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俞孔坚:永不停歇的“土行者”

2004-02-25 作者:唐艳丽 来源:《中国国际人才》02/2003
  我是在耕耘中不愿问过往的土人,并非不善言辞,而是发现,尽管这是一个一日千里的时代,但一些久经验证、通行千载的哲学,却仍然在不断被证明其正确和深刻,即便在某个历史瞬间它们曾经被遗忘得无比彻底…… ?牐犜谖倚睦铮?越来越频繁地浮现儿时穿越黄花摇曳的农田和神秘葱茏的风水林时起伏跳跃的视野,那种广阔,那种深邃,那种绚丽,那种弥漫在空气中的大地的声音……在伸手可及的思念中,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牐牎?—摘自俞孔坚《设计时代》 ?牐犛峥准嶙猿啤巴寥恕保?其实这个挟洋归来的中国第一个景观设计师有一长串耀眼的头衔: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作为业界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强调:设计要尊重自然、尊重人性、尊重地方文脉,强调天、地、人、神和谐统一。这是他一贯坚持和遵循的“土人理念”,不管顺利还是坎坷,都从未放弃。 ?牐燵B]“我注定是土人” [/B] ?牐牎拔易⒍ㄊ峭寥耍?必须是土人。”当被问到为什么以“土人”自居时,俞孔坚博士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理性地说,土人至少包含了四层意思:其一,指‘土地和人’。其二,针对洋人而言。我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理论和方法,但反对崇洋。其三,我对脚下的土地有一种特殊的眷恋,这种眷恋在我的设计中随处可见,也是我的作品中最受重视和肯定的华彩之处。其四,土人的称谓源于我的母亲。她为我从家乡风水林采来一捧土,我带着这捧土到北京、到哈佛、到世界各地又再回到祖国,它是我灵魂的皈依。” ?牐犛峥准岢錾?在浙江金华东俞村,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孩子。家乡风景优美,人杰地灵,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俞孔坚的童年并不全是美好的回忆。文革期间,由于出身等问题,他倍受歧视和打击,但他发奋读书,顽强拼搏,愈挫愈勇。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俞孔坚的命运从此改变。1980年,他顺利考取了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临行前,母亲为他从村前树林里取了一捧土,用红纸包好放进他的行囊,从此,这捧来自家乡的土就一直伴随俞孔坚左右。毕业后俞孔坚继续攻读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又留校任教、晋级教授……一切都很顺利,按常理,这是一条颇为坦荡的事业大路,了无风险且社会地位高,但俞孔坚注定是个不安分的教书匠。在林大呆了五年后,他投考了TOEFL。 ?牐?1992年,俞孔坚远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攻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专业。 ?牐犜谛F诩洌?他就作为教员和该校教授一起培养了近30位研究生,还获得过四项大奖。还未毕业,他就在美国景观设计方面最著名的SWA景观规划集团找到了工作。但他注定是要回来的,只有回中国来,把心中的理想景观一点点地实现在这块土地上,才是他最幸福的事。“我的追求是在中国大地上创造出一种人与自然真正和谐的居住环境、工作环境,使祖国大地园林化,这种理想,只有回到祖国才能实现。”他说。 ?牐犅炭ā⒂藕竦拇?遇、永久的居住权……为了理想,他又一次选择了放弃。 ?牐?1997年,34岁的俞孔坚回国进入北京大学,创立了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和“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开始了他“土人理念”的渗透。 ?牐犚荒甓嗟氖奔洌?他的研究所不仅为国内外完成了高品位的30余项大型项目的规划设计,而且他还被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政府聘为城市建设高级顾问,向数百名城市建设的管理者与决策者广泛传播国际先进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开发思想。 ?牐牫?了投资100万元在北大设立“土人设计学基金”,用以奖励优秀的研究生、博士生外,俞孔坚还有一个愿望:5年内筹集1亿资金,在北大设立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生院,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他感觉目前的生源、师资都远远不能满足这门学科的要求。 ?牐燵B]让人自然地栖居 [/B] ?牐犛峥准崽寡宰约憾宰匀弧⒍酝恋赜凶盼薹ㄐ稳莸娜劝?和眷恋。“有时候出差到外地,见到大片高高的野草,我会忍不住跳下去拥抱它们,我甚至愿意就那样生长在它们中间,无休止地时时刻刻体验它们的美丽和美妙……” ?牐牎巴寥死砟睢笔枪岽┯峥准嵴?个景观设计思想与实践的主线。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这种思想的痕迹——替“天”行道,为“神”差使。为自然而设计,为人而设计,亦为神而设计,体现人与自然,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和谐。他认为,只有充分尊重自然、尊重人性、尊重地方文脉、体现人的归属感的作品,才是富有生命力的创造。 ?牐犜诎压愣?中山粤中船厂改建成公园的过程中,俞孔坚提出了一个当时让很多人不可思议的设计思路:以造船厂为主题,保留部分机械设备及厂棚,把一些齿轮、机器甚至铆钉作为道具,四周种上野草,建立一个工业主题公园,唤起人们对英雄主义年代的追忆。此话一出,立即遭到了90%以上的专家的否定:这也成公园?这不是乱套吗? ?牐犝庖环桨傅恼?取用了半年多时间才最终通过。俞孔坚对此很有感触,觉得自己作为传播者的责任更加重大。 ?牐犛峥准崛衔?没有比设计更愉快的事了,可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语言融入设计中的一草一木。他说,其实越是土的东西越是现代,那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在他看来,真正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破坏自然、破坏生态,也不是钢筋水泥丛林的高楼大厦,而是自然和文化的天人合一。 ?牐犜谒拇ǘ冀?堰水文化广场的规划设计中,他将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与“土人景观”的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突出了都江堰历史与文脉的“水文化”特色。 ?牐犜谥泄卮逦髑?的开发与规划设计中,他提出“模块式”的建筑模式,强调建筑本身的组合、改造,力求创造出交流的空间——一个创新的土壤和环境。 ?牐犓?主持的西藏昌都步行街的设计,以朱红色为基调,凝重而明快,体现了西藏的独特文化与现代都市气息的完美结合,该设计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牐犓?的务实、坚定和自信,正在把中国人的生存环境、生态环境和城市规划,一步一步地向着更加现代、科学的方向推进。 ?牐燵B]城市规划拒绝“长官意志” [/B] ?牐牭?是俞孔坚也有忧虑和困惑的时候。 ?牐犠魑?中国惟一一位哈佛设计院的博士,他把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引入城市规划与地产开发,向传统发起挑战,在业界掀起了一次“革命”,其间的曲折在所难免。 ?牐犠钊盟?懊恼的是,有些人因为掌有一定权利,即使他提出的设计思想再符合科学性、自然性、艺术性也会被否定。 ?牐犖?了坚持理想,五年多来,俞孔坚走遍了大江南北,拍摄了大量照片。“所到之处,令人痛心。欧美早年盛行的城市‘化妆运动’正在各大小城市流行。恢宏气派的景观大道和城市广场背后几步之遥,却是弥漫着恶臭的垃圾堆,千顷良田被划为‘开发区’而后却被撂荒或做成无人光顾的硬地广场……这些都只是一种表面虚假的繁荣,充斥着暴发户意识和小农意识,缺乏生态性和可持续性,缺乏对普通人的需要和体验的关注。”这是他此行最大的感触。 ?牐犖?此,俞孔坚与北京大学讲师李迪华合作,出版了《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一书,以求引导一条健康、安全、生机勃勃的真正优美的城市景观之路。“我的目的是让每个市长都人手一本。”俞孔坚笑言。让他略感欣慰的是,已经有人对此感兴趣,并开始认真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建设道路。 ?牐牎八?是现代城市的主人,这是首先要搞清楚的。现代城市的主人是人,新型城市是为人设计和建设的,实际上是一个放大的家园,服务设施应有尽有,青山绿水温馨舒适,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城市规划要请‘长官意志’走开,要注意避免将城市建成‘市长的城市’。” ?牐犛捎谡庖焕砟詈拖衷诘暮芏嗌杓扑枷胂嗟执ィ?因此,在推广的过程中,俞孔坚遇到了不少困难,“这是时代给每个人的烙印,要改变需要一段时间。我要做的就是从观念上为他们扫清障碍。” ?牐犛峥准崛衔?目前国内人居环境面临两大威胁:其一,土地与人的关系出现危机,表现为普遍人为污染、沙化加剧等。其二,中国面临西方的文化渗透、文化侵略、文化替代,民族文化精华的东西在逐渐流失。“如果我们现在不开始重视这个问题,有一天我们的后代将无法回望自己的民族历史,无法找到自己心灵的皈依。”他表示,在今后的若干时日里,“土人”将为解决这些问题做出努力。对此,他充满信心,“因为我们生长于这片土地,我们了解她的经脉,熟悉她的呼吸,我们有资格、有能力参与这项工作、担负这一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