1992年出国留学,1995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96年回国讲学时,俞孔坚乘火车从香港、深圳经上海北上,到达北京。他说,一路上看到的景象令他震撼:大面积的良田撂荒,野草丛生;上百座在建的楼房,构成一片吃力生长着的怪异钢筋水泥丛林;湿地成了建筑垃圾堆填场……这一切与他学到的东西完全相反。
身为共产党员、专家学者的俞孔坚意识到,凭借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党、为国家作贡献的时刻到了。“当然待遇很差,回国才2000多块钱,我在美国有相当于20倍的工资,而且我全家都在美国,一家五口人都在美国。”尽管如此,俞孔坚仍然义无反顾,于1997年携全家回国。
当时,在哈佛学习的中国学生很少,俞孔坚是第一个回国的设计学博士。出国时,俞孔坚带了一包中国的土,回国的时候又把这包土带回了中国。以这包土为起点,俞孔坚于1998年领衔创办了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土人设计)。土人设计以土地的名义,倡导天地、人、神和谐的“土人理念”,以解决人地关系为宗旨,高举民族设计大旗,立足本土面向全球。
多年来,土人设计在国内外完成了大量规划设计项目,参与了多项国内外重要工程的规划与设计,并先后获得十三次全美景观设计师协会年度大奖,五次世界建筑节最高景观奖,两次世界青年建筑师奖,六次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奖项。俞孔坚带领的土人设计已经成为国内外设计行业中极具影响并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品牌设计公司。
立院办学
培养人才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优秀的专业人才,而人才必须通过办学实现。
1997年,俞孔坚回国任教北大。在学校的支持下,创办了北大景观设计学中心。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至2010年5月,北京大学决定将建筑学与景观设计学进行机构和学科整合,成立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邀请俞孔坚出任该院首任院长。俞孔坚欣然接受,带着满腔热情奔赴新的岗位。
从设立中心开始,经过15年的努力,终于办起了一个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入驻未名湖畔的红四楼。俞孔坚说:“其间的艰辛,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学院成立后,在俞孔坚的带领下,坚持以倡导和发展生态文明为宗旨,进行跨学科、跨尺度的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科研和教学,旨在培养新一代设计学科的领军人才。俞孔坚说,这是一个中长期的工程,也可能是个星火工程。北京大学的学子毕业后即便不能谋个一官半职,但有幸成为未来的总规划师也未可知,“如果在有生之年看到他们中有人能解救一方的人民和土地于病痛之中,将是一件欣慰之事。”
开方下药
为国献策
1996年,是俞孔坚为自己的回国前景投石问路的一年,也是他对中国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开始反思的一年。当时一路“北上”看到的景象令他震惊,也令他确信“中国正在陷入疾患,犯了西方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已经犯过的错误!”党员所背负的责任感、使命感让俞孔坚下定决心:必须为中国的城镇化建设下几剂猛药!
俞孔坚下的第一剂猛药是开给城市决策者和开发者的。俞孔坚1998年便开始发表系列文章,发起了对“城市化妆运动”的猛烈批判,并在中央和地方级电视台,以及各类市长和部长级研修班上宣讲涵盖了其主要理念的《城市景观之路》一书。据俞孔坚介绍,当给书记、市长们讲完课后,他常常在一小时内即被拉至工地现场,当场制止正在进行中的河道裁弯取直工程、民居或工业遗产拆迁工程、湿地填埋工程等。
其中,被俞孔坚认为是“最最直接有效的”是向最高决策者建言。俞孔坚关于国土生态安全格局、“海绵城市”建设、大运河遗产廊道保护等方面的建言,最终都被国务院、国家部委和最高决策层采纳或参考。“这令我非常欣慰,也使我对治理中国城市和国土充满了信心。”
针对大众,俞孔坚开出了“大脚革命”的“药方”。通过新闻媒体,俞孔坚不断向大众传播“大脚革命”理念。这种理念呼唤生态环境意识的觉醒,回到平常、回到土地、回到公民性。由于理念过于前卫,文风辛辣犀利,很快引起了行业内部分专家的关注,甚至愤怒和批判。俞孔坚不为所动,为了进一步传播自己的理念,甚至自办《景观设计学》期刊,逐渐获得了国际认可。
不忘初心
为党献礼
俞孔坚说,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优秀党员的熏陶和影响,共产党员在他心目中的形象无比高尚。1986年,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俞孔坚告诉记者,身为一名党员,自己“最痛恨的就是以党员的名义,做违背初心的事情。”他希望可以通过具体的行动,来践行“不忘初心”。
在党的100岁生日即将来临之际,俞孔坚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设计为党献礼。眼下,他主持着嘉兴西南湖生态修复和慢行贯通工程,嘉兴正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嘉兴西南湖占地面积约29公顷,是嘉兴市中心区最为重要的生态绿洲和不可多得的自然湿地公园,由俞孔坚带领的土人设计负责,通过“生态修复、慢行贯通”两大设计策略,希望将西南湖打造成为嘉兴的生态文明示范窗口、中央生态湿地公园,修补城市空间割裂的问题,保存党的红色记忆,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俞孔坚(左)工作照
党的十八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在这一宏伟目标的征途上,共产党员、景观设计大师俞孔坚正在为此努力奔跑。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j18-2sePVI3xMgGGX6a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