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俞孔坚访谈:小区命名如何更好体现城市特色

2005-08-05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牐?8月4日10点,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远程接受强国论坛访谈,以“小区命名如何更好体现城市特色”为题与网友交流。

  访谈背景: 

  最近,强国论坛网友“风之末端”在网上发文——《居住在哪国的昆明?》,引起媒体极大关注。文章批评昆明楼盘及小区取洋名泛滥的问题。7月26日,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杨崇勇公开回应网友批评,他说,“最近,有网友对昆明的楼盘取名提出了批评,说昆明到处都是外国名字的房地产项目,人家统计了一下,竟有十几个之多。这是一种城市文化的失落和堕落,昆明应该立即纠正这种媚俗求洋、崇洋媚外的做法。” 

  此问题引起网上的热议。有网友提出,城市地名是城市的“名片”,特别是楼盘街道小区的命名应该体现鲜明的文化内涵,而不应该“唯洋是举”。此种情况,全国各地都有存在。为此强国论坛组织网友进行评论,对近年来各地奇形怪状的楼盘予暴光。也欢迎专家及网友就楼盘和新建小区命名如何更好体现文化内涵、时代特色的问题,发表意见。

?牐牸伪黾蚪?

?牐犛峥准岜本┐笱Ь肮凵杓蒲а芯吭涸撼ぁ⒔淌凇W钚轮?作有:《“反规划”途径》《理想景观探源》《景观:生态,文化与感知》《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设计时代》《城市景观设计之路——与市长们交流》等。
?牐?访谈全文
  
?牐牎居峥准帷浚悍浅8咝擞谢?会跟网友交流,之所以“小题大做”,是因为我认为社区的名字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这不单仅仅是名字的问题,它反映了一个大问题,一个关于民族身份和价值观的问题。

  [愚林]:您好,请问对城市里开发商纷纷给新楼盘起洋名怎么看?您认为是一个严重问题吗?

  【俞孔坚】:小区取名看似个小问题,却是一种价值观的反映,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反映了我们时代对待民族自我身份的虚无、一种缺失。取什么名,这本身不是个大问题,但是它反映了一个大问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目前在人文、教育以及整体审美方面的大问题。

?牐犔致壅飧鑫侍馕颐潜匦氪悠芫拥暮?义讲起:居住的本意,特别是诗意地栖居的本意是回到土地,建立与大地的自然和历史长河的联系。有了这种联系,人才不孤独,人的生命和生活才具有意义。海德格尔说,栖居的过程就是写诗的过程,而写诗的过程就是把人带到土地上。诗意的栖居就是跟天和地、跟历史建立起一种联系,回到真实的土地。我们的居住要体现和土地的关系,因为人是世界上很渺小的东西,如果离开整个大地系统、离开整个历史长河、离开了文脉,个体的人就变得毫无意义,短暂的生命就如同地上的蚂蚁。而现在开发商命名的许多居住区的名字使我们失去了跟大地的联系、跟土地上的自然过程的联系以及跟整个历史过程的联系,实际上是对生活意义的侵蚀,这是问题的本质。

?牐犂?史上的文化名人,特别是有诗情的人们,都乐于使自己和居住场所跟真实的大地和真实的历史建立起联系,比如说杜甫,把自己称为杜少陵,就是因为他居住在长安陵墓的旁边,坟墓不雅,他却把自己叫做少陵,意思是我自己跟居住的土地本身联系在一起,自己不是孤独的。又比如说韩喻,把自己称为韩昌黎,现在河北昌黎这个地方是他祖先居住的地方,是他爷爷居住的地方,把自己叫做昌黎,意味着不单跟昌黎建立起联系,还跟他的爷爷以及祖先建立起一种联系。又比如说柳宗元居住在山西解州,所以把自己称为柳河东。杜牧的祖上居住在陕西樊川这个地方,所以又自称杜樊川。居住地的名字,如同自己名字的称呼,使自己不再是孤独的,而是历史长河以及整个宇宙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时候人的生活和生命才有意义。人生活在世界上,要使自己有限的生命有意义,就要跟无限的历史、跟大地和无限的自然建立起一种联系。

?牐犓?以,社区取名字看上去是个小事,而实际上是个关于生活和生命意义的大事。我很早就批评过这个时代我们丧失了很多彰显民族身份的东西,与土地和文脉失去联系,自己不知道是谁了:我们的城市和居住区乐于把自己化妆成古罗马帝国,把自己化妆成恺撒大帝或路易十四,把自己打扮成欧洲的权贵、美国的暴发户,最终使我们失去了自己,自己的身份没有了,这是很可悲的,这一代人不知从何而来,又不知道自己居住在什么地方,正如唐代诗人陈子昂所悲叹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开发商脱离土地和场所的自然与历史真实性滥取名字,反映了两个方面的社会现象:

?牐牭谝桓龇矫妫?从开发商的角度来说,他揣摩市场,他是用一种暴发户的意识和价值观去衡量他的产品,认为名字叫得越富有、越高贵,客户就越多,他是从开发商的角度,以金钱和权势为价值标准来衡量客户。但实际上客户并不都是这样,这实际上就是开发商强加给社会大众、强加给买房者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开发商多了解一下客户们真实的理想,而不是将自己的偏好当作标准。

?牐犃硪环矫妫?是市场的部分接受者,也就是买主、社会大众,实际上他们所向往和追求的不是真实的自我,而是虚假的自我。名字反映了价值观和世界观,是中国当下社会的反映。如果客户确实想象着自己住在凡尔赛、想象着自己住在英国的白金汉宫,想象着自己住在法国的丹枫白露,开发商的则是在迎合低级趣味。我说的低级趣味是暂时的,它不是我们长久追求的,长久追求的还是要回到真实的自我、真实的名字。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应该怎么做呢?他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开发商应该起到引导社会走向更健康、更表彰民族身份的角度去做。

?牐犓?以说,对开发商来说,我想提醒的两点:一个是他实际上在误导以及误解市场,第二开发商应该承担一些社会责任,也就是把社会引向一个真正能够彰显这个时代的民族身份的责任。

  [丛林漫步]:俞教授,您曾说过“寻常景观造就诗意栖居”,那么请谈谈您对“寻常景观造”和“诗意栖居”的理解。

  【俞孔坚】:还是回到海德格尔的栖居哲学。海德格尔说居住的过程就是写诗的过程,什么样是写诗,什么样有诗意呢?就是让人回到真实、回到土地,写诗的过程就是把人带到大地上的过程,诗是表达真实的自我。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呢?因为现在的城市景观、现在的居住环境太不真实了:第一,我们用了巴洛克的语言,就是古典西方的语言来化妆自我,所以你们看到的罗马柱,包括社区的命名,反映了古代西方的贵族和西方帝王的价值观,这是一种价值观,使我们失去了真实,也就是失去了平常,把自己带到天上去了,离开了大地。第二,我们把自己想象成古代中国的帝王,这是另一种失去自我、失去真实。我们现在看电视剧中充斥着《汉武大帝》、《乾隆大帝》、《康熙大帝》,造社区和造电影一样,是造一个梦想,我们想象着自己做汉武大帝、做康熙大帝,所以我们社区也是中国的封建帝王时代的景观来营造环境,所以可以看到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用的都是封建帝王以及士大夫还化妆自己,实际上这不是这个时代的,不是当代中国人的。第三,我们用了西方的现代帝国的形态,可以看到小区里一条巨大的中轴线,可以看到包括像央视大楼这样看上去很现代,但实际上它反映了帝国心态、贵族心态。这样的城市建筑、这样的社区建筑充塞了我们的城市,最终使我们失去了自我。实际上反映了自卑、没有自信。真正有自信的人,一定是把真实的自我表达出来。

?牐犆?字是代表“我”的,名字是身份的表达,如果用假的名字,就像用了假的身份证一样,把自己化妆成别人了。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是一个美女跟一个很帅的男子结婚,结果生了一个很丑的孩子。为什么丑?男的就怀疑女的是不是忠贞了,最后发现这个女的对他很好、很忠贞,坏就坏在这个女的是整形过的。男子恍然觉醒,原来过去的生活全是假的,结局是离婚。讲这个案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当你化妆了以后自己的身份失去以后,就变得不是我了,连人都是假的了,生活就没有意义了。所以说,要使居住有诗意,就是要回到真实的自我、回到真实的土地,就是平常、寻常,寻常的人,寻常的事情,真正的寻常,你的生活就有意义了,用真正坦然的心态来对待我们的生活,就不会把自己打扮成洋人了,把自己打扮成封建帝王了,也不会把自己打扮成现代的西方帝国了。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居住要有诗意,就是回到真实的自我,不要用假名字。

?牐犆?字的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要真实,反映真实的自我,居住在这里的人要有文化、要有品位,这时候你的生活才有诗意,居住才有诗意。大家都知道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讲的是房子本身并不重要,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居住在里面的人,生活在里面的人本身的文化修养、生活状态是最重要的。我还可以举一个例子,沈从文当年在山东的时候有个居所,叫做“窄而霉斋”,很多作品都是在这里写出来的。刘禹锡的《陋室铭》也是这样写出来的,就是名字应该有它内在的东西,而不是外在的。回到寻常景观,“窄而霉斋”,这个房子并不是很特别,住所并不富丽堂皇,但是充满诗意,就是因为平常而真实,寻常景观就是这个意思。不旧前,我们在沈阳建筑大学做了一个校园,今年获了美国的年度设计大奖,我们用的是稻田,用水稻来做校园,用水稻来绿化环境、来建设环境。水稻很平常,但是如果把它做校园,做平常人的活动空间,跟当代人的读书环境和校园活动结合在一起,让书声溶入稻香,稻田就充满诗意了。

  [Kf1CK5]:小区的命名要经过当地地名办的批准,当地的各地取名十分混乱,是否意味着当地地名办工作不到位?

  【俞孔坚】:对小区的命名,命名办当然要承担责任。但我觉得命名这个事情又不是一个法律问题,还没有上升到取洋名就违法、或不准的高度。就像你自己的孩子,叫什么,是公民的自由。但是,小区命名是一种公共行为,我觉得命名办应该从引导、教育、宣传的方面,通过提升整个社会的审美趣味、价值观来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通过行政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我现在还说不准(因为我不能确定地名办是否能取出更好得名字)。

  [番薯仔八世]:国内民众居住的小区,不起洋名也就算了,但外国人居住的小区,应该允许洋名,您觉得呢?

  【俞孔坚】:允许不允许是个行政管理或法规的问题,我今天讲的更希望成为一种审美教育,从整个民族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就是要唤起民众的自我意识。不是说从行政手段上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从行政手段上解决这个问题还不是个根本问题,凭什么不让起名字?所以,我更希望通过媒体、更希望通过社区的文化以及类似这样的交流,让民众以及开发商认识到取这种名字实际上并不雅,并不会给小区带来真正好的品位,相反只能使这个小区与地域割裂、与原来的场地割裂、与它的历史文化割裂,从而使这个小区变得苍白,显得浮躁、显得没有文化、没有品位,我认为这种文化宣传比通过行政手段更有价值。

  [暖阳]:要建立国际化大都市,就必须对外来文化有一种包容的态度,为什么专家和社会各界对取洋名就不能容忍呢? 

  【俞孔坚】:全球化和地域性是一对矛盾,但同时两者是对立统一、互为依存的。在全球化的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尊重自我,也正因为有了独特的自我,才能在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全球化洪流中获得世界的地位。当年梁启超说过,民族的身份就是“以界他国而自立于大地”的个性。在所有国家都在进入全球化的过程中,你的独特身份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独特的身份,就失去在全球文化中的地位。自己要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彰显文化的民族性并不是非得延续古代的、祖宗的传统。我们讲民族性、讲地域性,并不限于传统,民族性同样可以是现代的,民族性本身有时代性和地域特征,是跟我们的生活本身有联系的,当然也和传统文化有联系。也就是说现代同样有民族性,现在同样有地域性,我们脚下土地的是黄土地,或是黑土地,或是红土地、白土地、和青土地,这五色的土地以及由此演化的文化,是有鲜明的地域性的。

?牐犃?宗元把自己叫做柳河东,白居易把自己叫香山居士,这是那个时代的精英人物所具有的自信和对自己身份的坦白,并不会显示自己有什么落后。实际上我本人所在的设计院就叫“土人”,多年来,这个名字并没有让人觉得封闭、落后,相反因为我们叫土人,国际上知道我们在试图彰显中国的民族身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性、地域性就显得更珍贵了。所以,这与开放没有矛盾,反而这个时代更需要以一种坦荡、自信的态度来命名和对待自我,这样反而显示了开放和大度。

  [零感微言]:事实上这种在名称上崇洋媚外的行为早在一些所谓明星的人身上就开始了。这些人大都有一个所谓英文名,甚至类似日本人的名,并以此为荣。在下看来这都是一种低级趣味。那么嘉宾怎么看呢?

  【俞孔坚】:有两种看法,一种是跟这位网民说的一样,是存在这种状况的,以用洋名为自豪,反映了一种价值观和趣味。第二种情况可能是和外国人在一起工作或生活,正如外国人也可以有中文名字一样,叫起来方便,无可厚非。个人的取名是自己的自由,我认为没有必要责怪。它跟社区的命名不一样,社区命名是一个公共行为,他会影响社会环境,影响到我们的后代,儿童如果在“香榭里榭”或者是在“枫丹白露”的名字下成长起来的,我认为就割断了他跟原来这块土地的联系。所以说,小区命名和人的个人命名应该说还是有所区别的,个人的取名更多的是私人行为,其中反映了某些低级趣味,但是不应该受到干涉。但是,小区的命名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干涉,因为它是一种公共的环境。

  [一只穿山甲]:俞嘉宾:“崇洋媚外”是不是一种不是殖民地的殖民地意识? 您认为小区起名的主要根源是什么?  

  【俞孔坚】:小区洋名的主要根源,我大概可称之为暴富时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什么是暴富呢,就是人们突然有钱了,但是文化教育没跟上、品位没有。拜金主义就是暴发户时代的典型特征。什么名字反映了你的身份、有钱了,这个名字就是好的。开放以后,我们往往把西方当成富有的社会,所以起西方的名字就显得居住者的档次很高,中产阶级或者是富有阶级,这是这个时代的反映。中国现在处在社会发展和转型的边缘时代,社会经济处于过渡时期或者是转变时期,它必然体现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中。因为我们100年来一直落后于西方,我们向往西方的生活、向往西方的富有和强大,名字表达了我们的期望和价值观。这种情况在西方的发展历程中也有过,比如说美国的发达也是近一个世纪的事情,在一个世纪之前,美国人跟现在的中国人一样,它向往欧洲,所以美国的建筑,包括美国的白宫、国会大厦,都是模仿欧洲的建筑,美国小区的名字用的就是英国的名字,荷兰的名字,如新英格兰地区,有类似牛津,剑桥等英国的名字。整个美国东部的西英格兰地区,都是仿照英国的地名来命名的,是殖民文化的放映。但这段时间是比较短暂的,也就是说我们希望洋名的时代是非常短暂的,很快就会过去。为什么呢?当一个国家真正强大以后,就会有更多的自信,有了更多的自信以后,就会对洋名不屑一顾。实际上我们刚才讲的洋名,更早可以追溯到上海滩,上海滩的洋名,上海滩的生活情调,那时候所谓的上流社会好多喜欢用洋名来命名自己的庄园、住宅、甚至自己孩子的名字。但是因为整个社会已经发展了,那时候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现在已经变成好多大众都能支付得起的生活方式了,所以洋名的时尚实际上在这个时代就变得更普遍了,反而更社会化了,本来局限在少数精英圈里的时尚,现在变成更大众化的时尚,而这种大众化的时尚也是随着精英们的推波助澜而流行起来。看现在的一些时尚杂志,几乎无不在推销一种奢华的居住方式、无不在推销外来的化妆品以及洋装。
?牐?
?牐犚环矫嫖颐窍蛲?着进步、向往着发达,同时反映了我们缺乏自信,这就是洋名的本质,就是刚刚开始富有、刚刚开始强大,我们所向往的生活方式就是西方贵族的生活方式,把西方贵族的文化当成我们应该模仿或者学习的对象。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假象,西方生活并不都是这样追求奢华的,它还有更平民化的生活、更真实的生活,那部分我们恰恰没有看到,模仿的是西方贵族的那部分文化,应该说不是最现代和最先进的文化。

  [网友]:有一种说法,经济地位决定文化地位,现在取洋名的现象那么普遍,是不是也说明了弱势文化对强势文化的屈服或者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征服?

  【俞孔坚】:这是对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取洋名是一种意识形态,反映了一种价值观和审美观,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所以说是经济基础决定了意识形态,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形态。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暴富的时代,一夜之间大家都开始有钱,但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和价值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文化滞后于经济水平,所以西方强势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变趁虚而入,这就是为什么欧美的文化进来的道理。
  
?牐燵网友]: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俞孔坚】:改变现状根本在于教育,我说的教育是更大的概念,包括正规的教育、还有媒体等文化的传播和教育功能。我刚才说了,我们的杂志到处都在推销豪宅和华奢的生活方式,而且许多豪宅往往是洋名的,都是美国的豪宅比福利山庄,法国德丹凤白露的文化。开发商通过推销这种文化来卖楼,这本身也包含着教育在里面。我们的媒体、电视如果以这种方式来教育我们的客户、教育我们的民众的话,这个问题就很大了。当然,还有正规的教育,很重要的是我们民族的艺术审美的教育。当年北大的老校长蔡元培就提出来,审美教育应该像宗教那样,他当时就提出用审美教育来代替宗教。是不是需要代替宗教是另外一回事儿,我要讲的是民族的审美很重要,在我们的字里行间、在我们的媒体、在我们所有的广告里充塞着都是那种审美趣味的话,那整个民族的审美品位都将变得很低下的。如果我们的城市设计、街道广场设计、社区的设计的都像欧洲的巴洛克或者欧洲帝王的建筑和宫殿的话,如果整个街道都是罗马柱,那我们的民族将失去自我,失去对真实美得追求,因为环境放映了、并决定了人的品位和审美情趣。

?牐牭?是,教育又不能机械的说要回到本民族的传统来找回自信,我们有五千年的优秀文化,那是遗产,不是这个时代的;秦始皇伟大是秦始皇那个时代的事情,康熙辉煌是康熙时代的事情。我们一说国民教育,要提高民族自尊心,动不动就把康熙搬上来、把唐朝搬上来、把汉武大帝搬上来了,这就是一个误区。我们的教育应该找到当代人的自我,使当代平民、当代人民重新认识我们脚下的土地,重新回到日常生活,而不是把人带到西方的帝王、带到中国的帝王那里去,应该进行城市的启蒙教育、公民教育,公民的身份、公民的义务、公民的责任,使人们回到平等的人的教育,就不会出现我们老向往帝王的生活、老向往贵族的生活。一个民族越先进、越发达,对待平常就会越重视,对待平常人的生活就会越重视。一个时代越告别了帝王时代,越走向科学和民主、平民化的时代,这个民族就会越懂得日常美的重要,街道的美、平常生活的美,而不是打扮成异常的,所谓异常就是别人的、别的地方的。所以,这是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的问题。

  [悦耳]:嘉宾,我们小区取洋名,是不是也反映了汉字的一些弱点?

  【俞孔坚】:不是这样的,应该说汉语是世界上表达能力很强的一种语言,当然我们不能说它非得比其他语言强,但是它是非常强的。应为,语言是适应于当地自然与社会环境而产生的,本土的语言在表达本土的社会与自然环境方面一定要比外来语言强。汉语也许对咖啡和橄榄的表达不如其它语言强,但对水稻、茶等中国本土事物一定比其他语言强的多。稻、米、饭等等与水稻相关的存在和现象在中文中可以有成百种表达方式,而在英文中则只有非常简单粗陋的表达。所以,关于中国的土地和中国的文化,汉字可以表达非常充分的含义。我不认为英文比它的表达能力更强。我刚才讲了,杜牧把自己称为樊川,樊川非常有含义,是河流,把自己的名字和河流融在一起多有意思。我知道美国最早的一个社区名字叫“riverside”,中文就是“河边”的意思,河边居这个名字本身就好,如果非得把英文音译,就变得没有意思了。所以说汉字的表达能力远远比现在我们用的洋名音译要强得多。

  【俞孔坚】:小区是一种公共环境,小区的命名看似一件小事,却非常重要,就像一个国家的名字、一个城市的名字,一个小区的名称将成为每一个人的身份的有机构成,也是整体社会文化环境的一个部分。小区命名反映了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这个时代的中国是需要彰显民族身份,是需要找到自我的时代。大到国家的河流、山川的命名、城市的命名,小到社区的命名,甚至个人的命名,实际上都是彰显当代人的身份,我们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实际上都反映在我们的名字上。所以说,名字是大事,如果想显得自己有品位,不需要冒充美国人、欧洲人或者其他国家的人,而应该表达自己真实的自我,重新跟土地、跟历史、跟真实的自然和文脉建立联系,把名字当作自己身份证、当作这块地的身份证、以及当成自己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向的身份证。
  【俞孔坚】:谢谢各位网友。
  人民网专题策划:各地楼盘崇洋之风为何劲吹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