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俞孔坚:用批判推动学科前进

2005-12-22 来源:《中国花卉报》《园林景观》周刊
  回国8年,一直为创立和推动景观设计学科奔走奋斗,在批判和被批判中度过每一天……这就是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计师俞孔坚的真实写照。当记者问及他的感受,俞孔坚微笑着说:“我并不在乎有反对的声音,因为我走的靠前一步,我批判了别人,得到别人的批判,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批判的动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自从1997年顶着中国第一位回国的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的头衔从美国归来,俞孔坚便开始他用脚步丈量土地的使命,因为他饱含深情热爱的土地正在遭受国人无知的破坏性建设。8年来,他考察了全国300多座城市,看到的现状令人痛心——城市和文化正遭受破坏,河流被残忍地裁弯取直,建起了水泥坝和水泥衬砌;美丽的山林被“三通一平”;大片农田变成了开发区;几乎所有城市都在修建大马路、大广场、大草坪。而那些气派的城市广场和景观大道背后,却是肮脏拥挤的小巷和臭气熏天的垃圾场。 

  俞孔坚深刻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残酷的现实把他性格中张扬锋利的一面压迫出来,他必须争分夺秒,尽快让社会认识到景观设计学科的重要意义,制止住愈演愈烈的城市化妆运动。 

  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传播生态与人文思想的机会,通过媒体和各种社会活动,义正严词地批判城市景观和城市建设中的种种弊端,《南方周末》、《焦点访谈》等都为其做过专访;为影响城市决策者,改变“长官意志”,俞孔坚著书《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反规划”途径》,成为城市建设先进理念的布道者……这个衣着朴素、大步流星、精力充沛、说到激动时眼中还会有泪光闪现的教授,不仅把象牙塔中的讲台作为播种知识种子的园地,更把教授的责任扩大到社会中去,这一切使他和景观设计的知名度远播于专业领域内外。 

  批判的武器:产学研全面发展 
     
  对于Landscape Architecture相对应的中文翻译,既有“园林”、“风景园林”,又有“景观”、“景观设计”、“地景”等,几年来业界始终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甚至争论的十分激烈。批判别人首先自己的理论要站得住脚,俞孔坚坚信真理在他手中。他说:“我是可以被证明的,我通过国际城市和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历史来证明自己,通过在景观设计教育和学术等方面的成绩来证明自己。”

  1997年1月,俞孔坚在北京大学创办了景观规划设计中心;2003年4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成立。俞孔坚说:“景观设计在中国是新兴学科,北大一直以设立、规范和发展景观设计专业教育为己任。这些年我们翻译了很多世界景观设计领域的经典著作以及最前沿的论文,目前国内大部分园林景观类院校都开始采用北大出版的教科书。前不久,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联合主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园林景观毕业设计作品展’,来自全国45所高校的366多套毕业作品,在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广州、沈阳六个城市巡回展览。年轻的北大景观设计学研究院显示出相当的号召力,景观设计学科逐渐深入人心。”

  提到北京大学发展景观设计的研究及教育,不能不提到一家企业——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因为北大在景观设计方面的大部分研究经费均由土人景观提供。土人景观是俞孔坚在1997年成立的,当时团队只有三、四个人;2005年,土人景观的规模已达到200人,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大型景观规划设计院。
 
  近几年,土人景观共完成各类设计项目200多个,其设计作品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1999年,土人景观主持设计了中山市岐江公园,用3年时间变废弃的船厂为人与自然和谐的新景观,该项目获得2002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年度设计荣誉奖。2004年,土人景观设计了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景观,该项目获得2005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年度设计荣誉奖。同时,由北大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和土人景观主持设计的“反规划”之台州案例,又获得2005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颁发的年度规划荣誉奖。短短几年内,竟然有三项景观规划设计作品获得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这为土人景观和俞孔坚赢得了国际声誉。 

  “几年前我来到北京大学时,中国还没有景观设计的概念;几年前我创立土人景观时,中国也没有景观设计师这样的职业。而今天,国家权威部门已正式颁布了景观设计师职业;景观设计学的专业教育也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看到眼下景观设计学科和专业在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的内心充满骄傲。”说到这里,俞孔坚露出了他的招牌式笑容。 

  批判的未来:再批判的勇气 
     
  批判甲方,批判同行,批判体制……毫不留情的批判和振振有词的质问,使俞孔坚成为业界人士眼中中国景观设计的象征,“一意孤行”的城市战士形象能够树立多久? 

  “如果我不淘汰历史,历史就会淘汰我。”俞孔坚的话掷地有声:“中国不是缺好的设计师,而是缺好的甲方。从我的专业眼光看来,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一座城市符合‘诗意的栖居’的理想。要为现代人找到‘桃花源’,景观设计师任重而道远。”
 
  而面对种种来自于业界的批判,俞孔坚痛下再批判的决心:“传统一旦成为束缚,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传统一旦被神化,就会危及到下一代的教育;传统解决的是彼时彼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关系,而要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中国城市、中国人的现实环境问题,唯有依靠学科的不断发展,建立更有效的机制。”眼前的阻力对于俞孔坚来说就像一张网,他说:“我要么把这个网冲破,要么死在网中。而前者似乎是天降我辈的重任,更何况我有并肩的同志和无数的紧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