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景观设计的精髓是追求人性

2001-10-24 作者:中国楼市记者侯勇 来源:中国建设报(10.24)·中国楼市·设计时代

  在住宅社区设计中,景观设计应以营造人性的居住空间为目的。尽管"以人为本"的理念已呼吁多年,效果却并不理想。目前,北京大学景观设计中心主任俞孔坚教授接受记者采访,谈了他对景观设计的看法。 


  景观应该围绕人,而不是资源和机器进行设计


  俞教授说,几千年来,建筑往往不考虑普通人的需求,而是给神或君主服务。北京天坛、玛雅文化、欧洲中世纪城市基本体现了这个特点。从工业时代开始,整个北京都是为机器设计的,从一环到五环,整个环路为汽车而没有围绕居住来设计,居住跟人的休闲、生活是隔离的,人并没有真正在人性的空间里生活。


  什么是景观?许多开发商以为景观就是绿化,就是装修漂亮,其实这是很次要的。所谓景观是指设计良好的人性化的居住环境,而非表层含义上的视觉风景,景观的真正含义包含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设计景观时要从分析土地的规划、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技合理性开始。例如分析土地上的水是否在流动,植物是否在生长,动物是否在运动,这就是土地的"三地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确定什么东西可以保护、什么可以恢复。在区域上,国土的整治、规划和设计,国地的水系、生态结构、生态系统都是非常重要的。开发商拿到土地后,要进行整体设计,了解这块土地内在的价值和潜在的价值,使开发达到最好的效果。要注意建筑与建筑、建筑与道路、建筑与绿地、建筑与广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人与人、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


  景观设计要注重休闲、旅游、海滨、森林、温泉、自然和历史保护地的规划和设计,然后是公园、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其目标就是要实现人、建筑和城市的和谐相处,让生活、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人,觉得自己能够融入到地球生命的肌体里去。


  国人喜欢温和平静,景观设计要继承这个传统 


  目前,景观设计风格层出不穷,香港的、新加坡的、深圳的、广州的、南来北往,最后不知道到底是哪里的风格。


  俞教授认为这种做法违背了中国的传统。他说,陶渊明隐居到武陵后的住宅背靠山,山后一片林子,林前是住宅,住宅前面是池塘,池塘前面是农田,农田外围是山,丛林密布,这就是所谓的葫芦模式,也是中国传统的景观模式。中国的风水模式强调四层次结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朱雀是水;青龙、白虎都是山,四山环抱,这是一个最理想的景观模式。中国的洞天福地也是典型的葫芦模式,用这种模式来解决、创造一个心理安宁的良好居住环境。从北京的紫禁城,一直到南京、杭州等等,所有府第衙门、私家住宅都用这个模式,这就是居住的某种人气的反映。要盖房子,设计一个理想的景观和居所,就要符合中国人的居住心理,那就是温和与平静。人总要有依靠,这种本性生来就有。整天跟在港风、欧陆风后面时刻在变,最后就会失去主题。现在模仿盛行,搞大花坛、大喷泉,似乎有点人性,实际跟人性相差很远,没法接近的景观设计何谈人性。中国人喜欢长廊,是因为它作为通道,可以把人与文化融为一体,将人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非人性的建筑和景观的人性化 


  俞教授强调,景观设计要突出两性:功能性和功利性。比如说靠市场和学校近一点,孩子不用过马路就可到学校,服务设施方便等,这些都是功能的需求;而享受自然,则是功利的需求。现在选择住宅,一半是现实空间的需要,另一半是找一个人性的场所,既需要具有领地意识,适合人生活的尺度,又需要有利于熟悉周边环境,随时可以发现对自己不利的元素,逃避危险。


  建筑是非人性的,通过景观的设计来改造这个非人性的东西,把自然和人性带到非人性、非自然的建筑中。搞景观设计,别把自然弄得面目全非,每一块土地都有朝向,要尽量保留自然的河道,像人的血脉一样,留着它就是活的血脉。为什么现在的许多城市搞不好,是因为把血脉给断了。景观设计要有起伏,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多设计一些标志性符号,因为人是靠符号、靠标识融合在整个社区中的。创作一个家园,要对自然环境作剖面分析,把住宅、林子、水、道路有机的结合,这才是符合人性的。我们现在是以暴发户意识支配环境设计,认为越昂贵、越豪华越好,但人的本性是追求自然,不光要讲人性化,还要会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