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寻访俞孔坚——与“土地之神”的对话

2006-12-26 作者:衛青 来源:《乾坤》2006年第9期

  “月到中秋分外圆” ,也有人说美国的“洋月亮”特别圆。在美国的中秋节当日,却有一位中国的“土人”向全世界的景观设计师,演说著 “天人合一”、“大禹精神”、“天地-人-神和谐”、“桃花源”等中国古老的理念。这位自称为“土人”的哈佛洋博士,凭著他对大地的感情,对自然的尊敬,对中国哲理的通达,使他在世界的殿堂中频频获奖,藉著他对中西文化融汇贯通的景观设计理念,而使他寻找出未来世界“生存的艺术”。


  《乾坤》第七期曾转载了俞孔坚教授的大作《寻找“土地之神”》,拜讀其文章之後,深受他对大自然的关爱真情所打动,当笔者得悉俞教授来美参加在(Minneapolis)明尼阿波利斯的全球最具规模的景观设计年会後,将受邀到(University of Virginia)维珍利亚大学演讲,特驱车前往寻找这位“土地之守护神”! 


  在坐满了学生和教授的UVA讲堂上,这位才四十出头的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气定神闲地向与会者解说著古老而充满哲理的中国景观设计历史,从远古的人类如何择良土而居,敬天地而避灾害,带出人与大自然如何和谐发展,如何寻找生存的空间的“生存艺术”。听著俞教授的演讲,看著他展示一张张充满哲理的图解,仿如看到他带著他的“土人团队“,奔走在大地山川、城镇乡野之间,为迅速发展的神州大地把脉、修护和建设。他对天地人神敬仰和爱护,溶合自身的理念、精神、知识、经验,透过他的作品、演讲、教学,向世人呼唤呐喊,要尊重自然才能达至和谐的生活!我感到这景观设计、城市规划等专业名词过於科学和表面,他不单是一个景观设计专家,更像是一位天上派来保护大地的使者! 


  我们的访谈相当特别,虽然是初次见面,但早已透过大家的文章交流,好像遇见了一位同道笔友。由於他演讲後已安排了晚宴,我们相约在他饭後详谈,地点就在大学校园内他下榻的教授楼房。在温暖的小楼房内有著他乡遇故知的亲切,经过了连日会议和演讲的辛劳,眼前的俞教授带有几分倦怠,但仍关切地了解《乾坤》杂志的发展,俞教授對《乾坤》的欣賞与鼓励之言词,为我们带来更坚定的信念,“志同道合,交浅言深”正是我们会谈的写照。大家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著浓烈的感情,更有一份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互相概叹生活在中西文化冲激中的不易,他并向我们述说著因何毅然回国执教,如何走这条艰辛的开荒之路。 


  “当年在哈佛毕业後曾在加州工作了几年,两个孩子都在美国出生,把母亲也接来了,虽然工作条件优厚,但心中仍是惦著母国,最後还是决定举家回归,因为我相信中国需要我这门专业,是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返国後在北京大学任教时,中国还没有景观设计这个专科,他的远见是培养更多懂得大自然的土地设计人才。他自感是大地之子,心存大地养育之恩。後来他在中国注册成立第一家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别人回国都是打著洋牌子,我就用‘土人’作为公司名称”。他的“土人景观研究院”从最初的两三人,几年间已发展成为两百多人的团队。他曾为“土人”立下如是的座右铭:“执掌现代科技之法器,仰观天象,俯察地形,纳千里方圆、万年历史于脑内,辨自然过程之动态,算社会经济之流变,融天道人伦于一体。” 


  访谈结束後已届深夜,那晚是入秋以来最冷的一夜,但彼此热诚的交谈已把寒流暖化。虽然大家站在不同的阵线上,但却抱有共同的信念。我们深信,不但中国需要俞孔坚教授这样的人才,世界也更需要认识“天地人神和谐”这样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