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公司新闻 >  正文

洋博士十年成就中国土人

2008-01-22 作者:铁铮 来源:铁铮新浪博客
  一个美国哈佛的博士,十年前回国办了个设计所,起名叫土人。十年转瞬而过,这个洋博士办的土设计所,已经从最初3个人的小公司。发展到已经拥有300多名优秀职业设计师的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公司。 
 
  今天下午,土人景观在北大百年讲堂二楼多功能厅举办了“土人十年”庆典论坛,向人们展示土人的风采和十年的辉煌。 
 
  原本已经在去北大的路上了,但有点儿急事又返回了一趟。等我赶到会场时,看到孔坚已经站在台上致辞了。十年过去,孔坚也已不再年轻。他身着红色衬衣,面对数百位来宾、同仁,面带微笑,慢慢地叙述着土人十年的故事......  
 
  我和孔坚认识可有年头了。他比我晚入学两年,中间那级又没有招生。那时候的学生没有现在这么多,很快我们就认识了。差不多每次看到他,不是耳朵里塞着耳机听英语,就是拿着本书在那里看呢。那时候的他,很瘦,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不过,他还很注意锻炼,经常在操场上跑圈儿。 
 
  我毕业后留校,他毕业后继续读研、后来也留了校。我的儿子和他的儿子年龄差不多,小的时候常常在一块儿玩。我曾在校报上发过采访他的稿子,估计那是他的第一次见报吧。

  后来他出了国。回国时,也总到我家看我。1997年,他举家“海归”,联系又多了起来。我在北京日报人物版上发了“土人俞孔坚”的长篇通讯,估计那是他回国后第一次被社会媒体报道。 
 
  多年来,我是他、以他为首的土人景观在艰难中跋涉、在跋涉中前行的见证人。我总是在第一时间,最早知道他的成果、他的获奖消息。当他的观点和设计在一些人中受到抨击和反对时,我也总是较早知道。他的新作问世后,总会托人送我一本。多数情况下,他总是十分繁忙,而我则开始在凤凰卫视里、在东方之子里看到他的身影,在越来越多的媒体上看到他的报道,在土人的网站上寻觅他的行踪,分享他成功的快乐。
  
  我们见面的机会并不多,差不多一年才能坐在一起吃顿饭。但我知道,他对他的老师是十分尊重的。如果他实在是忙不开,就会委托夫人、也是他的大学同学代他到老师家看望。
  
  广东的岐江公园、浙江的永宁公园、秦皇岛的汤河公园等等都是他的佳作。在台州的“反规划”,在沈阳建筑大学稻田也成了设计的重要要素。他的设计得了一个又一个国际大奖:中国首届人居环境范例奖、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设计荣誉奖、中国建筑艺术奖、世界青年建筑师奖、世界滨水设计最高荣誉奖等等。与此同时,他的著作在社会上引起了越来越大的反响。他的声音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显著。特别是去年,他在世界巡讲,把中国设计师的声音留在了美国、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 
 
  作为一位海归,作为一个有思想的设计师,孔坚还是有许多烦恼的。他最大的烦恼,就是自己的设计理念难以变成更多人的思想、有时还会被别人曲解。我也听到过一些人对他的议论,也有人对我有关他的报道说点儿什么。他没有被困难吓倒,我则对他充满了信任。他的“最好的设计就是看不出设计”等观念也渗透进了我的脑海里。尽管我和他的专业离着十万八千里,但我对他的新思维和新理念,总是很容易接受,又陆陆续续发了一些有关他的报道和文章...... 
 
  庆典论坛高朋满座,我默默地坐在一边,听嘉宾对他的赞扬,听他团队的骨干一个个盘点自己的所得所获。他的六个设计所的头儿我都是第一次见到,但他们的理念、追求我听起来却似曾相识。那是和孔坚一脉相承的理念和追求。孔坚作为他们的精神领袖和事业的带头人,已经深深地折服了这些景观设计界的精英们。 
 
  香槟酒打开了,孔坚和嘉宾、同仁们一起举杯,为这十年,更为今后的十年、二十年。看着众星捧月般的孔坚,我眼前浮现的还是他上大学时的模样:总是那么刻苦,总是那么勤奋.....

  我不愿意打扰他。研讨部分结束后,我悄悄地离开了。燕园里处处残雪。寒冷中,我站在校园的甬路上,用早已过时了的手机给他的夫人发了短信,请她转达我的祝贺和祝福。能够远远地看着他在为事业而战,能够默默地尽自己的努力来声援他,我觉得,就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