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土人理念”说规划

2004-03-05 作者:叶东明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3月1日
?牐燵B]话题[/B]:怎样看待城市建设规划和“城市美化运动” ?牐犠呓?坐落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发展大厦的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最先吸引我注意力的就是悬挂在接待室墙上的那首《土人铭》:土者,五行居中,万物之本;为生命之象征,意为土地之神。上呈天光,精神所聚;草木之所以丽,灵兽之所以生。古人以树示土,竖直横平,为大地之枢,宇宙之轴,称建木,谓扶桑,乃若木也;太阳缘此东升西落,帝神梯之往来于天地。昔晋之重耳,拜受野人之土,叹为社稷昌盛之兆。人者,虽为万物之灵,饱尝自然之恩赐,往往不知所以;伐神木、尝禁果,唯利是图,毁神之伊甸。而吾人则谦躬合掌,愿替世人请罪,负土地监护之重任,祈求地方神灵之荫护;将神之旨意传予人类,感化世人;从自然之道,解生命之苦难;把乡土之文脉,济精神之匮乏。故而,"土人"者,替"天"行道,为"神"差使;天者,自然也;神者,地方之悠远文脉,我等之列祖列宗矣。执掌现代科技之"法器",仰观天象,俯察地形,纳千里方圆,万年历史于"脑"内;辩自然过程之动态,算社会经济之流变,融天道人伦于一体。为自然而设计,为人而设计,亦为神而设计,以求"自然-人-神"之和谐。铭曰:"土人理念"。 ?牐牎巴寥恕奔仁怯峥准岫宰约旱某坪簦?也是研究所的名字,更是他个人景观设计理念的体现。可以看出,俞孔坚对土地的眷恋和深情都浓缩在这篇不足500字的《土人铭》。我既对作者深厚的土地文化底蕴很钦佩,又被作者对土地的崇敬情神所感动,话题也就从这首《土人铭》开始。 ?牐燵B]景观就是土地和土地上的物体与空间构成的综合体,是人在大地上的栖居地,而非表层意义上的视觉风景,良好景观的最重要的一层含义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神之间和谐的关系[/B] ?牐燵B]记者[/B]:从1997年开始,每年都有十几家新闻媒体对您以及您的土人研究所进行报道,我发现几乎每篇报道您都喜欢引用艾青的那首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您是大学的教授,应该说与土地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怎么想到要用《土人铭》作为自己的一种景观设计理念呢? ?牐燵B]俞孔坚[/B]:1980年,我从浙江金华的农村考上了北京林业大学,临行时母亲用红纸包了一包泥土,让我带上我理解母亲的心情,她希望儿子不管走到哪儿都能服水土,都不要忘记家乡的土地。1992年,怀揣着祖国的泥土,我到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早在出国前,我就报定了一定要学成回国的决心和信念。1997年,我放弃被美国著名的景观设计集团SWA聘为设计师的职位,回到祖国,并开始创建北京土人景观设计研究所,正是出于对生我养我的祖国土地的热爱,在创建土人研究所的同时,一股对土地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我亲笔写下《土人铭》来勉励自己,同时也表述出景观设计工作的一种理念——“土人理念”。可以说,多年来“土人理念”就是贯穿我们整个景观设计思想与实践的一条主线。 ?牐燵B]现实中土地和人口的矛盾与危机总是无情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反规划”就是想让政府的决策者认识到:先不从建设的角度去考虑土地的开发利用,而是从土地的角度出发,去考虑不规划什么,不建设什么。把哪些土地,哪些河流,哪些自然资源留下来,去给今后的人们享用[/B] ?牐燵B]记者[/B]: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和《城市规划法》的要求,一个城市的建设用地,必须要有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而您却提出了一个“反规划”的概念,您提出这一概念的初衷是什么? ?牐燵B]俞孔坚[/B]:我想先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土地,怎样去认识土地的全部价值:第一,土地是美的。它寄托了人们审美的对象,比如田野、庄稼、河流、山脉等,人们可以抒发对土地美的感情。第二,土地是家园。它是人们几千年的栖居地,是人与家乡的根。比如移民迁徙前的恋恋不舍,城镇扩建时人们不愿搬迁等,寄托了人与栖居地割舍不断的感情。第三,土地是系统。田野、草木、河流、山脉等使土地构成了完整的系统。人为地划出一块块开发区就切割了土地系统的脉络。第四,土地是故事。在任何一块土地上都会有历史的符号存在,不仅有历史遗迹,还会有文化遗产的故事,如果忽视了需要保护的,后代将失去历史赋予土地的含义。第五,土地是神。古代称皇天后土,土地就是神,动一方土都要有敬畏的态度。现在对土地的敬畏之情早已丧失,谁都可以肆意破坏、开发,蹂躏土地,我们不能仅把土地当成一种资源,完全当成商品,当成可以赚钱的工具,要看到土地的全部价值。 ?牐燵B]记者[/B]:传统的城市建设规划就是先预测近中远期的城市人口规模,然后根据国家人均用地指标确定用地规模,再依次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布局。然而,针对城市建设规划的编制,您却提出了“反规划”的概念,难道是不需要编制城市建设规划了吗? ?牐燵B]俞孔坚[/B]:绝不是不需要城市建设规划,而是要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去编制规划,先编制出不该建设用地的规划。传统的城市建设规划存在许多弊端,从根本上忽视了土地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缺乏区域、城市及单元地块之间应有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而城市是一个多变,复杂的系统,城市用地规模和功能布局所依赖的自变量(如人口)往往难以预测,从而使规划总是趋于滞后和被动。传统的城市建设规划导致了城市的无序扩张以及土地资源的浪费,例如珠海、北海等城市的开发教训就是实例。针对传统城市建设规划的弊端,从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的角度出发。2003年11月,我在广东召开的2003亚太地区景观建筑设计论坛上,就率先提出了“反规划”的概念,即:城市建设规划和设计应该首先从规划和设计不建设用地入手,而非传统地建设用地规划。 ?牐牎胺垂婊?”就是反过来做规划,先做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基于此,我又提出了建立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理论和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战略: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态环境系统;维护和恢复河道及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将城郊防护林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建立非机动车绿色通道;建立绿色文化遗产廊道;开放专用绿地,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溶解公园,使其成为城市的绿色基质;溶解城市,保护和利用高产农田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乡上植物苗圃。 ?牐犓?以,我认为编制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不但建设部门要做,国土资源部门更应该做,因为你们直接关系着城市建设用地的审批问题。 ?牐燵B]中国时下的“城市美化运动”正在走一条发达国家已经走过,并证明有许多弊病的老路。城市建设首先应考虑市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在功能的目标下去设计美的形式,这才是真正的美[/B] ?牐燵B]记者[/B]: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城市开始大兴土木,建城市广场,修景观大道,有的城市甚至还移植“大树进城”。在这些城市宽阔的广场和笔直的大道两旁,又是鳞次栉比的仿欧美式建筑的高楼大厦。这样的景观一方面使城市显得颇具现代化色彩,可另一方面又让人感到城市面孔的单一和雷同。您作为著名的景观建筑设计大师,怎样看待这种“城市美化运动”? ?牐燵B]俞孔坚[/B]:重蹈历史覆辙,也许是人类的最大悲哀。综观“城市美化运动”历史,出现在我国的“城市美化运动”在许多方面都与100年前发生在美国以及随后发生在其他国家的“城市美化运动”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尽管在社会制度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其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行为与症结都如出一辙。而正当发达国家在吸取惨痛教训之后,走上更健康的城市改造和美化之路的时候,我们却还在犯同样的历史性错误。 ?牐牫鞘薪ㄉ枋紫扔?考虑市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在功能的目标下去设计美的形式,这才是真正的美。那些形式主义的、无改善生态环境实效的“形象工程”,那些打着扩大内需、不惜投入大量资金的“政绩工程”实在是对中央政策的歪曲。特别是那些不是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实力,而是靠出卖土地资源来换取的“建设工程”,最终将会使城市的发展陷入困境。 ?牐犠魑?景观规划设计者,我期望城市的最高决策者,能勇敢的超越时代,摆脱封建君主意识、暴发户意识和小农意识,能站在历史与理论的高度来认识当今的“城市美化运动”;同时,我希望参与中国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国内同行特别是国外同行,要懂得尊重和珍惜中国的土地,不要对中国大地上的自然、人民、文化和“土地之神”视而不见;要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不要将他们自己都不喜欢的、形式主义的“景观垃圾”倾倒在中国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