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人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绿塘河”——激活河流生命力的典范

2008-07-17 作者:李土寿 来源:碧海银沙网
  “山水有灵,历史有命。在城市化过程中,千万别割断了这种城市与自然、历史之间长期形成的血肉联系!”这是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国内著名规划大师俞孔坚提出的理念。

  在俞教授看来,河流是有生命力的,自然的水系是一个有机体,是一个生态系统,它需要有一个自然的生态环境,才能维持健康。

  千百年来,世人对水的态度从堵到疏。湛江人也不例外,曾经走过了一条曲折的治河之路。自上世纪50年代起,城市兴起了大规模的填河建坝、改造和美化运动。结果之一是,一些河流从此在地图上消失,有的河流从此穿上了“水泥盔甲”。而且事与愿违,一些被打造成“铜帮铁底”三面光亮的河流,却变成了窒息的死河、臭河。 

  “城市要有个性,彻底抛弃千城一面的陋习,就必须充分尊重自然与历史的关系。”正如俞教授所言,尊重河流完整存在的理由和内在价值,精心呵护河流的健康生命,为河流松绑,才能推动河流生命走向全面复兴。

  忆当年,湛江河道溪流密布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这是眼前湛江城区的繁华景象。 

  可又有多少年轻人知道,曾经河湖纵横的湛江,渐已逝去。源头起于广西十万大山脉的九洲江、南渡河、鉴江河跨过雷州大地,孕育了众多河道溪流,遂溪县就因溪流多而得名;而湛江市区从南至北就有南柳河、绿塘河、文保河、百姓河、南桥河、北桥河,由西向东汇入麻斜海湾,延绵数百里。

  或许,只有一些流传到今天以河、塘或桥来命名的地名,比如木桥街、古老渡街、鸭乸港、海头港村、潮洲塘、荷花村等,才能勾起刻写在老人们记忆深处的怀念。“宴坐峰前冲雨急,椹川县里借舟迟。”一些老人向笔者讲述了湛江城内河流的变迁故事。

  “赤坎的民主路、中山二路都是填河(也叫海沟)而成的。”湛江市城建建设院退休工程师叶候荣老人娓娓道来,湛江城建档案馆内至今仍保存有清朝和民国(1900年)的湛江地图。  
 
  倾听老人回忆,对比翻阅古地图,20世纪初以前,湛江竟是如此模样:水网交错、河道密布、古桥林立、民居傍水、舟船如织,美景堪比水乡周庄。清道光年《遂溪县志》有所记述,赤坎“商船蚁集,懋迁者多”,“商旅穰熙,舟车辐辏”。

  民主路原是一条通航船舶、商贸集中的内河,民国初期还能从鸭乸港乘船出海,或驶船去泥水街、水仙庙街口。1925年,这条河遭到了填埋处理。现今的赤坎书城、世贸大厦等地方,原来都是内陆湖泊;金沙湾、海滨区、避风塘等住宅区,也都是填海而成。

  说起河流、湖泊的消失,叶老感慨万分。有着多年城建规划经验的他说:“当初填河时,我也参加了突击队,填完河铺上铮亮的柏油马路,以为湛江也堪比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现在回过来想想,当初做了一件十分愚蠢的事。”遗憾写满叶老的脸庞。

  看今朝,内河“生病”了

  水者,何也?古人的回答是“万物之本原”。可是,对哺育人类茁壮成长的河流,我们究竟做了些什么…… 

  在湛江城区,笔者沿着南柳河流一路走来,所到之处,好多次见到、听到河流在“哭泣”。南柳河在荷花村小区流段,尽管西岸还有一些农田,草色青青,可另一边紧挨着居民区,黑糊糊的河道边挂出不少直通河里的铁管。灿烂的阳光下,漂浮着许多塑料垃圾的河水黑得浑浊、发臭。行至火车南站,河岸边的居民纷纷抱怨:河水臭气熏天,人们经过时还要捏着鼻子快跑。 

  再往下游走,让人难以接受的一幕出现在记者眼前:百蓬路口附近一户居民正提着一个粪桶来到东官河畔,紧接着,她一手拎着铁丝柄,一手抵着桶底,瞬间,满桶的肮脏污秽“哗哗哗”的被倒进了河内。更让人意外的是,此人竟然理所当然地为自己辩解道:“大家都是这么倒的。”

  转个方向,回到火车站。正在广场散步的一些南柳村居民直言不讳:“这还是河吗?这是死水,流都流不动的臭水沟,是一条没有’新陈代谢’功能的人工渠。”笔者站在河边往下看,这段河水“脸色发青”,黑得发亮。 

  沉重的现实告诉我们,城区内河确实“生病”了。

  河流生态破坏的代价 

  河流是有生命的。就如老人们所说的,河流不仅能防洪、排涝,而且是“自然恩赐给人类的温度调节器”。

  时过境迁,填埋的填埋,污染的污染,支流“血管”被堵塞,无法顺畅流淌的河道不再平静。一遇大暴雨以及台风天气,湛江内河就会排涝告急。海滨路明珠酒店门前,尤其是溢香酒家、荣基大厦一带每遇暴雨,就出现排水不畅、水淹马路的局面。绿塘河下游一片,主排水河道入海段宽度仅8米,根本不能满足周边山坡雨水的外排。再加上两岸房屋稠密,居民密集,由于往河里大量倾倒秽物,成了一条污水河。之后,垃圾以及瓦砾堆积愈加严重。垃圾余泥向河中倾倒,造成河道淤塞,旱季河道干枯,积水变黑发臭;雨季台风期区内降水多、来势猛,洪涝灾害时有发生。排涝、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政府与百姓。

  痛定思痛。市政府确定了2007年绿塘河水环境达标整治工作目标。汇总多位城建专家的意见后,绿塘河治理方案渐渐明晰。整治工程主要包括河道拓宽、疏浚及特殊生态系统等。在建设生态型水域环境的同时,加强河道砌护工程,达到生态性、景观性的视觉和谐。

  在水质保护措施上,有关部门针对性地提出四项应对举措: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改变河道水体富营养化;加强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整治,减轻工业对河道水体污染;加强城市建设截污管网建设,过滤居民生活垃圾污染;展开河道定时长效保洁工作。

  海湾两岸明珠闪耀

  说起内河治理,不能不提到绿塘河治理。 

  漫步江畔,坐看“飘浮的花园”。如今,绿塘河湿地公园已经成为市民最浪漫的栖居之所。2008年7月,绿塘河公园获得“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称号。

  绿塘河湿地公园位于开发区绿华路与绿塘村之间,全长以自然河流和大面积水塘湿地为主,全长3.3公里,总面积511.5亩,其中水域湿地面积267亩。城建部门大胆创新现代治水理念,在保证防洪、排涝效果的前提下,修改了平面设计,抬高平台标高,把岸线建成绿色生态的池塘、湿地和景观带。 

  该公园的设计理念是:“与湿地为友”,公园的最终定位是:“漂浮的花园”。设计者模拟出当地暴雨过程,分析了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一遇的洪水淹没区,为洪水预留空间,公园漂浮在有防洪滞洪功能、又有乡土生物栖息保护功能的湿地之上。雨季来时,湿地可能会被洪水淹没;旱季时,滞留在湿地里的水,将缓缓释放,缓解旱情,常年为人们所享用。

  这样一来,昔日一条“龙须沟”,通过大量应用乡土物种进行河堤的防护建设,成为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与文化休憩地。同时,该项目将城市雨洪管理、乡土生物保护、居民的日常休憩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集约化利用城市土地,用最经济的途径,创造出了健康优美的人居环境。