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北京:窗前的风景

2005-08-08 作者:艾 嘉 来源:《风范》
  五六十年代的北京城,几乎每个四合院都被环抱在一片绿荫中,每一户住家都围合出一小片属于自己的花园,为虽然简陋而又逼仄的住宅环境平添几分诗意。当北京人不断从四合院涌入钢筋水泥构筑的高大建筑物后,令亲近花草泥土的北京人失去了构建自己身边风景的条件。

  优美的居住环境成了北京人的梦想。在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居家生活的和谐,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从追求室内豪华装修转变为注重室内、室外的和谐共存,讲求人与自然的相互交流,在拥有住宅的同时又拥有一座公园或一片绿地,尽情享受阳光、空气和绿色。

  北京的住宅景观主要有中式、欧美和中西结合三种风格。中国传统的造园工艺作为一套完整的构筑形式,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情趣,对当今的住宅景观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在遵循“中和”,追求意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有法无式”的设计理念,以达到感性与理性、写意与写实、自由与规整和谐统一的效果。

  这套独特的构筑与观念体系,在当今中国特别是南方城市的住宅景观设计中得到了较好的继承与发展。中西结合造园的特点,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并继承传统园林的艺术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在设计中融入现代西方追求自然、生态的景观精神。欧美风格则以欧风雕塑、园林、广场为主,强调高雅、恢宏的艺术气息。

  北京的住宅景观从盲目追求欧美风格,极力表现视觉冲击力而逐渐走向成熟,开始回归纯中式和中西结合的方式,追求亲和力和人性化。



  依山水而居

  在通往山水文园的路上,是一条非常整洁安静的小街,街的两旁种植着高大的法桐,路边是起伏的绿地,带有异域风情。

  在这40万平方米的绿地中建有3个超万平方米的人工湖、两座真实山体和一条环绕于楼前宇后的清溪。

  小溪长达万米,在小区内蜿蜒流淌,溪底铺满卵石,溪的两旁则有意无意地散置着一些大大小小的石块,虽是人工而成,却仿佛来自天然,营造出北方河滩的风光。溪水清亮见底,在北京难得一见。湖中有喷泉,水高数米。

  两座山体不仅有效阻隔了外界的噪音与污染,更为社区奠定了恢宏磅礴的整体气势。山间有几缕瀑布,飞流而下,流入楼前的小溪,再汇入中央湖中。整个社区地势依山顺势而下。山体表面及园内种植了各种珍稀的绿色植物,犹如进入一个植物园,还有一座半山温泉坐落其中,意境超然。从山顶望下去,所有美景尽收眼底。 

  山水文园的“二湖两山万米溪”包含了景观的各种元素山水、树木、建筑、营造出了绿色生态的空间氛围。在景观的塑造上,它以湖面为核心,把水系向各个楼间渗透再把建筑镶嵌其间,充分考虑到了居者的健康因素。
    
  山水文园近期在景观上增强了水景的视觉延伸性,变化性及景观层次感,并增进了各小区的连通性。增加了绿化层次使建筑物能充分与景观融台,恰似一座自然田园。园中的生态小品与沿途景观,不仅可远观,还可步人其中,从而引导人们的一种生活观念:亲水、亲绿、亲自然。2003年这里被联台国确定为中国境内惟一的“国际生态安全示范社区”,2004年又被联合国授予“国际生态最佳社区。”



  “白话景观”中的诗意

  栖居是把人带到大地,让人回到大地,诗意的栖居,是使生活具有意义。用现实中的例子来说,很少有人用诗来表现故宫,因为故宫的修建,是王权的体现,没有诗意。现在,即使
是以前具有诗意的古典园林,也面临着诗意破坏的现象,人们的活动影响了诗意的景观。回到本真,回到野草,回到人性与公民性,回到土地与地方性是景观设计的主导。
    
  由俞孔坚博士主持的塞那维拉景观设计,尊重了他以上的理念,应用北京常见的杨树创造出了景观的诗意。
    
  塞那维拉用最普通的杨树营造出了一种住宅的“白话景观”。在这个高档社区中看见最多的树种是高高挺立的白杨,设计者力图以其高大挺拔的风姿将建筑掩映其间。白杨,虽然普通,但与林下的草坪、竹丛、周围的水景、花草、小品和建筑十分和谐,构成了极具北方特色的景观,从而提升了小区的品质。美的景观实际上可以用非常平常和价廉的植物和材料来实现,而精心的设计是提升环境质量的根本。
    
  塞那维拉小区会所东部的集散广场上有一个半规则半自然的中央水池,成为整个社区景观的核心。水体以湖、溪流、跌水、浅滩的形式延伸到每一栋建筑的前庭。每户门前都有临水平台和木桥,水边种植着大量乡土的水生或湿生植物,如菖蒲,千屈菜等,一派北方的水景和水趣,营造出了生态水系乡野的趣味。人类自古择水而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依赖水、爱水甚至崇拜水。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说法。
    
  在社区的绿色背景下,在静湖浅滩之际,还巧妙地设计了特色鲜明的道具——各种小品或是几块置石,或是一条闲凳,或一棵树,或一个简易的平台等等,构筑出一组自然贴切的消闲道具。当人们参与其问的时候,人和道具又共同构成完美和谐的风景,营造出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交流。
    
  现代人越来越意识到真正高品质的生活在于融入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正如著名建筑设计师陈跃中所言:未来的居住条件,特别是高档居住条件将趋于清新与质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