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金华日报:俞孔坚 - 大脚革命与新桃源

2023-04-04 作者:邵雪廉 张益晓 黄泽振 来源:金华日报


在中关村北大科技园的“土人设计”办公室里,俞孔坚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亲切、干练。


他的额头在冒汗,因为他喜欢走路上班。记者后来领教了他的步速,与他走在一起,几乎得小跑才能赶上。就是用这双脚,他从婺城区白龙桥镇东俞村出发,从白沙溪畔出发,走入北京林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然后回国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创办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并任院长,创办“土人设计”;也是用这双脚,他在中国大地上不停奔波,总结反思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中人与土地、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和乡村的关系,为基于自然、解放自然、利用自然的生态文明呼吁与实践。


今年1月,根据他回国25年来的实践整理而成的专著出版,名为《大脚革命与新桃源》。


他说,国内轰轰烈烈的城镇化运动过程中,暴露出各种病态与畸形:湿地变成了垃圾堆,奇花异草及来自乡村的古树妆扮市政广场与居民小区,以河流治理的名义将河道硬化、裁弯取直、砍伐两岸的树林……“给故乡畸形的城镇化治病”,促使俞孔坚回到国内,并选择北大——因为这里的北大精神。


这是一场苦旅。他猛烈批判违背生态原则的城市化妆运动,提出“续唱新文化运动”,回归寻常、尊重自然,建设“白话”的城市、“白话”的景观、“白话”的建筑;他提出“生存的艺术”“反规划”,划定禁止建设区,通过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海绵城市”、生态城市等可持续型城市;他提出“大脚革命”,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审美观、价值观。起初屡受攻击,但他不断地通过书信、著作、讲座和演讲,与决策者对话,与专业技术人员对话,与大众对话。他在300多个城市做了600多场报告(最大规模的报告是同时给 11 个会场的 1.1万多名省部级、市县级干部同时授课),出版专著20多本、发表论文300多篇,2003年出版的《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对话》一书至今已重印20次,不少建议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国家部委的采纳和参考。


对理念的最好推广是实践。俞孔坚说,也是得益于北大的开放与包容,他开辟了社会实践平台“土人设计”,至今已为250多个城市设计了近千个项目,包括金华燕尾洲公园等获得世界最佳景观奖的作品。这些作品既体现艺术性,更体现生态性,并用实践证明,通过生态修复实现“天—地—人”和谐共生,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如果说以大脚革命为关键词的再造秀美山川、建设美丽中国是这场苦旅的第一步,那么,俞孔坚已开启第二阶段——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新桃源为关键词,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生活方式,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在江西婺源、安徽黄山、云南大理,他相继推出“望山生活”系列项目,以“诗意栖居”“生态优农”“研学启智”“文创艺术”“自由行旅”五位一体模式,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活实验,推动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模式,回应生态文明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


尽管过程艰辛,但俞孔坚的理念与实践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关注。许多案例在国际媒体上大篇幅报道。2016年,他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2017年获得罗马大学荣誉博士等,2019年获得挪威生命科学大学博士,2020年获颁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世界景观学与风景园林终身成就奖——杰里科爵士奖,这是国际人居环境设计及风景园林界授予学者或从业者的最高荣誉。


俞孔坚说,走得再远,金华家乡始终是他的根系所在,老家的山山水水是他设计创作的灵感源泉。


为了助力家乡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他带着理念、资源,在婺城区长山乡乌石屏村建设“望山隐庐”。这是其望山生活系列的项目之一。他说,虽然不是最早,但要成为全国最好的样本。


“望山隐庐”以延绵南山为席,以万亩茶园为景,充分利用两翼的荷花芯、油塘水库,依循自然肌理,将建筑随山赋形,用透明开放的空间、对自然生态的执着守护以及多种业态的引入,打造生态文明时代的新桃源。尤为重要的是,这里的空间与周边村庄无障碍联通,旨在通过项目带动与人流导入,带动周边区域的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


这是以“修改大地上的文章”为己任的俞孔坚,对家乡的一片赤子之心。


文章来源:金华日报,2023年4月4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