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汪洋副总理视察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

2015-06-15 来源:土人设计
  2015年,西咸新区成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带领国务院副秘书长江泽林及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陕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娄勤俭、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兼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军等领导陪同下,实地调研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海绵城市”建设情况。该工程由俞孔坚教授领衔的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和土人团队设计完成。
 
  汪洋表示,水利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民生的伟大事业。要全面加强水资源保护涵养,通过“控”、“蓄”、“养”,增强水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
 
  沣西绿廊总长7公里,总面积约180公顷,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中部,面临严峻的城市雨洪问题:场地属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雨量远小于蒸发量,十分需要收集利用有限的雨水;暴雨频率低而雨量大,有较高的城市内涝风险;场地所在的渭河平原地势低平,难以按照地形组织自然排水。
 
  作为应对,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和土人团队围绕绿廊规划了城市生态海绵系统,在城市尺度,将绿廊与城市雨水系统进行整合:近绿廊地块采用分散式排水方式,日常降雨在绿廊内汇流、下渗,暴雨时绿廊可充当泄洪廊道,解决了城市近60%的雨水排水问题。
 
 

图 1沣西绿廊填挖方工程需预留的视线、雨水廊道
 
 

图 2 沣西绿廊一期工程总平面图
 
 
 
图3 围绕绿廊的城市雨水系统规划
 
  在场地内部,用填挖方平衡的方法,构建下沉绿地:周边雨水可以汇入自然绿地,并从东西向沟通了渭河与沣河,形成连续的泄洪廊道。在此基础上,设置雨水收集、净化、利用系统:用植草沟、专用通道、城市雨水管道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收集城市雨水;廊道中建立梯田式湿地,采用砾石、乡土植被分别进行物理、生物净化,高差减缓了流速,增加了面源污染物和营养物质的过滤、吸收;收集到的雨水进一步利用,用于营造水景、绿化灌溉、回补地下水。
 
 
图4 以廊道预留为基础的土方就地平衡策略
 
 
 
    图 5 结合地下含水层的雨水资源化利用方案
 
  设计不仅系统地梳理了场地的雨水收集、净化、过滤功能,还发挥绿廊的景观效果:近水植物和水底植物形成丰富的植被层次,季节性湿地成为视觉的焦点,为市民提供了赏心悦目的休闲空间和审美场所。
 
 
图 6 沣西绿廊整体鸟瞰效果图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和土人团队设计在西咸新区沣西绿廊的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场地的气候、土壤、经济等条件,通过制定适应性的策略,将绿廊的城市海绵综合效应发挥到极致。
 
  (来源:“城市设计”公众微信号,土人设计; 图片来源:李源; 整理: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