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博士采风——俞孔坚

2003-07-04 来源:规划师 9902

  俞孔坚,浙江金华人,1963年生。199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主攻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1993~1995年任哈佛大学教员(Teaching Fellow)。 1995~1997年任SWA集团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师和项目负责人。出于对中国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理论研究的紧迫感,199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教授。回国后即创建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致力于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理论的研究。与此同时,深感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的重要性,而筹集总额为100万元的“北京大学土人设计学基金”,专门用于奖励优秀的研究生、博士生,从事设计学方面的探讨。


  在专业思想上主张完整的设计学科必须是建筑学、景观设计学和城市规划学三者并重,因而推崇哈佛设计研究生院的学科设置和教学体系,在国内推崇吴良镛先生的大建筑观。规划理念上效法I.McHarg的设计尊崇自然,师呈Carl Steinitz的系统规划方法和Richard Forman的景观生态学途径。   目前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济快速增长地区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和可持续城市水系设计的景观生态学途径;两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国家教委回国留学人员起动基金。   俞孔坚的主要创新性的研究,包括: 


  (1)提出景观安全格局(Security Patterns)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这一研究,被国际权威评价为“独创性的,精确而严密的”和“具有重大的意义的”。 它决策科学中的游博弈论和防御战略防御理论、 城市科学中的门槛值理论,生态与环境科学中的承载力概念以及生态经济学中的安全最低标准等数值概念体现在空间格局之中,来研究景观过程的安全和持续问题。


  (2)生态节制机制及节制景观的研究


  这些研究揭示:各种尺度的盆地是中国农耕活动的主要地带之一,盆地景观具有独特的生态过程,包括水,风,土和生物空间运动和频繁的灾害过程。千百年的农耕经验孕育了与盆地景观的生态过程相适应的生态节制机制和节制景观。它们构成了使盆地农耕生产与生活过程得以维持的生态安全格局。认识和保护这种生态安全格局对中国城乡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具有特殊的意义。一系列论文在国内外发表,并在国际生态经济及全球变化等国际性大会上作报告及在大规模的瑞典斯特哥尔摩生态节上作特邀报告,引起强烈反响,国际生态经济学通报(ISEE News Letter)给予了很高的评论。 


  (3)景观评价及感知理论的研究


  创新性的研究包括在国内率先开展景观感知评价理论和方法的探讨,在国际核心学刊上发表了首例,也是至今为止最全面和深入的关于中国民众各群组之间及其与西方群组之间景观感知差异性的研究。研究被频繁引用。 


  (4)理想景观的人类学研究 


  以人类进化和文化的生态经验为主线,结合大量实地考察资料,探讨中国人的理想景观模式的结构特征及其深层意义。作者揭示中国文化中的理想景观模式,包括理想风水模式、神山仙域模式、艺术家心目中的理想景观模式和统计心理学的理想景观模式等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结构特征。这些理想景观之原型被认为是中国原始人类的满意栖息地景观。关中盆地作为中国农业文化之摇篮和定型地域,对这种理想景观模式的形成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贯穿中国农耕文化发育过程的盆地生态经验,特别是桃花园式的江南盆地农耕生态经验又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人的理想景观模式,特别是理想风水模式。


  由于其创新性的成果,曾获10多项由美国建筑师协会,中国科协,国家教委,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等授予的国际性和全国性奖励。然而,俞孔坚不屑于学究式的理论研究,强调学以致用,因而回国不久又领衔创办“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并作“土人铭”: 


  “土者,五行居中,万物之本;为生命之象征,意为土地之神。上呈天光,精神所聚;草木之所以丽,灵兽之所以生。古人以树示土,竖直横平,为大地之枢,宇宙之轴,称建木,谓扶桑,乃若木也;太阳缘此东升西落,帝神梯之往来于天地。昔晋之重耳,拜受野人之土,叹为社稷昌盛之兆。


  人者,虽为万物之灵,饱尝自然之恩赐,往往不知所以;伐神木、尝禁果,唯利是图,毁神之伊甸。而吾人则谦躬合掌,愿替世人请罪,负土地监护之重任,祈求地方神灵之荫护;将神之旨意传予人类,感化世人;从自然之道,解生命之苦难;把乡土之文脉,济精神之匮乏。


  故而,“土人”者,替“天”行道,为“神”差使;天者,自然也;神者,地方之悠远文脉,我等之列祖列宗矣。执掌现代科技之“法器”,仰观天象,俯察地形,纳千里方圆,万年历史于“脑”内;辩自然过程之动态,算社会经济之流变,融天道人伦于一体。为自然而设计,为人而设计,亦为神而设计,以求“自然-人-神”之和谐。铭曰:土人理念。”


  在此理念的指导下,为包括西藏、香港在内的全国近10个城市进行实际项目的咨询和规划设计工作,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向城市建设决策者和专业人员讲学,传播用现代景观和城市规划设计理念,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直接受益的市长有百名以上,专业人员数以千计。现为青海、温州等四个省市人民政府高级顾问。 


  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0余篇,最新著作有:《生物与文化基因上的图式》(台湾,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1998),《理想景观探源》(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99),《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台湾,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