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土人设计海绵城市建设分院成立实录

2016-02-18 来源:土人设计
  一、成立背景:海绵城市与土人
  1、土人倡导“海绵城市”的历史
  “海绵城市”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从2014年以来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规划的热点,其核心目标在于提升城市和土地的雨涝调蓄能力,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海绵城市”这一概念与土人设计有很深渊源。早在2000年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设计中,就提出了生命细胞的概念,来建立具有雨洪滞蓄、净化和利用的绿色生态基质,来作为土地开发园区建设的绿色生态基础设施,并于2001年建成。2003年,土人首席设计师俞孔坚和北大李迪华老师就在《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一书中提出,把维护和恢复河道及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作为建立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十大关键战略,指出“河流两侧的自然湿地如同海绵,调节河水之丰俭,缓解旱涝灾害。”(俞孔坚,李迪华,2003);在土人十余年的规划设计实践中,建立了一套从总体规划到景观设计一致贯穿的,以生态基础设施来解决城市水问题、生态问题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早期规划实践包括在台州、威海、菏泽、北京、大到整个国土的生态规划;建设实践案例包括天津桥园湿地,通过挖填方形成不同深度的坑塘、堆岛,以海绵的形式收集雨水、解决城市内涝,修复盐碱土壤,变废弃地为城市公园(俞孔坚等,2006);类似的绿色海绵工程在秦皇岛滨海生态修复、迁安三里河河道恢复、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金华燕尾洲公园等项目中得到成功的运用,“海绵系统”早已成为土人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
 
  2、土人倡导的“海绵城市”理念
  2015年,国家确定了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后又增加了三亚市),预计2016年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将再增加40-50个。同时,国发办2015(75)号文更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面积、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这对目前还在完善阶段的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理论概念、规范、技术指南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要科学合理、能落地、切合实际。然而,目前大部分海绵城市的研究主要聚焦在LID、水敏性城市等西方生态雨洪管理技术上,对城市治水系统还是更多依赖对排水管网的“工程性措施改造”上,在未来即将进行的大范围海绵城市建设浪潮中,很有可能无法以全局的视角来解决水问题,造成新一轮的“修建性破坏”,解决了城市排水却带来其他的生态问题。
  土人提倡更完整和系统性的海绵城市理念。“海绵”作为一种生态途径,不仅具备雨水管理功能,同时还具有生物栖息地、城市游憩、防灾等多重功能,支持城市健康水系、生境系统、游憩系统、防灾系统等多个生态系统,能够在不同尺度上综合解决中国城市突出的水问题及相关的生态问题。土人倡导广义的“海绵城市”理念,强调系统治理、就地解决、弹性应对。不是单纯解决雨水问题,而是从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出发,把“山水林田湖”作为整个生命体来看待,在保证系统健康的基础上,重点解决雨水管理问题,降低城市开发对自然水循环的影响,同时兼顾生物栖息地保护和恢复、棕地修复、公园绿地营造、城市气候调节、防灾减灾等等生态服务功能,基本的建设思想是“最小干预”、“分散式设施”,反对大拆大建的传统工程思维。
土人海绵城市建设分院就是建立在这样的理论实践基础之上。
 
  二、 海绵城市建设分院简介
  1、成立时间
  2015年9月10日,土人设计决定将原来的设计五所和设计六所整合成为海绵城市建设分院。
  原设计五所技术力量以前期研究、策划和规划为主,对水生态、雨洪管理、生境保护、海绵城市理念等进行了长期深入研究,并形成丰富研究成果,完成多个生态城市和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项目,如“榆林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规划”、“大连太平湾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大连太平湾生态景观规划暨重点片区景观设计”、“北京浅山区研究与青龙湖控规”、“岳阳环南湖区综合规划”、“扬州环城水系滨水景观概念规划”等,为当地生态城市、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有效指导。
原设计六所技术力量以景观设计和实施为主,具备丰富的生态河道、雨洪湿地、城市生态公园、生态道路、城市新区的设计施工经验,设计建成多个生态景观项目,并多次获得国际大奖,如“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工程”(获得2013年ASLA荣誉设计奖)、“贵州六盘水水城河景观工程”(获得2014ASLA综合设计荣誉奖),其余建成项目包括“哈尔滨文化中心周边景观”、“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中央绿廊景观”、“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吉林长白山二道白河镇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陕西渭南渭河河滩地景观”等,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城市休闲空间品质、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树立了典范。
将两个所进行整合,综合两者在海绵城市建设领域的技术力量,形成互补,既有前期研究和规划层面的理论积累,又有大量的景观工程实践,强强联合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精英团队。
  2、组织构架
  领导层包括:院长王欣、副院长朱峰(主管规划)、林国雄(主管景观);技术总工张喻、郑军彦。分院由一个规划研究所、一个城乡规划所和四个景观所组成团队技术力量。现有设计师54人。其中博士学历1人,硕士学历设计师27人,注册城市规划师3人,中级工程师12人。
  3、专业配置
  海绵城市建设分院技术力量完善,专业涵盖前期研究、策划、旅游规划、生态研究规划、概念规划、法定规划、景观设计、景观工程等。研究、规划团队主要以北京大学硕士为骨干;景观团队以工程经验丰富的景观设计师为主导。
  4、成立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分院集合土人多年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以全面的技术配置,将积极推行土人倡导的广义“海绵城市”理念,为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创造标杆、提供借鉴。同时以海绵城市为抓手,积极探索国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旅游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发展。
 
  三、海绵城市建设分院已进行的工作实践:
  1、海绵城市专业技术研究与分享
  1) 成立“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委员组”进行技术总结和创新
  技术委员组负责对海绵城市的规范、规划内容、建设方法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对具体技术的实践进行总结,并对分院项目进行阶段审查,保证项目质量。
已经形成的成果包括“海绵城市景观实施做法基本图集与指导手册”,由建设实施技术委员组编制,目的在于规范实施做法,并形成海绵城市建设实施的做法指导。成果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图纸集管理体系,针对施工图进行管理的规范化;二是铺装、小品、驳岸、雨水设施、植物等与海绵城市相关做法(通过案例总结)的基本图集与指导手册。
  除此之外,技术委员组还不断针对海绵城市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索,形成研究课题。近期在开展的研究课题包括:
  国内外海绵城市相关技术手册和规范研究
  海绵城市建设与现行防洪排涝工作的结合
  真实环境下植物、微生物的水质处理
  三亚项目中海绵城市建设的落地研究
  2)积极邀请国内海绵城市建设领域专家到我院进行学术交流、技术分享
  2015年10月30日,分院邀请清华同衡规划院主任、镇江规划院海绵城市研究中心主任王浩正进行海绵城市技术分享,介绍城市排水系统数字化管理和低影响开发研究进展,以及在镇江进行的海绵城市建设案例分享,对于城市排水的数字化以及如何和绿地排水的结合做了详细阐述。
2015年12月23日,分院邀请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闻丞进行了一场关于生态修复、湿地水质净化的专业讲座:“城市绿地野生生物栖息地管理与修复实践”,从理论上总结最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境结构特征,以及水生态系统的内部机制,并用实际案例说明如何进行湿地生境设计,达到净化水质并保障水质的稳定,为海绵城市中水质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具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的方法建议。
 
图1 讲座现场照片
 
  3)参与全国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相关学术论坛和会议
  海绵城市建设分院也积极参与全国的城市规划建设相关学术论坛、会议,对前沿理论、最新进展、技术措施等进行分享和交流。
2015年1月,分院副院长朱峰受邀参加了在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举行的“海绵城市建设国际研讨会暨中国海绵城市建设(LID)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并在会议中与参会的专家学者交流了西咸新区海绵城市示范性项目“沣西新城中央绿廊”的规划设计成果与经验。
2015年10月28日,分院院长王欣参加海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三亚专题研讨会,发表主旨演讲,以三亚市开展的海绵城市建设为例,论述了海绵城市建设与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关系。
  2015年12月5日,分院骨干参加由北京建筑大学和凤凰人居学术季组委会主办的“构建海绵城市——多角度下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主题论坛,听取各前沿机构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体系、技术、内涵等的剖析和交流。
2015年12月30日,分院副院长朱峰受邀参加了2015水务高峰论坛暨水生态安全大会,并做了“海绵城市建设浪潮中的误区”的报告,论述了关于海绵城市系统性、技术性和经济性的三大误区。
 
2分院积极参加海绵城市主题论坛
 
  4)每两周一次举办院内项目交流会分享先进理论技术和实践经验
  项目交流会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囊括海绵城市建设的各方面内容,包括相关项目、理论研究、实践经验、软件技术等等。已举办的内容包括“海绵城市理论研究进展及建设经验分享”、“景观控制性项目经验谈”、“哈尔滨文化中心景观设计实施历程” 等。从多角度探讨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
 
3分院 “海绵城市经验交流”分享会ppt节选
 
 
4分院其他项目交流会ppt节选
 
  2、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实践
  海绵城市建设分院成立以来,在最新的海绵城市试点三亚市进行了大量的规划、景观实践工作,包括“三亚市中心城区水系综合规划”、“三亚市凤凰路景观工程”、“三亚市白鹭公园景观改造工程”、“三亚市东岸湿地景观设计”、“三亚市红树林生态公园景观规划与景观工程”、“三亚市临春岭市民果园景观设计”等。在当地形成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三亚市“城市双修”工作进程。各类市长论坛、学术交流积极邀请设计团队人员参与,当地媒体也进行了详尽的报道。
  2015年10月28日,海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三亚专题研讨会在三亚召开,会议以“双修、双城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海绵城市建设分院院长王欣就三亚“双修”、“双城”与中国城市建设转型的关系做主题发言,以三亚市开展的海绵城市建设为例,论述了海绵城市建设与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关系,指出海绵城市建设是中国城市发展模式从以往增长主义向未来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出发点之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海绵城市建设彻底转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思想,强调最小限度改变自然过程、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以系统的思维来治水,就地解决雨洪问题等;海绵城市建设思想将塑造功能性的、顺应自然规律的、质朴的城市生态文明。
11《三亚日报》对王欣院长在海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三亚专题研讨会上发言的整版报道
 
12南海网对海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三亚专题研讨会的报道
 
  2015年11月22日,三亚市委书记张琦听取了三亚市三个城市公园提升改造初步方案的汇报。三个城市公园中,东岸湿地和白鹭公园景观改造方案均来自海绵城市建设分院。张琦听取汇报后,肯定了设计单位和方案成果,提出东岸湿地公园项目要作为重点项目尽快启动。三个公园方案进一步深化,为三亚的城市景观和城市设施设计出“精品”。
 
13 《三亚日报》对海绵分院两个城市公园方案汇报会的报道
 
  未来,海绵城市建设分院将继续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浪潮中高举土人设计旗帜,全面投身到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技术研发、宣传推广中去,将土人的生态理念、大脚美学、生存艺术变成一个个精品项目,去修复破碎的城市生态和人文精神,再现中国大地的秀美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