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公司新闻 >  正文

要环境 也要生活

2001-09-12 来源:成都日报·房产周刊

  小区环境规模越大越好吗?


  我们的小区环境设计是否已真正彰显对人性的关怀? 


  9月11日-12日,由中房协城市开发委主办,成都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协会和东方博智文化发展中心承办的"规划设计、营销策略和房地产开发"第三期研讨会,请来了大师专家级的人物: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技术研究中心总规划师、国家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居住与环境委员会秘书长韩秀琦,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博导、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俞孔坚;著名房地产营销策划人童渊。 其中,韩秀琦和俞孔坚的讲演中,对环境景观规划必须真正观照人性,关注入的生活等诸多新理念,让在场的听众大受启迪。 


  俞孔坚有一段话:许多管理者常常是从整体的美观出发,喜欢设计出只利于鸟瞰的几何图案,而忽视了文化、生态、人性的东西,这种规划只是空洞的、毫无内容可言的视觉上的简单美丽,根本不利于人性的体验,对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种"摧残"。 


  不言而喻,环境与人性,已成为我们不得不关注的话题。 小空间围合式--营造温馨生活气氛 


  韩秀琦认为,成功的小区开发,很多都是小型化的空间,6公顷8公顷10公顷的小区规模较为适合,这有利于解决城市路网过于稀疏造成的交通堵塞问题。因此,千万别盲目贪大,要知道,小区规模过于广大,并不利于小区居民的出行,因为城市交通不可能在小区中穿行,同时小区大了,于物业管理也很不方便; 小区环境不仅要小空间化,还最好是围合式。按照人的心理,"围护与屏蔽"是选择居住的理想之一。俞孔坚现场做了一个心理测试,他在屏幕上展示了-个方框,里面有20个圆圈,作为模拟的餐厅和餐桌,然后让在场的听众在这个"餐厅"里选择座位,结果大多数入选择了最里面并且靠窗的一边,俞孔坚解释说,因为这几个位子既能够被"围护与屏蔽,又能向外窥视。"围合在心理上给人以安全感,还自然地有一种和谐的气氛,使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有停留下来互相交往的愿望。韩秀琦向大家展示了两种小区布局的画?“围合式"与"排排坐式",显然,"排排坐式"总让人感觉是在交通要道上,没有安定感,不利于邻里交流。 不过,"围合"主要还是一种感觉,而"围合"的形式则因势因地有很多种表现手法。 小区文化符号要服务于生活的功能   韩秀琦举了两个例子,本溪一住宅小区为表现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把中国的四大发明、历代的科学家思想家等等,都作为文化符号放进了小区,使整个小区俨然就是一个中国历史博物馆,让人非常沉重。而江南某小区虽然也使用了一些文?符号,但给人的总体感觉就不一样,小区门口??quot;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小区里面的竹林、小溪等等营造的江南文化氛围,都让人轻松安静,怡然自得。


  显而易见,前者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住宅小区是供人们生活的场地,不是主题公园。由此在这里,生活是第一位的;一切都要服务于生活功能需求,小区使用文化符号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营造更温馨更愉悦的生活环境,而不是游离于这个根本之外。


  关于文化符号的选用,俞孔坚的方法值得深思,他在搞项目设计时,总是先理清项目所要表现的文化的脉络,比如,都江堰广场·天府之源,他先追溯到都江堰水文化的精神源头,都江堰市自然与文化景观格局,以及最能体现都江堰水文化特征的符号(鱼嘴、竹笼、稻、荷,以及油菜花等),最后用现代设计语言,把这种悠远的水文化表达出来。从该广场部分完工的摄影图片来看,这种设计与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及休闲方式极为贴切。 不管文化符号如何选用设计,总之要让小区的居民有归属感,因为这是他们的家园。 


  让小区绿化与人更加亲近 


  不少人对目前绿化过于集中广大,且绿化目的不明确、为绿化而绿化的现状提出了批评。 专家们认为,小区绿化也应该服务于人的生活。


  韩秀琦提出的"居住环境的均好性"。就绿化而言,就是在小区各个组团甚至是每一户的房前屋后,都规划有小块绿地,让每一户居民无论在小区的哪个位置都能享受绿色,享受清新。另外,韩还提出对小区绿化的细节处理也要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比如深圳一小区,就在一楼住户靠窗地方设计了缓坡绿地,并种上一些小树,由此对过往行人产生视线干扰,使一楼住户不必拉上窗帘也能有自己的私密。


  有意思的是,以"著名营销策划人"定位的童渊,在这次研讨会上,对"绿化"问题也提出了他的异议:"在国外,人们可以在草坪上自由自在的玩耍歇息,而我们的草坪为何只能欣赏而不得近身,这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且我也不认为这就是环保。" 


  实际上,不只童渊有此"异议",让小区绿化与人更加亲近,这是大家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