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俞孔坚和他的土人景观设计思想探源

2004-06-14 作者:周炎冰 来源:《世界环境》02/2004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沐浴着点点春雨,任由春风轻轻梳理,土地对镜凝妆:怎样的装扮最美?亿万年的演变,数千年人类的雕琢,土地渴望着最美的容颇,憧憬着美的最高境界——自然、科技、艺术三 者最完美的结合!


   带着对土地那份深沉厚重的热爱和无与伦比的敬畏,俞孔坚和他的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追寻着土地的梦。一件件融入了深刻环境伦理(Environmental Ethics)思想的景观设计方案,为土地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成为绽放在这个春天最美的花朵,闪动着独具特色的光芒。


   欣赏土地,土地是画。俞博士用他智慧的眼睛阅读土地,探寻土地的美丽。从蛮荒到现代,从农牧区到城市……那一座座流动的沙丘,一片片阡陌的田野,一幢幢林立的楼群;那牛羊奔腾的草原,鸟兽栖息的丛林,游人徜徉的湖光山色、亭台楼榭,那收割后的麦地,千军万马踏过的古道。潺潺蜿蜒溪流上架起的索桥……这一切,构成了人类生息繁衍的土地的景观,也带给我们太多的发现与惊叹!


  睁大美丽的眼睛,学会欣赏,我们会感慨土地赐予了人类太多太多的美丽。


  然而,这份美丽也正在被人们用自己的无知和拙劣一点点地剥蚀着、践踏着…… 


  敬畏土地,土地是神。醒醒吧!沉睡中的人们!心痛的俞博士带着深沉的爱恋,跨越重洋回到祖国的土地,植根于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院,建立起他的土人景观,企望唤醒更多的人们对土地的敬畏。土地,为万物之本,生命之征,意为土地之神。上呈天光,精神所聚;草木之所以美丽,灵兽之所以生。古人以树示土,竖直横平,为大地之枢,宇宙之轴,称建木,谓扶桑,乃若木也;太阳缘此东升西落,帝神梯之往来于天地。昔晋之重耳,拜受野人之土,叹为社稷昌盛之兆(俞孔坚)。


  无论是一步一叩拜的信徒对雪域高原神灵的顶礼膜拜,还是寻常百姓人家简陋的一桌一碟的供祭,都记录着人们对神灵虔诚的敬畏。“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形诘也”。否则人类最终将会受到惩罚!触目惊心的案例比比皆是:荒漠化的侵吞,水土流失的加剧,全球污染面源的加速扩张,干旱、洪灾肆虐周期的缩减,生物多样性的锐减,住房、交通的拥堵,多种疾病猖狂地迸发,……人类的生境状况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人类正在品尝着自身对土地的不敬而带来的种种恶果。


  敬畏神灵!敬畏土地!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倡导“环境伦理”是今天的我们必须认真去思考的。


  尊重土地,土地是人。土地是孕育生命的母亲,是以诚相待的朋友,是需要我们精心呵护的孩童。尊重土地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尊重土地上恒久以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只有懂得了尊重,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创新与艺术的设计,我们才可能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谐。 


  广东省中山市岐江公园的主题设计方案深刻地体现了“尊重”的含义。那偌大的锈迹斑斑的船体记录了工业时代曾经辉煌的历史,那自由生长的野草轻吟低唱着这片沃土勃勃的生机那无尽蔓延、凝固的铁轨载着人们追求美的渴望与期待,动态地伸向远方…… 


  在品味足下文化和野草之美的同时,俞博士和他的土人景观,超前地将人类的伦理关怀不仅仅局限在人,而是更广阔的从人扩大到非人类的自然存在物,不仅仅尊重人类自身发展的文脉、更尊重非人类的土地,尊重土地上生长、蕴育的一切。在尊重的前提下,大胆地创新与突破。环境伦理的理念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他们充满人文关怀的设计案例中,震撼着太多久已沉寂的魂灵。


  回到土地,土地是家。土地是人类灵魂皈依的家园。回到土地,是俞博士和他的土人景观的核心设计理念。


  深圳中心区中心广场及南中轴景观设计入围的方案以“福田”命名,“福田”是深圳市中心区中轴线所在的地名,土人景观的设计者利用“湖山拥福,田地生辉”昭示了深圳鹏程灿烂的锦绣瑞祥。整体设计特色以“田”为肌理,体现地域景观与历史的延续,纪念性与休闲性空间的转换,使“田”成为多种涵义的载体。其一体现大地肌理的延续。通过田亩实现人与土地和空间尺度关系的转换;通过实验田与希望的田野的意境,体现场所与历史语境的集合;并与其北部广场的图书馆、音乐厅,图书城完美地构成了“前耕后读”的深层文化内含。其二寻求“四水归明堂”的效果。通过重点景观一岗、六川,两廊、八园,形成一个“四水归明堂’的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将广场雨水汇聚于中央的两条谷地,并在中部高岗下建立多个地下过滤池和蓄水池,以便利用于绿化灌溉,水景营造。整体设计融入了“回到土地”的环境伦理思想,利用土地原本的肌理,可持续的水循环系统,营造了一个绿色的生态景观模式。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田”字方案。土人景观的设计师们以“撷拾起昨日智慧的果实,播撒下明天希望的种子”的虔诚态度,将中华五千年的造田、种田、灌田的技术、艺术和精神与现代最新生物和能源科技相结合。其一通过“田+等高线”显现场地原有的起伏,追寻场地历史的记忆,延续北京西北山势,将其与源于场地和区域的田块肌理相结合,构成整个公园的结构和象征性元素,并将这种肌理几何化后,一直延伸到中央景区。其二通过“梯级湖群+梯田湿地:最少工程量的场地设计途径”,利用场地由西而东10m的地势高差,与湿地净化系统相结合,形成层层叠叠的梯田湿地和多个梯级湖群。其三利用“可持续的水系统;渡水槽和水体净化,循环和再用”强调奥林匹克公园不应该成为城市用水的负担,而应该有利于整个水处理系统,使公园真正成为可以自身循环维系的公园。


  这两个设计方案都从整体上凸现了“回到土地”的环境伦理思想,利用土地原本的肌理与龙脉,巧妙地设计和构思了可持续的水循环系统,用跨越五千年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视野,重新审视人与土地的关系,用诗意的景观规划去挖掘人与土地关系深层的精华与本质。


  设计是什么,什么是设计?回到土地就呈设计的全部含义。只要是回到土地的设计,必然是优秀的作品,同时,真正优秀的作品也一定是回到土地的设计(俞孔坚)。这里的“回到”绝不是简单的回归,俞博士和他的土人景观的整个设计——起点,过程和归宿都是以环境伦理的理念为核心,再加上高超的科技创新与艺术创造之后的深刻地回归。这样地回归必将展现一个科技、人文、绿色的景观设计典范。一个中国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设计典范。


  倡导环境伦理,伴随着近代文明的出现,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事实上,人类目前所面临的深度危机源于伴随近代文明的出现而形成。且已得到广泛传播的主流价值观。因此,要使人类走出目前的困境,就必须反思和改变这种主流价值观(杨通进),倡导环境伦理!   先知先觉的精英们在痛苦地挣扎和反思之后,将人类伦理的范畴扩大到所有非人类的生物或大地自然界,所有非人类的生物或大地自然界应当象人类一样拥有道德地位并享有道德权利,而且人类应当对他们负有道德义务或责任(施韦泽Albert Schweizer)。


  倡导环境伦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才有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正是人类走上全面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核心,也是土地绽放最美笑颜的关键。


  将抽象的环境伦理思想内化,在欣赏土地、敬畏土地、尊重土地、回到土地的过程中,俞博士和他的土人景观追寻着“天地—人一神和谐”的最高境界,用科学的价值观和技术手段,深度的审美艺术,将人与人、人与自然完美地结合。因为设计中深深地融入了环境伦理的思想,他们的设计方案才能如此深刻地撼动人心,别具特色,成为时代的潮流滚滚奔涌,势不可挡。春回大地,俞博士和他的土人景观的设计,如花般灿烂着土地饱经沧桑的颜容,又恰似悠悠的弦音激扬着漫漫寂静之后万物的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