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人性化是居住的本意

2001-12-01 作者:文/俞孔坚 来源:《时尚家居》

  很多人对景观这个概念不是很清楚,以为景观就是绿化。就是种种树,就是装修装修立面,漂亮一点,其实这是景观最表层的含义。景观更深一层含义应该是居住的含义,是社区的含义,即一个场地以及居住在这个场地上人的整体才叫景观,因此景观包含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和土地的关系,这才可以叫做社区,景观的本质含义是社区的概念。


  景观设计就是要设计人和自然和谐的关系,实现人居的人性化.因为景观不只是用来参观的,而是要与人相融合,让人们置身其中有归属感。生活感和亲切感.最终把人与自然结合在一起。景观设计实际上包含了许多内容 从大面积的国土一直。到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都要通过景观设计来实现,而景观设计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建筑、人。城市以及人类的一切活动与地球的和谐相处,让生活更有意义。什麽样的生活有意义,居住在这块土地上觉得自己真正归属于它。觉得自己是融入这个地球生命的肌体里面去的,这才有意义。只有知道自己归属于什麽地方,才能唤起你的热情和爱,有了爱才有诗,才有了生活的情趣。要实现诗意的居住,要麽是你热爱这块土地,要麽是你热爱居住的场所,抑或你痛恨这个场所就产生了关于土地的感情。一座住宅要能建立起入和土地的这种爱的关系,才会产生诗意,居住才有意义。购房者在挑选住宅时应特别关注景观的人性化设计,这样才能找到归属感。 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理想的居住环境,你心中的理想环境是什么,一个好的开发商都会首先这样问自己,然后才能知道如何为别人盖房子。如果他盖的房子,一时学香港,一时学新加坡,一时学深圳,一时学广州,没有分析实际面对的是什么地域。什么层面的人群,最后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房子在为谁而盖那么怎样实现人性化的理想居所?  


  住在什么环境里最惬意?


  我做过一个简单的测验:在一个酒店大厅里摆了20张桌子,有个唯一的入口周围都是窗户,一般人们喜欢选择在哪里就餐呢?研究结果证明,大家都喜欢角落和安静的位置,这样的选择暗合围棋的布局,可谓"金角银边草肚皮",这就是人性的表现。还有一个例子:如果在中国大地上让你任选一个地方盖别墅,这珍贵的一亩三分地你会选在什么地方,我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9096都会这样选择:后面要有山,一片林子包围着住宅,前面有一块草地,草地上有好多花。草地前面还要有一片水,水里面有野鸭在嬉戏,再有一条路在门前穿水而过,穿过林子到达我想去的地方。我想这是每个人的理想,当然会有个别人做另外的选择,但基本是这个模式,这是个理想的模式,是人的本质需求.与前面讲到的对座位的需求是一样的。这是理论同时也是非常实在的心理,购房者买房子的时候,就是怀着这种心理来的。 从前单位分房子,大家都以为房于越大,越高越好,而现在好多人在后悔,但我挑的房子到现在我自己都很满意,大家看了我的房于也都很羡慕,为什么呢?因为我挑了一处风水最好的地方,但是面积比别的房子要小,就因为面积问题好多人不挑它而我的房子一开窗前面是一片草地。没有路,很安宁。因此我找到了一处理想的居所。 挑房子实际上反映了人的理想状态--桃花源模式。大家都知道桃花源是陶渊明拟就的理想之地。陶渊明呈艺术家、诗人, 他可以放弃做官隐居在一个地方。武陵人打渔,沿着溪谷向上走,忽逢桃花林,两岸落英缤纷,然后是水尽山出,山上有个洞,仿佛若有光,神洞进去是先窄后宽,蛇行而入,然后豁然开朗,这就是桃花源的仙境。某地背靠山,山后面有片林子,林子前面是住宅住宅前面是池塘,池塘前面是田地,农田外围是山,这就是理想的居住环境也是葫芦模式。这个葫芦模式不仅存在于所有艺术家的理想中,同时也存在于我们所有人的心中,整个中国大地都是用这种模式来解释的。中国人的居住模式是中国人人性的反映。


   一个理想的景观,一个理想的居所有如下的基本结构特征:


  第一是围合与蔽,即要有一种围合感与维护感。


  第二是界绿与依靠,人总是希望依靠某种东西。


  你可以到广场去看一看,广场中间是很少站人的,人们总是希望靠近旁边一棵树或者一堵墙或者一座建筑物,这是人依靠的本性。


  第三是隔离与胎息。 


  人从胚胎开始就依靠母亲的胎盘来生长。然后活下来,就叫胎息。但又不能完全依靠它所有的胎息都通过肚脐连在一起。中国所有风水宝地都不是在大山之上,而是在山脚下的小丘上,这叫胎息。就是大山生出的儿子,它具有隔离的效应。


  第四是豁口与走廊。


  豁口很重要,房间只有一个门。就是很简单的葫芦模式。它使你感觉在一个地方所以在中国门的概念非常重要。寨有寨门。城有城门,村子有村子的门,家宅有家宅的门,门在中国文化中呈极其重要的,这是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地方 西方里面的东西建起来之后可能根本就不再要门。


  第五是小品与符号。


  理想的景观模式对一些小品与符号,比如塔、门上的八卦、亭子等相当重视。以上几点构成了理想居所景观的一些结构特征。


  找房子的人性需要什么? 


  人性的第一个方面是需要领地,即领地意识。 


  我的小女儿一岁半的时候,把她放在一望无际的沙滩上,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画一个圈。也就是说人在空旷的地方要定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东西。在空旷的地方人是恐惧的,在草原上人会恐惧,在大海上人会恐惧,在黑色的森林里人会恐惧,在沙漠里人会恐惧,很多人并不是真正饿死,渴死,而呈恐惧而死的。所以人要有一个适合自己尺度的领地,这是人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人需要辨析空间,当把人放到一个没有任何空司结构的场地的时候,他就会迷茫,恐惧,街上人来人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这就是恐惧的物化。当人不知道往哪里走的时候他就会恐惧。因为人类在进化的历程中,一个小孩如果不知道向哪里走,找不到自己的家的时候,他肯定被野兽吃掉。所以说社区要能找到归宿,要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每个社区,每幢房子,每个门洞都要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这才能使人对这块土地。对这个环境产生认同和归宿感,这就是空间的辨析和结构。


  人性的第二个方面是偷看、窥视。


  前面的例子中,人们选择就餐的座椅在角落里,目的是什么当然自己可能并未意识到,实际上是在偷看,看别人在吃什么东西.看门口进来的服务员的体态,看周围人的活动,这就是窥视。窥视别人的动静.看人而不被人看到就叫窥视。为什么会有这种特征呢,因为早期人类进化导致人需要这种能力。原始人类在草原上,在森林边上打猎的时候.他只能在边缘活动,不可能到草原上去。因为狮子、豹子很快就会把他吃掉了,那么什么地方最安全,就是边缘地带,狮子来了可以马上爬到树上,豹子来了可以马上跑到草原里,这就是人为什么对边缘结构特别偏好。人需要偷看,猎物来了,就要冲上去,豹子、猛虎来了,就要逃避,在别人没有发现的时候你可以逃离危险。 


  人性的第三个方面是采集。


  看到花要采,看到叶子要采。因此开发商就要想办法发挥人的许多天性 如果居住区里人的天性都不能发挥,那还叫什么居住区,还有什么居住乐趣可言,还叫什么以人为本,草地都围起来,摘两片叶子要罚款不让踩,不让人进去这些都是违反人性的。 人性的第四个方面是水性。


  人喜欢水,特别是小孩儿一见水就要冲上去。水景住宅为什么房价能够比一般的房子高50%到将近一倍的价格,就是利用了人性。


  这些人性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审视人类的祖先,考察一下龙骨洞--北京猿人的居住场所,考察一下小南海文化,考察一下元谋人的居住场所 就会发现他们和现在的人没有差别,选择居住场所的要求和现代人呈一样的。这就是不变的人性。欧陆风随时会变,房子造型随时会变但只要抓住不变的就掌握了主动,就能成功。追随某种时髦的风气是危险的,那些东西很快会变,而人性是不变的。但遗憾的是,现在许多开发商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做一些展示性的,不为人考虑的事情,比如建-些大型广场,彩色铺装,大型花坛及大型喷泉等等。虽然喷泉里边也有水,但这个水不是为人考虑的,往往是为做水而做水,没有认真考虑人需要交流,需要清静的要求。这些过分人工化、注重展示的做法都是给人看的,拒人于千里之外,把人性的东西抛得远远的,这样的设计手法都是不科学的。大家在选择住宅时一定要选择使人与自然相融的场所,一个真正回归自我的人性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