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公司新闻 >  正文

俞孔坚教授出席地理大会论“反规划”(图)

2005-08-17 作者:陈彪 来源:景观中国

  8月17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的22个学术专题交流活动分别在北大各多媒体教室内热烈而有序的举行,内容涉及生态、景观、规划、环境、资源、城市化、区域发展、自然灾害、信息、GIS等多个热点内容。报告人多数为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通过多媒体图文演示来展示近年来在各自研究领域内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同时也较全面地总结了目前所研究领域的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此次地理大会将为全球华人地理学者提供一个成果展示和学科融合的平台,从而推动地理学与中国发展。


  做为国内著名的景观设计教育和实践者,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也应邀参加了“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的“地理学思想与研究方法”专题交流活动,并做“‘反规划’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设计”的学术报告。在当前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城市水环境危机四起的情况下,他指出:“当前我们面临的人地关系紧张,不是用地的量的问题,而是空间结构的关系问题。”为此,俞孔坚教授提出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还土地以完整的含义,还水以完整的含义。土地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水是土地系统中最具生命的有机组成,她的功能是多重的和复杂的。”可以通过一种叫‘反规划’的景观安全格局的途径,来建立城市空间结构上的生态基础设施,这种格局必须先于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和设计而进行编制,从而更好的维护土地的安全和健康的空间格局。这种景观安全格局由洪水安全格局、生物安全格局、乡土文化体验安全格局、生态休闲安全格局组成城市的空间结构。


  他同时还进一步的阐述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的建立,需在三个尺度上来完成,即宏观尺度上的EI的总体格局,中观尺度上的EI控制性规划,微观尺度上的EI的修建性设计,这三个尺度上进行EI的规划和设计分别与城市建设规划(“正规划”)的总体规划阶段(和城镇体系规划)、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规划阶段、以及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相对应,并分别成为各个建设规划阶段的主要依据,强调‘反规划和生态基础设施优先的思想。”  


  相关新闻:全球近千名华人地理学者汇聚北大 探讨地理学与中国发展(组图) 

       俞孔坚教授出席地理大会论“反规划”(图)
       中国发展促地理学升温——“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开幕式
       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明日在北大召开

  相关活动: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2005年8月16日-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