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哈佛博士第一人 金华“土人”天下闻

2004-01-16 作者:童俊伟 王健 来源:金华日报

  他是金华人。他以“土人”自居。他是我国第一位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景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他是一个走出象牙塔的学者,是一个企业的创办者,是中国景观设计学的学术带头人。他回国六年余,完成了8部著作,100多篇科学论文,两项国家基金,组织5部专著的翻译,有多项在业内引起较大反响的创新研究。他主持的中山歧江公园设计,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最高设计奖:荣誉设计奖(中国首次获得此奖);2001主持的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项目,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2年在美国波士顿200亿美元的大开挖工程的城市设计竞标中一举获胜,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国外中标的设计项目。他是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惟一的中国设计师。


  1月11日晚,中央电视台新开的《小崔说事》栏目播出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对一位金华籍学者的访谈,特别让金华人感到高兴和亲切的是,这位学者除了有“中国首位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等身份以及潜藏在这后面的突出贡献之外,他还是一位特别热爱家乡的人。在电视采访中,他多次提到:“我的老家是浙江金华。”他充满感情地告诉小崔和电视观众:“金华是著名诗人艾青的故乡!”他还当场朗诵起艾青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他的话博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他说,他也和艾青一样,对故乡的土地爱得非常深沉。他称自己是“土人”。他告诉观众,当年自己出国留学,行囊中就带了一包故乡金华的泥土。


  1月15日,应金华金三角开发区管委会的邀请,这位深爱故乡的“土人”又踏上了金华的土地,他就是中国第一个景观设计师俞孔坚教授。昨天晚上,他愉快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他是中国第一位哈佛设计学博士


  俞孔坚1963年出生在婺城区东俞村,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孩子。家乡风景优美,人杰地灵,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俞孔坚的童年并不全是美好的回忆。“文革”期间,由于出身等问题,他备受歧视和打击,但他发奋读书,顽强拼搏,愈挫愈奋。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后,俞孔坚的命运得以改变。1980年,他顺利考取了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又留校任教、晋级教授……但俞孔坚注定是个不安分的教书匠,在林大呆了五年后,他投考了TOEFL。


  1992年,俞孔坚远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攻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专业。


  在校期间,他就作为教员和该校教授一起培养了近30位研究生,还获得过四项大奖。还未毕业,他就在美国景观设计方面最著名的SWA景观规划集团找到了工作。但他最终是要回来的,只有回中国来,把心中的理想景观一点点地实现在这块土地上,才是他最幸福的事。“我的追求是在中国大地上创造出一种人与自然真正和谐的居住环境、工作环境,使祖国大地园林化,这种理想,只有回到祖国才能实现。”他说。


  绿卡、优厚的待遇、永久的居住权……为了理想,他选择了放弃。


  1997年1月,俞孔坚放弃了国外的优厚薪金举家回国。他回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筹建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同时他又在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成立了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当时国内在城市景观设计方面几乎还是空白。


  一年多的时间,他的研究所不仅为国内外完成了高品位的30余项大型项目的规划设计,而且他还被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政府聘为城市建设高级顾问,向数百名城市建设的管理者与决策者广泛传播国际先进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开发思想。


  他是一位含义丰富的“土人”


  “我注定是土人,必须是土人。”记者问他为什么以“土人”自居时,俞孔坚博士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理性地说,土人至少包含了四层意思:其一,指‘土地和人’。其二,针对洋人而言,我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理论和方法,但反对崇洋。其三,我对脚下的土地有一种特殊的眷恋,这种眷恋在我的设计中随处可见,也是我的作品中最受重视和肯定的华彩之处。其四,土人的称谓源于我的母亲。她为我从家乡风水林采来一捧土,我带着这捧土到北京、到哈佛、到世界各地又再回到祖国,它是我灵魂的皈依。” 


  农民的儿子俞孔坚从小对土地就有着独特的感情。1980年,他考上了北京林业大学,临行前,母亲到村前的风水林里取了一包泥土,精心用红纸包好,亲自交到儿子手里,告诉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故乡。于是,俞孔坚多年来身边一直带着这包“乡土”走遍了世界。1997年,“土人”回国了,依然带着这包乡土,带着母亲的期望,带着一流的科研技术,回国致力于发展中国的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事业。


   “故乡情结”不仅是促成他回国的重要原因,也是他城市设计理念的灵感和源泉。俞孔坚的城市规划、区域景观、居住社区、旅游风景力求充分体现“天———地———人”的和谐,把握自然、历史、文化和人类的和谐,创建现代化的生态城市、生态景观。


  回到中国的俞孔坚感到如鱼得水,他说,没有一个外国人会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他更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心理特征,他能够将先进的设计手段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审美结合起来,让作品更加人性化、自然化。俞孔坚这样定义“土人”的理念。


  他开创了我国景观设计的新天地


  俞孔坚坦言自己对自然、对土地有着无法形容的热爱和眷恋。“有时候出差到外地,见到大片高高的野草,我会忍不住跳下去拥抱它们,我甚至愿意就那样生长在它们中间,无休止地时时刻刻体验它们的美丽和美妙……” 


  作为业界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强调:设计要尊重自然、尊重人性、尊重地方文脉,强调天、地、人的和谐统一,他的这种一贯坚持和遵循的“土人理念”,从未放弃过。“土人理念”是贯穿俞孔坚整个景观设计思想与实践的主线。他的“土”观念可以说是深入骨髓,渗透在每一个设计作品里的。他认为,只有充分尊重自然、尊重人性、尊重地方文脉、体现人的归属感的作品,才是富有生命力的创造。


  在广东中山市有一个废弃的造船厂,俞孔坚回国后做的第一个项目,是受当地政府的委托,把这个废弃的造船厂改造成歧江公园。说起拿到这个项目还有一段曲折的经历:当时俞孔坚是在一个城市自然情况分析研讨活动中,与中山市的领导有了接触。知道要把这个废弃的船厂改造成公园已经有了初步方案,但是中山市的领导不太满意。俞孔坚在后来的招标中提出最好保留造船厂的原味。比如可以在船厂厂棚的基本构架不动的前提下,设计一些茶桌、凳子,利用现有的设施改造成一个有船厂味道的茶社。


  俞博士的方案一提出,立刻遭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反对。因为按当时国内流行的设计做法,大兴土木、山水“搬家”似乎才能体现景观设计的水平,俞博士这种保留多于改造的做法,让不少人觉得太反传统了。最后还是中山市的市长、规划局长等站出来支持,俞博士的设计方案才被认可,现在已经成了当地著名的景点。


  2002年10月19日,美国景观设计学会年会在美国硅谷举行,来自各国的4000多名业内专家和人士参加。会上颁发了本年度全球景观设计的多项大奖,由俞孔坚博士领衔设计的中山市歧江公园项目,与其他四个项目一起荣获其中的最高奖项———荣誉设计奖。评委会认为:歧江公园建造在一片废旧的造船厂的场地上,它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50年工业化的不寻常历史,设计很好地保留了船厂浮动的水位线、残留锈蚀的船坞及机器等,很好地融合了生态理念、现代环境意识、文化与人性……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美国建筑设计的最高荣誉。


  俞孔坚认为没有比设计更愉快的事了,可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语言融入设计中的一草一木。他说,其实越是土的东西越是现代,那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在他看来,真正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破坏自然、破坏生态,也不是钢筋水泥丛林的高楼大厦,而是自然和文化的天人合一。


  在四川都江堰水文化广场的规划设计中,他将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与“土人景观”的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突出了都江堰历史与文脉的“水文化”特色。


  在中关村西区的开发与规划设计中,他提出“模块式”的建筑模式,强调建筑本身的组合、改造,力求创造出交流的空间———一个创新的土壤和环境。


  他主持的西藏昌都步行街的设计,以朱红色为基调,凝重而明快,体现了西藏的独特文化与现代都市气息的完美结合,该设计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他的务实、坚定和自信,正在把中国人的生存环境、生态环境和城市规划,一步一步地向着更加现代、科学的方向推进。


  他是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惟一的中国设计师


  “我是在耕耘中不愿问过往的土人,并非不善言辞,而是发现,尽管这是一个一日千里的时代,但一些久经验证、通行千载的哲学,却仍然在不断被证明其正确和深刻,即便在某个历史瞬间它们曾经被遗忘得无比彻底…… 


  “在我心里,越来越频繁地浮现儿时穿越黄花摇曳的农田和神秘葱茏的风水林时起伏跳跃的视野,那种广阔,那种深邃,那种绚丽,那种弥漫在空气中的大地的声音……在伸手可及的思念中,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摘自俞孔坚《设计时代》


  在俞孔坚身上,既有“农民的儿子”的淳朴,也有哈佛博士的执著和自信。“土人”设计所的人都亲切地叫他“博士”,他也更愿意被大家看作一个学者,一个教授,而不是一个商人,一个企业家。他曾用诗人的豪情描述了“土人”的诞生:从欧文的“新和谐”家园,到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到毛泽东的“大地园林”,对土地的设计寄托了人类的社会和环境理想。他说,他的理想就是在人性为本的景观理念与茫茫中国大地上的景观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1998年1月,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成立,“当时国内还不允许教授办企业,我没有法人资格,只好让我的妻子回国担任董事长,申办了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俞孔坚谈起创业初期的情况,那时的“土人”只有三个人,由北京市海淀区留学生创业园免费提供了一个2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除了几张桌子,空无一物。俞孔坚开始自己找项目,找项目的重要途径就是在各种会议上做演讲,给市长们讲课,宣扬他“天地人和谐”的景观设计理念,使更多的人接受他的观念,并请他做设计。短短几年时间,土人研究所已经有了200多名专职设计师。 


  2003年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中心区景观设计国际竞赛三个入选优秀方案中,“土人”是惟一的中国人。   [B]他请城市规划的“长官意志”走开[/B]   但是俞孔坚也有忧虑和困惑的时候。


  作为中国惟一一位哈佛设计学的博士,他把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引入城市规划与地产开发,向传统发起挑战,在业界掀起了一次“革命”,其间的曲折在所难免。


  最让他懊恼的是,有些人因为掌握一定的权利,即使他提出的设计思想再符合科学性、自然性、艺术性也会被否定。


  五年多来,俞孔坚走遍了大江南北。“所到之处,令人痛心。欧美早年盛行的城市‘化妆运动’正在各大小城市流行。恢弘气派的景观大道和城市广场背后几步之遥,却是弥漫着恶臭的垃圾堆,千顷良田被划为‘开发区’后却被撂荒或做成无人光顾的硬地广场……这些都只是一种表面虚假的繁荣,充斥着暴发户意识和小农意识,缺乏生态性和可持续性,缺乏对普通人的需要和体验的关注。”这是他最大的感触。


  为此,俞孔坚与北京大学讲师李迪华合作,出版了《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一书,以求引导一条健康、安全、生机勃勃的真正优美的城市景观之路。“我的目的是让每个市长都人手一本。”俞孔坚笑言。让他略感欣慰的是,已经有人对此感兴趣,并开始认真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建设道路。


  “谁是现代城市的主人,这是首先要搞清楚的。现代城市的主人是人,新型城市是为人设计和建设的,实际上是一个放大的家园,服务设施应有尽有,青山绿水温馨舒适,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城市规划要请‘长官意志’走开,要注意避免将城市建成‘市长的城市’。”


  由于这一理念和现在的很多设计思想相抵触,因此,在推广的过程中,俞孔坚遇到了不少困难,“这是时代给每个人的烙印,要改变需要一段时间。我要做的就是从观念上为他们扫清障碍。” 


  俞孔坚认为目前国内人居环境面临两大威胁:其一,土地与人的关系出现危机,表现为普遍人为污染、沙化加剧等。其二,中国面临西方的文化渗透、文化侵略、文化替代,民族文化精华的东西在逐渐流失。“如果我们现在不开始重视这个问题,有一天我们的后代将无法回望自己的民族历史,无法找到自己心灵的皈依。”他表示,在今后的若干时日里,“土人”将为解决这些问题做出努力。对此,他充满信心,“因为我们生长于这片土地,我们了解她的经脉,熟悉她的呼吸,我们有资格、有能力参与这项工作、担负这一使命。” 他先后完成了近50个设计项目,获得数项国际大奖   现在的“土人”已先后完成了近50个设计项目,其中包括北京中关村西区改建、丰台高科技园区、张家界风景区、杭州钱江新城、深圳中心广场、柳州城市整体方案等,它们无一不烙上了“土人”设计理念的影子:力求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的原本环境和特色,设计出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002年在美国波斯顿大开挖工程的城市设计竞标中一举获胜,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国外中标的设计项目,波士顿时报、美洲日报等海外媒体都作了高度评价。


  在俞孔坚的身上你能更多地体味到学者的儒雅之气,你能更多地感受到理想主义者对理想的热情。“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企业的成败更多是靠实力的较量,而不是依赖公关或是投机。”俞孔坚对这一点很自信,他认为恰恰是他学者的单纯成就了“土人”。


  俞孔坚是一个走出象牙塔的学者,是一个企业的创办者,同时他还是北大教授,是中国景观设计学的学术带头人。“土人”集团现在包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所、土人景观网站、土人研究所,俞孔坚还投资设立了“土人基金”用以资助、奖励国内从事景观设计学研究的优秀人才,而他最执着的理想是创办中国第一个“景观设计与规划学院”,从而完成产、学、研一体的集团链条。


  “现代城市空间不是为设计师设计的,不是为市长们设计的,不是为机器设计的,而是为生活在城市中普普通通的人设计的,场所或景观不是用来参观的,而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一部分的。”俞孔坚十分反对时下建筑业中盛行的崇洋风气:中国北京的近郊散布着海德堡、塞拉维亚,光秃秃的地面上突兀地树起一尊西洋雕像,他认为这不仅是设计思想平庸、设计灵感枯竭的表现,更是一种文化的沦丧。他想改变这种现状,于是他到北大做了一名教授,想把自己“天地人神和谐”的理念和在哈佛学到的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传授给学生,但他立即发现这种方式传播的面太狭窄,而由于缺乏资金,自己设想的教育目标也无法实现,应该去筹集资金,去更广泛地传播自己的景观设计理念,于是他创立了“土人”这个实体,在项目中融入自己的思想,让更多的人去使用,去体会,去接受。“但土人最终会办成一所现代大学,既为客户提供设计服务,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景观设计人才,成为改变中国人居环境的一面旗帜。”俞孔坚说这就是“土人”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