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喜山乐水,久居南方。习惯了漫山郁郁葱葱的阔叶林。入京几年,感叹于京城文化底蕴的深厚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挤在街上,抬眼望去,行道树没有了南方的那种醉人的碧绿,树叶没精打采地却透着菜黄。曾久慕清华美院的大名,信步前游,却惊诧发现,大门前竟很可爱地种了几株五颜六色的塑料棕榈树,心情刹时莫名黯然。
不屑于与京城肆意飞扬的尘土共呼吸,不忍看那五颜六色的塑料树,无奈干脆躲进小楼成一统,埋头于孔孟之道和诸多设计大师们的金律玉言之中。几年下来,知识增长不能算多,体重增长却不能算少,恍然四顾,顿悟: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如此逃避绝非在京人士生存之道。
有幸加入土人团队,时逢有一巾帼组织同事共习跆拳道,惊叹于宣传片中黑带高手那行云流水般的阳刚之美,和那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不觉跃跃欲试。某日傍晚,晚霞满天,随同事们鱼贯而入北京体育大学跆拳道馆。许久疏于运动,热身运动时已是气喘如牛、挥汗如雨了,压腿压得更是呲牙咧嘴,教练还在美其名曰:“拉韧带”。待到尝试踢腿时,身体已然散架,几番意欲动摇放弃,但被热火朝天的气氛所感染,咬牙坚持下来,已是浑身湿透,疲惫至极!奇怪!内心却是兴奋得很,事后,更被同事笑谈:“员外练功(鄙人体胖,被同事们形容为旧时读了几年私塾的员外,遂得此诨号)姿势优美,粗腰共宽肩一色,脂肪随汗水齐飞”。
极度疲惫之后,却是一种战胜自我的快感。无意之中,却体验到了“跆拳道”的“道”之所在,“跆拳道”从人类生存的本能意识出发,蕴含着一种精神和信念的追求,“道”之所在,无往不胜!然,人生最大的敌人却是自己!“跆拳道”内练修为,外练筋骨,其“以礼始,以礼终”。恭谦礼让与勇猛善战同修,此即“道”也。
儒家之道:“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义、礼、智信”。道家之道:“天人合一”,“贵一重生”。佛家之道:“苦渡众生”,“佛性即我性”,“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者”。 世人皆有其“道”,“土人铭”中倡土人之“道”——为自然而设计,为人而设计。在此有“道”之地,我开始参“道”、悟“道”、守“道…… 愿与“道”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