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主办的“土人景观”第四届学术研讨会如期举行,本次研讨会以景观设计理念与项目交流研讨为主题,吸引了业内200多名设计师和在校大学生们参加,本来预定的会场,在研讨会没有开始前,就已经坐满了来宾,这是事先没有预想到的场景。
会议由土人景观的刘君小姐主持,首先俞孔坚博士致辞,介绍了土人景观特别邀请的嘉宾,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杨保军,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迪华,广州土人总经理、设计总监庞伟、美国EDSA(亚洲)总裁、首席设计师陈跃中先生,易道(EDAW)公司副总裁、设计总监陈奕仁先生等专家和相关部门领导,此外,还有土人景观的副所长张志文、轰伟,总规划师彭德胜、景观总工凌世红等土人景观研究所的领导,以及一些合作伙伴的代表。令在场人员没有想到的还有一位来自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授、国际资深景观设计专家Rainer Schmidt博士,他近日才到北京,听说土人景观正在举办学术研讨会,非常感兴趣的来参加,希望与中国的设计师们更多的接触、交流。
研讨会按照日程安排顺利进行,演讲嘉宾们带给与会者或激情、或平实、或充实、或新鲜的演讲内容,向大家介绍了各自工作领域和工作成果,展示了设计师们独具特色的个人魅力和设计作品。演讲中设计师幽默的语言也不时唤起听众席中设计师们的阵阵笑声,在愉快与轻松之中,大家得到了更多的设计思想,也从嘉宾演讲中涉及的问题中引发了更多的反思,面对很多不尽人如意的设计案例,作为一名正在从业或者即将从业的景观设计师来说,面临着更多的思考和责任。
土人景观以学术、开放、免费的形式主办研讨会,请来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景观设计师、规划师做演讲、交流成果,互通设计思想,是全国各地设计师们一年一次的交流机会,土人景观亲自构筑起来的这块平台,得到了参会设计师的赞誉,我想,这也是业内公司首开先河之举,也希望土人景观举办的学术研讨会越来越好,成为理念的汇聚与诗情的碰撞的交流平台。
彭德胜总规划师的演讲题目是:“反规划”理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应用。例举了土人景观沅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项目,从功能到景观的分析,具体解释了规划设计的过程,考虑到现状的持续性问题,这是土人景观利用“反规划”理论设计的一个成功案例,充分体现了天地人和平共生的思想和理念。
杨保军总规划师的演讲题目是:城市设计案例解析。介绍了几个城市设计真实案例的对比,详细阐述了城市设计的指导原则和设计手法。通过对案例的对比总结,我们不难判断出哪一个才是成功设计,因此,要提高设计水平,对比总结是很值得做的工作,虽然这种工作比起设计构思是个繁琐而需要大量时间的,但是它对提高设计师的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场地项目中,在设计之前,首先考虑机场的区域定位、通道效果,并通过研究车速不同造成的不同景观效果等,来决定方案的最终形式。刘工的演讲也从一个现代引起争议的建筑“CCTV新大楼”说起,从一个争议到另一个争议,反映了一种态度,一个刺激。
Rainer Schmidt博士的演讲主题是:根据人们的需求而设计公园。在做设计之前,首先做充分的调查,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对一般性公园,人们的需求不外三个,一个是提供交流和社会性交往,二是放松,三是寻求刺激和探索的场所。当设计师了解了这些之后,才能够做以后的工作。并向大家介绍了另一种设计手法,放大或缩小我们日常熟悉的事物,会得到更有趣更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Schmidt博士设计的慕尼黑勃朗园,就利用放大的海藻、叶表、胸针、椴树叶作为花园的结构,效果很出其不意。
庞伟总监的演讲题目是: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介绍了广州土人2003年至2004年的创作实践。南海车城项目以电子版线路来演化车城中以车为本的理念,构思新颖而现代,在庞总的演示中,都不乏这样的案例,不同的方案,充分发挥设计师的想法,寻找适合的主题,创造独一无二的设计作品。
陈跃中总裁的演讲主题是:“大景观”。向设计师们解释了他的景观概念,并总结了景观设计工作的五个范畴,并阐述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十个程序。提出设计师要清楚自己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通过设计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价值,同时也要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景观设计师不仅为甲方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土地服务。
刘玉杰室主任的演讲主题是:规划师的社会理想。谈到理想,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事业理想,那么,一个规划师的社会理想到底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用自己的规划设计来改变不理想的现状吧。刘工例举土人景观的一个项目:温榆河生态走廊的规划设计,提出规划行业的发展趋势:控制——协调;物质规划——政策研究;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并提出规划师面临的社会挑战。从刘工激扬的演说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有热情、激情和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
陈奕仁总监的演讲主题为:好宅经典/基建与景观。向我们展示了他20年前一个居住区设计,他解释说,之所以拿一个20年前的设计,是因为它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景观,并且这个设计在香港是首家在社区做景观的项目,因为有了良好的环境设计,使得那个房产项目在近20年的时间里还在升值,可见景观设计的魅力所在。此外,陈总还给大家介绍了一个大面积设计项目,从分析到设计,从本地的文化和历史特色入手,从最基本的元素入手,最终达到理想的景观效果。
李迪华副院长的演讲主题是:这是真的吗?——设计师面对公众的拷问。李迪华副院长今年暑假带着学生骑着自行车从北京出发一路考察京杭大运河的现状,今天首次向公众展示了他们一路考察发现的问题,一张张令人深思的照片,记录着中国的现状,在设计师的面前,那些照片又似乎是一面面镜子,当设计师面对那些不如人意的设计出现在公众的生活中时,即使没有公众的拷问,也该自醒一下了吧。
俞孔坚博士的演讲主题是:续唱新文化运动之歌——白话的城市与白话的景观。俞博士提倡诗意的栖居,他解释道,栖居是把人带到大地,让人回到大地,诗意的栖居,是使生活具有意义。用现实中的例子来说,很少有人用诗来表现故宫,因为故宫的修建,是王权的体现,没有诗意。现在,即使是以前具有诗意的古典园林,也面临着诗意破坏的现象,人们的活动影响了诗意的景观。那么,在面对现代西方帝国在中国的设计,设计师该如何适从?也许正如胡适所说,中国文学的三大毛病是所有的之乎者也,无病呻吟和模仿古人。回到本真,回到野草,当代中国城市景观,不是封建士大夫与帝国主义的避难所。因此,回到人性与公民性,回到土地与地方性显得尤为重要。
俞博士还向大家展示了他主持设计的项目,如塞纳维拉景观设计,尊重了他以上的理念,应用北京常见的杨树创造景观的诗意。河南正弘别墅项目则利用土地,演绎水与野草的诗意。浙江永宁公园也应用土地、土草和盒子等景观元素来营造诗意栖居的环境。因此,俞博士提倡:直面我们的民族危机,正确解决人地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