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俞孔坚应邀武夷山做《生态与人文的城市》专题演讲

2005-08-02 作者:周文杰 来源:《武夷山资讯》

  6月30日,武夷山市委举行第二季度中心组学习会,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俞孔坚作题为《生态与人文的城市》的专题演讲。张建光、胡书仁、邓崇新等市委学习中心组成员,景区、度假区、乡镇、街道、农茶场及市直各部门领导140余人参加。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郑春主持学习会。

  学习会上,俞孔坚以渊博的知识、生动的语言、丰寓的实践经验以及极具说服力的影像、图片,向与会者阐述了城市规划建设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俞孔坚认为,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中存在错误的“城市化妆”理念,片面追求形式主义、纪念性和展示性,兴建了诸如景观大道、城市广场等花俏而并不实用的建筑;无情地移植大树。肆意破坏祖辈留下的绿色遗产;队河道残忍地裁弯取直,破坏河畔湿地系统,使其“春蓄秋放”的自然泄洪能力丧失……这些都浪费了大量金钱与精力,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同时导致了人地关系日益紧张的严重后果。
    
  现代设计学必须抱有“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新的社会和土地的伦理,设计和创造白话的城市和白话的景观,“土地需要人们去读,去品味,去体验,正如读一首诗,品味一幅画,体验过去与现在的生活;土地需要人们去关爱,去呵护,就像关爱自己和爱人;当然,土地也需要人们去设计、去改造和管理,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真正的城市建设,并不意味着破坏自然,破坏生态,也不是钢筋水泥丛林的高楼大厦,既不能刻意模仿传统,也不能肆意学习国外,而是应多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出发,对土地进行合理布局,宏观、中观、微观地研究和规划设计城市内存。他建议,在城市建设中要注意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保护和恢复城市的湿地系统和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态环境系统,建立无机动车绿色廊道和绿色文化遗产廊道,完善城区绿地系统,并将其与城郊防护林体系相结合,此外还要建立植被繁育基地,实现绿色资源永续利用,这才是未来健康城市的必由之路。
    
  结合在武夷山民间采风的感观与拍摄的图片,他认为,武夷山在保护方面做得很好,城市生态环境基本未受破坏,建设健康城市事半功倍。
    
  学习会结束后,市长胡书仁代表市政府与俞孔坚教授签订了合作协议,并聘请其为“市政府城市建设顾问”。    (周文杰/摄影报道)

  俞孔坚简介

  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曾在哈佛大学,美国SWA景观城市设计集团从事景观与城市设计研究和实践多年。1997年回国后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和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现在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首席设计师,建设部城市规划学科高等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北京园林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